大周之雄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1章 夺情

相对于厉兵秣马的军中同袍,赵匡胤就清闲多了,他正处于丁忧期间,也没有跟别人来往,书信也没有,几个义社兄弟在他母亲过世的时候,由于人在外地,都派家人送过信来致以问候,帮帮忙,然后就不再打扰他了。

赵匡胤处于相对的封闭期,当然也不知朝廷有什么大事。每天粗茶淡饭,看看书、练练武,顺便教导赵德昭读书、练武,以前忙于军务,真的没有这么多时间和儿子在一起,如今有时间,赵匡胤就耐心地教导赵德昭识字、练武,遇到自己也不明白的文章,就请教赵匡义,赵匡义是家里学识最好的。

赵德昭十岁,家里环境好,丰衣足食的,身体长得很壮实,赵匡胤待在家里,就让赵德昭像军中士兵一样,进行各种训练,既练体能,又练器械,当然少不了赵匡胤的三十二势长拳,赵匡胤并不急于求成,一招一式地教儿子练习,又做出示范,慢慢演示,让赵德昭学习。

赵匡胤妻子,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先帝曾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王氏见赵匡胤天天都要赵德昭训练,有点心疼了,“夫君,德昭年幼,不能与军中士兵相比,略加学习即可。”

赵匡胤点点头,又摇摇头,“往日事务繁忙,无暇照看德昭,如今有时间,正好教导德昭,以后如果没有时间教导,他就错过学习的机会了,读书很好,但是学武傍身还是很重要的,即使不用上战场,也可以强身健体啊。德昭体格强壮,如今正是好动的时候,正好学习武艺,省得把心思花在别处,惹事。”

王氏见赵匡胤如此说,也就不再劝说了,吩咐厨房每天做点好吃的给赵德昭,又亲自料理赵德昭的起居,生怕累着这个儿子。

学习了一个多月,在赵匡胤的精心教导下,赵德昭也学得似模似样的。这天,赵匡胤看着他打一通长拳,虽然力度不足,也是有板有眼的,假以时日,必可成才,赵匡胤很满意。

旁边的赵德芳依着赵匡胤,缠着他,要他抱,此时赵德芳还小,才两岁,牙牙学语,赵匡胤轻轻抱起赵德芳,看着这个小儿子,赵匡胤充满了爱怜,‘最喜小儿无赖’,估计就是赵匡胤此时的心态了,似乎很享受这天伦之乐。

赵匡胤的弟弟赵廷美也跟随赵匡胤一起练武,他比赵德昭大四岁,也是长得强壮,练起长拳明显力度大许多,也标准,赵匡胤点头称道。反正时间长得很,三年啊,慢慢学习吧。

众人练武的时候,赵匡义总是缺席的,他最不喜欢这些玩意,觉得这是粗人做的事,跟诗词歌赋相比,简直就是天渊之别,还不如来几首诗词更有意境。

赵匡胤也不勉强他,反正都待在家里,各人喜欢干什么自便吧,也无谓勉强。

正当赵匡胤以为要慢慢等足三年的时候,这天,赵匡胤收到旨意,皇上召见。

赵匡胤连忙收拾一下,跟着内侍,坐上马车直接进宫面圣。

车上,赵匡胤也没敢询问皇上为何召见,不过自己想自己也没干什么事,如果是慰问也不用召见自己吧,也许是好事也不定,既然之前自首后没有大的惩罚,现在应该是好事居多吧。

来到郭宗训办公的地方,没等多久,赵匡胤就看到一个年轻人出来,把他招了进去,走进办公室,赵匡胤见到郭宗训正坐在办公桌后面,旁边站着的应该是周处,马上上前叩拜:“臣赵匡胤叩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节哀顺变,赐座。”

“谢皇上。”

“爱卿,最近在做些什么事啊?”

