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艺术史的写作方式各异。就西方传统而言,20世纪的艺术史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形式分析。艺术史的叙述从一位艺术家过渡到另一位,简述生平,并从形式方面解释为何每位艺术家之作都与之前的有所区别。此种写作不免暗示艺术家在承前启后,不断地向着某种艺术的理想迈进。
古希腊艺术史曾用同样的常规方式书写而成。由于无法辨认具体艺术家之作,学者运用同样的写作技巧,将艺术家的代代相传纳入一个整体叙述。在那些故事中,形式的转变被讲述为受到愿望的驱动,即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希望越来越达到“自然主义”,在绘画或雕塑中“自然地”再现人体。
细致考察之下,艺术总有诸多形式特征可以言说。正是由于我们对艺术家再现世界创造的形式提出问题,才敦促我们自身仔细观看。但若将关注点完全聚焦于形式转变则存在如下的危险,忽视这样的事实:艺术家是人。他们的生活与其他人、与周遭世界的联系不仅在于形式,而是与做事的人和事情发生的地点相关。
在我之前,研究古希腊艺术史的其他学者,强调利用艺术探查个人与周围不断变化的世界如何相互作用。我本人在学生时代受到波利特教授(J. J. Pollitt)所著《希腊古典时期的艺术与经验》(Art and Experience in Classical Gree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一书的启发,但波利特教授主要试图将古希腊绘画和雕塑置于与同时代古希腊文学的关系中,我则希望鼓励读者将古希腊绘画和雕塑植入更为广阔的历史时期,与其说将艺术品与其他同时代的文化产品或历史事件并置或联系,不如说是考察艺术自身向周围世界提出问题的方式。
每件艺术品都表达了一种对世界的独特反应。没有艺术家,或者说没有人,能对其周围世界的每个特征都逐一回应。观看艺术作品时会发现,一些作品较为肤浅,一些令人感动或振奋,一些则难以理解或使人不快。在所属时代受到赞美的艺术,在后人看来却常常显得颇为片面或无趣。同样地,有些在当时未曾得到认可的艺术,之后却呈现出非同寻常的洞察力。
过去的艺术和今天的艺术不可避免地用不同的方式反映着在这个世界的生存体验。艺术史学家的任务则是帮助读者去理解并确实地看到,艺术家想做的是什么,他或她的创造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干预。做到这一点,重要之处在于全面观察:当前辈艺术家借以探索世界的形式被后一代艺术家用另一套不同的形式取代后,有必要了解其中失去的是什么。在本书中,我一方面试图强调某一世纪的绘画和雕塑与之前或之后的艺术相比,反映出的世界观差异如此明显;另一方面,我也强调后出现的世界观与之前的相比未必见得更好。一件艺术品参与世界的方式与我们当代的艺术实践完全不同,我们却往往能够从该艺术中收获颇丰,过去的艺术能使我们的体验如此丰富。
古希腊艺术是西方艺术史的根本,最初在希腊化时期的中东和近东地区被接受、改变和传播,之后影响到整个罗马帝国。希腊古风和古典时期形成的艺术传统,此后不断地被欧洲和西方世界的艺术家以各种形式进行模仿和复制。研究希腊艺术因而成为研究西方人如何看世界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由于艺术远不仅仅是形式,西方艺术如何看世界的历史同样也是西方如何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史。
正是在此种语境下,我非常高兴《古风与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能翻译为非西方语言的中文。虽然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再现,东西方的传统截然不同,但希望中文版在东西方进一步的相互理解上能有所促进。
罗宾·奥斯本
剑桥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