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地宫中真的有水银吗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的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后世的人经过勘探,猜测秦陵地宫完全被水银覆盖,而秦始皇的棺材就漂浮在水银之上。人们关于秦陵地宫的猜测是真是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秦陵地宫的神秘面纱。
经过考古学家和中国地质调查研究员们的通力合作,再加上现有的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反应。在秦陵封土中心1.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个强汞异常区。专家们认定,封土中的汞异常是地宫大量存在的水银挥发造成的,其分布呈有规律的几何形,从而证实了史书中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早在我国古代,炼丹家们已掌握了将硫化汞分解得到水银的方法。如果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大海,保守估计至少使用了100吨水银。这些汞并不是随意横流的,而是有条理地分布在整个地宫中。从勘探到的信息来看,东南、西南地方的水银浓度高,而东北、西北等地较低。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这正好与我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所以,秦始皇很可能把江海勾画进自己的地宫。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在自己的陵墓中使用这么多水银呢?他有什么目的呢?相传,秦始皇以水银封陵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帝王气势,还因为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人体大量吸入会导致死亡,还会毒死盗墓者。
此外,据说在秦始皇陵地宫的周边还填有一层很厚的沙子,形成沙海,此沙海构成了秦陵地宫的第一道防线。史书记载秦陵中设有暗弩,当盗贼进入秦陵触动机关时,就会被强弩射死。这些与暗弩配合的机关、陷阱,还有大量的水银,都使盗墓者对秦始皇陵望而却步,让始皇陵千百年来都安然无恙。
趣味链接 秦陵地宫穿三泉而防水
秦陵地宫中不仅有水银,《史记》中更是记载秦陵地宫“穿三泉”。可是,埋葬于地下的地宫如果真像《史记》中描述的那样有“三泉”,那整个地宫岂不是已被水腐蚀殆尽了?
其实,这个“穿三泉”应该是指在施工中遇到了水淹,所以故意修建了阻排水渠,形成了“三泉”。研究人员发现,秦陵周围地下的阻排水渠规模巨大,长约千米,底部由厚达17米的防水性强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宽的黄土夯成。由于秦始皇陵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落差达85米,而阻排水渠正好挡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渗透,有效保护了墓室不遭水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