“回禀皇上,臣在家丁忧,看看书、练练武,还有就是教导小儿,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安排。”

“今天把你招来,主要是一个事,朝廷即将伐唐,朕想知道,爱卿是否愿意出征?如果愿意,朕愿意请朝廷安排夺情。还有,如果这次不方便,下次再来也无妨,如果这次爱卿愿意去,可以到羽林卫担任副参谋长,就是给军事主官出谋划策,目前羽林卫没有参谋长,这个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的职责。”

听到皇上的提议,赵匡胤又惊又喜,皇上没有骗自己,还是给机会自己了,而且是皇上的嫡系部队,虽然只是副参谋长,但是总比没有好啊,况且皇上也说了,羽林卫没有参谋长,自己如果去就可以代理参谋长,冲锋陷阵、临机决断、出谋划策,正是自己最擅长的,只要可以上前线,一定有自己发挥的地方。

只是,自己正在丁忧,母亲过世才一个多月,自己就去出征,未免太过无情了,只怕天下人耻笑啊。

略作思量之后,赵匡胤就说:“臣蒙皇上不弃,给予机会,臣愿意为国效劳,愿为皇上肝脑涂地,只是亲恩厚重,不得有违的,不敢乞请夺情。”

“哦,本来朕是不应该打扰爱卿尽孝的,不过这次机会难得,所以把爱卿招来,了解啊爱卿的意愿,而且这个工作不是马上就做,朕可以特许你在家多待一段时间,到了腊月,你再和部队汇合;当然如果确实不行,就等下次,朕一定给你机会。”

“朕听过圣贤说过: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有的人在万里之遥,捍卫国家的安全,无法侍奉父母,表面看是不孝,其实他们在远方保卫国家,也保卫了自己的父母,是一种大的孝。没有国哪有家呢?”

赵匡胤呆住了,有这样说的吗?他不敢搭话,静静地听着。这个时代,没有这个国就会有那个国,家是永远不变的家,为什么皇上这样说呢?难道还有永恒的国?不可能吧?

郭宗训看到赵匡胤疑惑的眼神,“没有国家的保护,小家就危如累卵,毕竟个人、家族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在国家目前统统不值一提,对吗?”

“是,皇上。”

“众人拾柴火焰高,国家集中了大家的力量,可以练兵、修路、教学、开垦等等,积聚力量保护黎民百姓的利益,这是国家的责任,对吗?”

“是,皇上。”

“爱卿且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再回复朕,没有关系的,机会总会有的。”

“谢皇上,微臣告退。”

回家的路上,赵匡胤一直想着郭宗训说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直觉告诉他应该去,但是守孝又是大事,不得儿戏。

回到家里,大家见赵匡胤回来似乎心事重重,都不敢问他。

晚上,赵匡胤按照往常一般,跪在父母牌位前,做着一些仪式,心里默默地跟父母说着话,都是自说自话。

看了很久,旁边的赵匡义实在是忍不住了,“兄长,今天有大事吗?”

赵匡胤:“皇上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愿意随军伐唐,皇上说如果我愿意,朝廷可以夺情,如果我不愿意,就等下一次。”

赵匡义眼一睁。“那兄长怎么看?”

“我也不知道。皇上说有圣贤说过: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没有吧?我好像没有读过这样的书啊,哪位圣贤?”

“皇上没有说,他说没有国哪有家呢?”

赵匡义当然不想一直待在家里,只不过现在是守孝的时候,自己也被禁足在家里,不得外出,如果兄长重新起复,重掌兵权,就是机会又来了,自己也可以意气风发,但是这样跟自己读书所学到的又背道而驰啊,尽孝是了不得的大事啊,皇上的江山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不尽孝,以后在世人面前这么抬起头?赵匡义想来想去,还是不想冒这个风险,他就说了:“兄长,建功立业时常事,尽孝这事岂可儿戏?难道父母恩还不及功名利禄?”

赵匡义这样说,赵匡胤就哑了,廷宜没有说错,唉,这个机会丢失实在是可惜啊,赵匡胤不再说话,静静地跪着。

难道我就这样等三年?皇上都说的很明白,‘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保家卫国,参与到统一天下的大事,难道父母不喜欢?不会吧?我虽然读书少,但见识不少啊?没理由看不准这些吧?难道廷宜就多读一些书就见识超过我?可惜则平不在,否则就可以问一下他了,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唉。还可以问谁呢?

纠结了几天,赵匡胤还是没有想清楚,有点郁闷,在院子里坐了一会儿,顺手拿起自己的盘龙棍,开始一招一式地练起来。

开始是慢慢地练着,越练越迅猛,虎虎生威,舒畅啊,这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越爽就越快,指东打西、忽南忽北,彷如流水行云一般,武学宗师也不外如此吧?

这才是父亲和母亲值得骄傲的样子,绝对不会是欲言又止的龌龊样,哼,腐儒。按照自己的想法似乎还没有错过,对,就这么办,请皇上夺情,我要去伐唐。

想好之后,赵匡胤就坐家里的马车去皇宫,求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