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千里求学
僧一行小时候就很聪明,他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这当然都是伏羲的功劳,从鬼谷子那一世开始,他就将五行八卦之术教与他,米迦勒当然领悟极深。
当时道士尹崇是博学、德行高、学问深的知名先辈,向来有很多典籍。一行拜访尹崇,借了扬雄的《太玄经》回去读。数日后,再来拜访尹崇,归还他的书。尹崇说:
“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奥,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了呢?”
一行说:“我已明白它的义理了。”
于是拿出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惊,于是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对人说:
“这个后生是颜渊再世啊。”
佩服是佩服对了,但名字搞错了,他便是炽天使米迦勒的转世之人。
他曾不远千里到天台山国清寺从一位大德那里学习算术。
在国清寺墙外的丰干桥桥头,竖着一块洁白如玉的石碑,上面写着“一行到此水西流”七个大字。这块石碑就是为了纪念他而立的。
那天,在通往国清寺的万松径上,急匆匆地走着一个人,只见他脚着麻草鞋,身穿玄袈裟,肩背小包袱,手持古藤杖,真是步履轻轻,风尘仆仆。
他转过一个山弯,猛见眼前一座高塔耸入云霄,古塔下万松叠翠,松林间飞檐翘角。他高兴地把小包袱换个肩,揩揩汗,欢叫道:
“啊!终于到了。”
僧一行从长安来到天台,一连走了三百零三天,足足走了三千三百里。
原来,唐玄宗为了计算日蚀,按照当时通行的《麟德历》来推算,算来算去算不准,心里很不高兴,有人推荐僧一行,说他通晓天文。
那时候一行内外兼学、造诣精深,名声也很大。唐睿宗即位后,曾派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聘,一行称疾坚辞,却徒步走到湖北当阳去与悟真律师学习毗尼。
开元五年,唐玄宗命一行的族叔礼部郎中亲自去湖北请他入朝,协助善无畏翻译《大日经》。后来,唐玄宗叫他重新编写一本历法。
僧一行领了旨,把准备编写的历法命名为《大衍历》。但日也算,夜也算,实地测量后又算,解决了千百个难题,但是还有几个很要紧的数字算不出来。
他听说天台山国清寺的主持僧达真大师精通算法,于是不辞辛苦,前来拜师解难。
这天,正是连日大雨之后,国清寺的主持僧又拿出计算筹码,在寺院中演算起来。那些筹码长长短短,五光十色,在他手中飞快地摆动。“蟋蟋嗖嗖”、“的的笃笃”,一眨眼工夫就算出一个足足有十几位数的算术题。围观的僧徒见了,无不暗暗称绝。
突然,他停下手中的筹码,回过头来,对最小的徒儿说:
“今天有个弟子前来求我算法,已经到寺,怎么还没进来呢?你快到山门外迎一下。”
小徒儿听了,奔向山门而去。其他僧徒听了,个个惊奇,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师父今日的话语太古怪了。
案桌上的檀香已燃去小半支,又一个足足有几十位数字的天文数据算出来了。
主持直起身子,搓搓手,望着山门方向,没见小徒儿的影子,又高声说:
“门前水西流,弟子当至。”
众徒听了,肚里暗暗发笑。有的说:
“师傅今儿这是怎么了?”
有的说:“自从佛祖开山几百秋,不见门前涧水朝西流!”
有的说:“天上红霞霞,门前日曝沙,涧水如何朝西流,真是叫人笑掉牙。”
那小徒儿一溜风跑出山门,来到寒拾亭,真看见有个和尚正坐在亭子里休息,身边放着一个包袱,风尘仆仆的样子。再仔细看一看,这和尚生得骨骼清奇,面如朗月,气宇不凡。
他见小徒儿来到面前,就站起身来,合十施礼道:
“小师父,请问这里是国清寺吗?”
小徒儿答道:“正是。”
接着问道:“请问师父法号?”
那和尚笑道:“在下名一行,从长安来。求访贵寺高僧学习算法。”
小徒儿听了,乐得拍着双手说:
“啊呀呀,我家师父可真是神仙呀,他说你要来,你就真的来了。我就是他差来接你的呢!”
