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类饮食宜忌
鲤鱼
别名:白鲤、黄鲤、赤鲤。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功效:鲤鱼具有健胃、滋补、催乳、利水之功效,对水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有食疗作用。男性吃雄性鲤鱼,有健脾益肾、止咳平喘之功效。此外,鲤鱼眼睛有黑发、悦颜、明目效果。鲤鱼肉味甘,性平,有下水气、利尿消肿的功效;入药有开脾健胃、利小便、消腹水、消水肿、止咳镇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及发乳等疗效。鱼肉的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有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还能很好地降低胆固醇,对于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多吃鲤鱼可以健康长寿。
注解:鲤鱼因鳞有十字纹理,故得鲤名。原产亚洲的温带性淡水鱼,喜欢生活在平原上的湖泊中或水流缓慢的河川里。鲤鱼背鳍的根部长,通常口边有须,但有的也没有须。口腔的深处有咽喉齿,用来磨碎食物。鲤鱼肉质十分细嫩可口,易被消化和吸收。鲤鱼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组织蛋白酶A、组织蛋白酶B、组织蛋白酶C、钙、磷、铁、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以及挥发性含氮物质、挥发性还原性物质、组胺等成分。
烹调宜忌
【宜】鲤鱼两侧皮内有一条似白线的筋,在烹制前要把它抽出,这样可去除它的腥味。抽筋时,应在鱼的一边靠鳃后处和离尾部约3厘米处各横切一刀至脊骨,再用刀从尾向头平拍,使鳃后刀口内的筋头冒出,用手指尖捏住筋头一拉便可抽出白筋。烹调鲤鱼的方法较多,以红烧、干烧、糖醋为主。
食用宜忌
【宜】鲤鱼适宜食欲低下、工作太累和情绪低落者食用,尤其适宜患心脏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水肿、妇女妊娠水肿、肾炎水肿、黄疸肝炎、肝硬化腹水、胎动不安、咳喘等病症者食用。活鲤鱼和猪蹄炖汤服用,可治产妇少乳。
【忌】患有红斑狼疮、痈疽疔疮、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小儿腮腺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恶性肿瘤、淋巴结核、皮肤湿疹等病症者不宜食用。鲤鱼胆汁有毒,吞食生、熟鱼胆都会中毒,引起胃肠症状、脑水肿、中毒性休克,严重者可致死亡。
草鱼
别名:混子、草鲩、白鲩、鲩鱼、油鲩。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无毒。归肝、胃经。
功效:草鱼具有暖胃、平肝、祛风、活痹、截疟、降压、祛痰及轻度镇咳等功能,是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此外,草鱼对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有食疗作用。而且,多吃草鱼还可以预防乳腺癌。草鱼具有补中、利尿、平肝、祛风的作用,对心肌发育及儿童骨骼生长有特殊作用,它还具有截疟祛风的功效,对疟疾日久不愈、体虚头痛患者有一定食疗效果。
注解:草鱼体型较长,略呈圆筒形,腹部无鳞;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口边无须。草鱼广泛分布于中国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平原地区。草鱼喜食狼尾草、狗尾草、麸皮等。草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烹调宜忌
【宜】烹调草鱼时,可以不放味精,味道也很鲜美;炒鱼肉的时间不能过长,要用低温油炒至鱼肉变白即可。
【忌】鱼胆有毒不能吃;草鱼要新鲜,煮时火候不能太大,以免把鱼肉煮散。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冠心病、血脂高患者,小儿发育不良者,水肿、肺结核患者、产后乳少等患者适宜食用;凡体虚气弱者,可作滋补食疗品。
【忌】草鱼不宜大量食用,否则会诱发各种疮疥。同时,女子在月经期不宜食用。此外,胆汁有毒,需慎用。
鲢鱼
别名:鲢、鲢子、边鱼、白脚鲢。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鲢鱼具有健脾、利水、温中、益气、通乳、化湿之功效。对于治疗咳嗽、气喘、脾胃虚弱、水肿等病症有食疗作用,尤其适用于治疗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另外,鲢鱼的鱼肉中含蛋白质、脂肪酸很丰富,能促进智力发育,对于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作用。
注解:鲢鱼属淡水鱼,全身银白色,个头肥大,体厚侧扁,一般有红色润斑。鲢鱼分布很广,在中国自南到北都能生长。鲢鱼富含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烟酸、钙、磷、铁、糖类、灰分、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
烹调宜忌
【宜】鲢鱼适用于烧、炖、清蒸、油浸等烹调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鲢鱼清淡、鲜香的特点。清洗鲢鱼的时候,要将鱼肝清除掉,因为其中含有毒质。将鱼去鳞剖腹洗净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黄酒,就能除去鱼的腥味,并能使鱼滋味鲜美。鲜鱼剖开洗净,在牛奶中泡一会儿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鲜味。
食用宜忌
【宜】鲢鱼适宜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肾炎水肿、小便不利、肝炎患者食用。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既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它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干脆易脱落等症均有疗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视的佳肴。
【忌】鲢鱼肉不宜多吃,吃多了容易口渴。此外,由于鲢鱼可使炎症增强,故甲亢病人要忌食;患有感冒、发热、痈疽疗疮、无名肿毒、瘙痒性皮肤病、目赤肿痛、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红斑狼疮等病症者不宜食用。
鳙鱼
别名:花鲢、大头鱼、胖头鱼、包头鱼、黑鲢。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
功效:鳙鱼具有补虚弱、暖脾胃、祛头眩、益脑髓、疏肝解郁、健脾利肺、祛风寒、益筋骨之功效。此外,鳙鱼富含磷脂,可改善记忆力,特别是头部脑髓含量很高,经常食用,能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同时,用鱼头入药可治风湿头痛、妇女头晕。
