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艺术史系列(第一辑·全十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北宋宗教艺术:960—1127年

太原附近晋祠的研究曾经相当成功,圣母殿是11世纪初期关涉皇室赞助的实例,尤其是皇室家族中的女性。A. McNair,“On the Date of the Shengmudian Sculptures at Jinci”,Artibus Asiae,49(1988 - 1989),238 - 253.高度写实和自然主义的彩绘泥塑是主殿中接受礼拜的焦点,它表现的既不是佛教人物,也不是道观中与之竞争的神像,而是远古的王后,西周武王的妻子邑姜[图54]。近来的学术研究揭开了此处交错复杂的赞助模式。晋祠直接修建在三处泉眼之上,它们是晋水的源头,而晋水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河流之一。当初祠庙是奉献给武王和邑姜的儿子,晋国的创立者唐叔虞,晋国大概邻近今天的山西省。龙门奉先寺的赞助人、唐武后的原籍恰好也在此地,她为自己赢取了圣母的称誉,与古代的贤妻和帝王之母平起平坐。崇拜圣母的最早证据来自北宋(960—1127)初期的1023年,当时另一位原籍此地的刘皇后代表他年少的儿子仁宗皇帝(1023—1063)行使权力。受到争议的是极为逼真的人物形象强化了现实中的刘皇后和远古的邑姜之间的联系,因为有如此尊贵的人物的供奉,对邑姜的崇拜代替并超过了她的儿子。塑像传递出基本的政治信息是为面对敌视皇后的男权化宫廷机构而寻求支持的力量。因为这个原因,邑姜居于负责河流灌溉资源的雨神和送子娘娘之上,但是,这样的思想只针对小范围的上层人士,未必被广大的支持者理解。晋祠圣母殿前柱头上装饰的八条巨龙类似于皇宫的象征物,并且暗示龙的职责在于负责带来生命之水和时雨。因此上层赞助人士意欲通过圣像崇拜传递忠诚于宋皇室(确切地说是当时的主子刘皇后)的信息,而圣像崇拜适应了广大信众的各种不同目的(一直到近代继续保持着朝拜之地的作用)。晋祠的雕塑作品隐含宽泛而重要的意义。一尊单身图像的多种用途和不同的信众从中读取的多重意义在其他地方也可能出现,或者涉及到其他的单身画像和雕塑作品,即使目前在许多其他的实例中缺少同样充足的证据。

图54 圣母及侍从像,泥塑彩绘,山西太原晋祠,1050年作品。服饰以当时宫廷贵妇的服饰为模型,个性化的面部说明可能是对真实人物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