一行听了小徒儿的话,心理暗暗称奇,忙问:
“老方丈现在何处?”
小徒儿说:“正在寺里教师兄们学算法呢!”
一听这话,一行乐煞啦!赶紧合掌致礼道:
“烦请小师父通报一声,就说长安僧一行,千里求师,现在寺外求见。”
小徒儿高兴得拍手拍脚,扭转身子,飞也似的跑进山门去了。他一边跑,一边喊:
“长安名僧一行禅师来啦!”
主持僧闻声迎了出来,传令大开山门,众僧列队迎接。几千名和尚,身穿袈裟,合十垂首,齐颂佛号。从大雄宝殿一直排到山门外。主持僧领着高徒出了山门,径直朝丰干桥走去。
僧一行远远望见高僧亲自出来迎接,赶忙背起包袱,飞出寒拾亭,朝丰干桥奔来。
主持僧走上丰干桥,站住了,等着一行。一行来到主持僧面前,“扑”地一声跪了下去,说:
“弟子一行,叩见吾师。”
主持僧一边还礼,一边携住一行的手,说到:
“不必客气,快起,快起,随我进寺吧。”
只听得钟磬齐鸣,松涛訇訇,一行和主持僧肩并肩,手挽手,走下丰干桥。且说这丰干桥头有个胜景,名叫“双澜回涧”,一东一西的两支涧水在此会合。
所谓双涧,是指发源于天台北山的北涧和发源于灵芝峰黄泥山冈的西涧。两涧之水汇合于寺外的丰干桥畔,向东流去,入赭溪。北涧自北山而下,曲折奔流几十里,始至国清;而西涧从灵芝峰上直湍而下,流程仅二三里。
因此,北涧之水常清澈,西涧之水常浑黄。特别是每逢夏秋大雨时节,桥下溪水满盈,东涧水色黄浊而湍急,西涧水色清澈而平缓,两涧之水在桥下汇合冲激,漩涡迭现,形成回澜之势,十分壮观。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陪衫,就形成“双涧回澜”一大景色。
平日里,东涧浊,西涧清,会合后,涧水一黄一碧,煞是好看。这时候,一行和主持僧刚走到东西涧会合的之处,那涧水见到一行,似有灵性。刹那间,“哗啦”一声,桥下涧水一反常态,水头腾起三丈高,水花团团朝天跃起,呼噜噜,竟跟着一行向西涧上游涌去。
这国清寺外,自古以来只有涧水朝东流,没见过涧水朝西流的。原来,东涧上游发了山洪,山水奔腾澎湃,急湍而下。由于东涧狭窄,水流一时间无法泄泻,就朝西涧夺道而走。
因为主持僧通晓天文,善观气象,他早已测定今天必有山洪,果然得到应验。
众人跟着一行朝西涧逐波而走,主持僧“刷”地登上山涧边一块大石上,对众徒说:
“徒儿们,一行禅师不远万里前来求师学艺,他的精神连山水都为之感动。你们看山涧之水满了尚能西流,世上还有办不到的事吗?求知譬如蓄水,水蓄满了自能纵横开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难不克。徒儿们,这真是‘一行到此水西流’呀!”
众徒儿一听,齐声应和:“一行到此水西流!”
这时山鸣谷应,地动山摇,直震得五峰摇晃,连涧边的千年古松也笑得抖落了一地金针。欢呼声中,一行和主持僧并肩进了山门。
从此,一行就在国清寺跟着这位主持僧钻研算法,学习天文知识,解决了编修的疑难问题,《大衍历》终于草成了。
为了纪念一行禅师千里求师的顽强毅力和虚心好学的精神,后人就在国清寺外当年涧水西流的地方,竖下了这块“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石碑。
在伏羲的帮助下,他还制造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天仪。特别是在水运浑天仪上,还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木人每刻自动击鼓,一个木人每辰自动撞钟。这两个木人是运用机械原理而制成的古代机器人。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计时机械,是世上最早的机械时钟装置。
他还重新撰写了《开元大衍历经》。写完此作,十五年后死去,当时四十五岁,玄宗赐给他谥号“大慧禅师”。
至此,米迦勒终于结束了他的转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