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秦始皇帝
在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皇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掌握着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生杀予夺的大权;另一方面,他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兴亡,从而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对于皇帝的这些作用,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可是对于皇帝这一称谓的来历,却并非尽人皆知。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在秦始皇之前,中国的最高掌权者要么称“王”,要么单称“皇”或者“帝”,如中国夏朝以前的伏羲、女娲、神农氏的“三皇”以及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五帝”;夏商以后的周武王、周文王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按照旧制,他应该被称为秦王。但是他认为自己的功业古往今来无人能及,就是“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为了让自己的成功传于后世,就命令大臣们研究一个称号来显示自己的卓越。大臣们研究来研究去,认为上古有天皇、地皇、人皇,所以可改“王”为“人皇”。当这个称呼报给秦始皇的时候,他左思右想,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兼采“帝”号,这样自己就尊贵得无以复加了。因此,“皇帝”的称呼就此诞生了。
趣味链接:“陛下”一词的由来
“陛下”这个词语本来是指皇帝临朝宫殿的台阶,特指皇帝宝座前的台阶,后来就代指皇帝。这是因为皇帝地位尊贵,其临朝听政时,台阶的两侧有手持剑戟的侍卫守护,在下并有高官重臣候命上奏。还有,“陛下”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