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宫廷艺术:1279—1368年
虽然后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南宋宫廷艺术,但是当时的北方统治者同样需要艺术服务于他们声称的正统性。辽和金(1115—1234)宫廷注重发展艺术,并与南方艺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艺术得益于劫夺的北宋皇室艺术藏品),不过他们的艺术集中满足统治民族的特殊需求。一些题材在北方得到发展,包括一些宫廷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与季节性狩猎仪式有关的题材。其中携鹰猎雁或者天鹅成为绘画、玉雕、纺织品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题材,贯穿了整个12世纪[图28]。此题材成为宫廷画坊的特殊成就(南宋的都城存在同样的现象),该题材一直流行到不再进行这种特殊的仪式。出现此现象是因为北方的蒙古族,在1234年灭掉了中国北方的金,继而在1279年征服南宋并统一了中国。
图28 《猎鹰捕鸭图》,无款立轴,13—14世纪。此题材根据12—13世纪金代宫廷的“春山”狩猎仪式绘制。此题材也表现在织物和玉雕中。
通常认为元代蒙古帝王是艺术赞助人的观点很牵强,但是这种偏见近来被彻底地纠正。目前我们清楚地知道,尽管缺少正式的画院,位居北京的元代宫廷见证了大规模的宗教与世俗艺术的生产。不仅有绘画,还包括陶瓷、纺织等手工艺品,为此蒙古人从庞大的帝国西部(今天的伊朗和阿富汗)引进技术熟练的纺织工匠。卓越的佛教艺术开始发展,绘制与图19类似的祭祀肖像画,宋代画院的风格与题材在一定范围内延续,像赵孟頫一样的“文人”画家也根据要求绘制与图22相同的祥瑞图像。壁画在此时仍然很重要,我们知道重要的宫殿曾经都绘有壁画,现已消失殆尽。壁画的题材大多是宣扬宫廷对传统的皇权至上观念的支持,例如鼓励发展农业,力图维护汉族统治阶级对新(偶然出现的异族)皇帝的支持。当元代统治者将自己在庞大且数量占主体的多民族心中的统治地位合法化时,他们非常擅长利用各种不同的艺术。
一些蒙古贵族,如仁宗(1312—1320在位)姐姐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他们广泛地收集早期艺术作品(图72就是她的藏品),同时以都城为中心支持艺术的发展,她的行为如同汉族皇室血统的女性。王振鹏(活跃于1280—1329)是元代最成功的宫廷画家之一,他在皇室馆阁中的职位为他开始接触宫廷藏品提供了方便。他研究那些现在已经遗失久远的作品,包括强调细节、用墨线描绘局部的宋代宫廷画。一些白描画可能原本是同样大小的壁画底稿。王振鹏将白描技法运用到卷轴画《维摩不二图卷》中[图29],于1308年奉未来的皇帝仁宗之令而作,此画临摹了小有名气的金代画家马云卿(活跃于1230前后)的同类题材画作。
画家写下的长篇题跋清楚地说明绘画主题取自佛经。表现右边虔诚而又博学的居士维摩诘和左边的文殊菩萨辩论佛经教义的场面。他们中间站着一位佛弟子和一位持花天女,佛弟子在辩论过程中摆动身体演说佛经,不二法门像“男人”和“女人”一样都是虚幻的。许多著名画家都画过此题材,包括顾恺之、唐代的吴道子和王维以及李公麟(1045—1105/1106)。李公麟最为著名的是白描人物画,他在元代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拥有他的作品、雇佣师法李公麟的风格进行创作的画家的行为将蒙古皇帝推到了强大的传统赞助人的位置,这些画卷与他们推崇其他艺术形式处于平等的地位。图29和图60都是“佛教”绘画和宫廷作品,绘制的时间相近,但它们面对的观者不同。
图29 《维摩不二图卷》局部,王振鹏(约1280—1329),水墨绢本,作于1308年。虽然是佛经插图,但不是用于供奉。某些宗教情节世俗化或者为展示过去受赞誉的熟悉风格而采用此类题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