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与“封册”有什么区别?
“册封”与“封册”这组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字调换顺序所组成的词语,从表面上看来,读者会产生一种错觉:两者只不过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其意思也大相径庭。
“册封”与“封册”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一种仪式,后者则是仪式的凭证。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帝王祭告天地拜宗庙,选立后妃和任命诸王大臣,或向异姓王、宗族、嫔妃授予爵位及名号时,都要举行一套相应的典礼仪式。这个仪式被称为“册封”,也可谓之“册命”。封册则是在举行册封典礼仪式时,所发给的作为赐赠名号、爵位等的文书凭证的册子,亦称“册书”。事实上,在举行册封大典的时候,除了册书外,还有印玺。但是就算是册书,由于册封对象不同,所用封册的质地也不同。比如在清代封亲王、亲王世子和他们的福晋的册用金质;而封郡王、郡王福晋的册用银质饰金。亲王、郡王等男性还会授予印玺,而封妃嫔则只有册。
总的来说,无论是“册封”还是“封册”,它们构成了古代的册封制度。册封制度最早是殷商时期产生的。在殷墟考古中,出土的甲骨卜辞上,就有“爯再册”的记载。《说文解字》解释:爯,又释为偶,是“称”的本字。“再,并举也。”“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从那时起,册封制度沿续至西周时期,又成为宫廷礼仪制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汉初封三大将:韩信、彭越、英布
趣味链接:清朝册封皇后的形式
清朝册封皇后,有三种形式:
一是皇帝到年龄选立皇后,举行大婚,迎娶皇后入宫,册封为皇后。
第二种是由皇贵妃、贵妃、妃、嫔晋升为皇后。
第三种是追封皇后。
由于地位的不同,妃嫔的册封是不举行大典的,而皇后的册封大典则非常隆重。她们被册封相同的地方是皇帝颁发给她们金册、金印(封嫔有册无印)。不过,在册封妃嫔时,越级加封的情况也有,但也有因失宠降级被打入冷宫的。因此,在后宫的妃嫔们为了提高自己在皇宫的地位而在皇帝面前相互争宠是稀松平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