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读懂中国文化(畅销4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中秋祭月,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由魏晋开始,民间中秋赏月开始盛行。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人们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遍地;又是一个庄稼成熟、气候姣好的季节。越发引起人们对这个节日的喜爱和重视。

趣味链接:中秋的别称

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