注解:鳙鱼属于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其身体侧扁较高,背面暗黑色,有不规则的小黑斑;其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深受人们喜爱,主要栖息在水的中上层,以浮游生物为食。鳙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鱼类。另外,鳙鱼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2、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烹调宜忌
【宜】适用于烧、炖、清蒸、油浸等烹调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鳙鱼清淡、鲜香的特点;鳙鱼头大且头含脂肪,胶质较多,故还可烹制“砂锅鱼头”;鳙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剖开洗净后用牛奶泡一会儿,这样既可以除去腥味,又可以增鲜。
食用宜忌
【宜】一般人都宜食用,尤其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者食用更佳。经常食用还能够润泽皮肤。咳嗽、水肿、肝炎、眩晕、肾炎、小便不利等症患者也宜食。
【忌】鳙鱼不宜食用过多,否则容易引发疮疥。此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等病症者不宜食用。而且,鱼胆有毒不要食用。
鲫鱼
别名:鲋鱼。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鲫鱼具有健脾、益气、利水、通乳之功效。鲫鱼是产妇的催乳补品。鲫鱼油有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
注解:鲫鱼属淡水鱼系,体型侧扁,上脊隆起。鲫鱼长20多厘米,是鱼类中的小不点,但生命力强,在江、河、湖中分布广泛。鲫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锌、磷等矿物质以及各种维生素。其中锌的含量很高。
烹调宜忌
【宜】在熬鲫鱼汤时,可以先用油煎一下,再用开水小火慢熬,鱼肉中的嘌呤就会逐渐溶解到汤里,整个汤呈现出乳白色,味道更鲜美。煎鱼时,先要在鱼身上抹一些干淀粉,这样既可以使鱼保持完整,又可以防止鱼被煎煳。
食用宜忌
【宜】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产后乳汁缺少以及脾胃虚弱、饮食不香、小儿麻疹初期、痔疮出血、慢性久痢等病症者适宜食用,可以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忌】鲫鱼性平,但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发热期间不宜多吃;鲫鱼子含胆固醇较高,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不宜多吃。
青鱼
别名:螺蛳鱼、乌青鱼、青根鱼。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青鱼具有补气、健脾、养胃、化湿,祛风、利水等功效,对脚气湿痹、烦闷、疟疾、血淋等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由于青鱼还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防癌作用。
注解:青鱼富含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还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
烹调宜忌
【宜】青鱼可红烧、干烧、清炖、糖醋或切段熏制,也可加工成条、片、块制作各种菜肴。收拾青鱼的窍门:右手握刀,左手按住鱼的头部,刀从尾部向头部用力刮去鳞片,然后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鱼鳃挖出,用剪刀从青鱼的口部至脐眼处剖开腹部,挖出内脏,用水冲洗干净,腹部的黑膜用刀刮一刮,再冲洗干净。
食用宜忌
【宜】青鱼适宜患有各类水肿、肝炎、肾炎、脚气、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病症者食用。
【忌】青鱼甘平补虚,但是,患有癌症、红斑性狼疮、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痈疖疔疮、皮肤湿疹、疥疮瘙痒等病症者不宜食用。
鲈鱼
别名:四鳃鱼、花鲈、鲈板。
性味归经:性平、淡,味甘。
功效:鲈鱼具有健脾益肾、补气安胎、健身补血等功效,对慢性肠炎、慢性肾炎、习惯性流产、胎动不安、妊娠期水肿、产后乳汁缺乏、手术后伤口难愈合等有食疗作用。鲈鱼中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对儿童和中老年人的骨骼组织也有益。
注解:鲈鱼在咸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属鳍科,是肉食性鱼类,无毒,口大,鳞细。鲈鱼在中国沿海一带、河口和江河及江南水乡各地均有分布。鲈鱼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维生素B1、磷、铁等营养成分。
烹调宜忌
【宜】鲈鱼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也可腌制食用,腌食以“鲈鱼脍”最出名。
食用宜忌
【宜】鲈鱼肉易消化,贫血头晕、慢性肾炎、习惯性流产、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产后乳汁缺乏者宜食。
【忌】皮肤病疮肿患者忌食。此外,由于鲈鱼是肉食性鱼类,其鱼肝不宜食用。
黄颡鱼
别名:黄刺鱼。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肺、肾经。
功效:黄颡鱼具有利小便、消水肿、发痘疹、醒酒之功效。
注解:黄颡鱼是河龟的一种,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中,白天栖于湖水底层,夜则浮于水面觅食。黄颡鱼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矿物质和有机酸等营养成分。
食用宜忌
【宜】一般人都适宜食用,患有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脚气水肿和营养不良性水肿以及小儿痘疹初期等病症者更适宜食用。
【忌】由于黄颡鱼为“发物”,故患有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肿、红斑狼疮以及顽固瘙痒性皮肤病等病症者不宜食用。
鳝鱼
别名:黄鳝、长鱼。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
功效:鳝鱼具有补气养血、去风湿、强筋骨、壮阳等功效,对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预防因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食疗作用,还可用于辅助治疗面部神经麻痹、中耳炎、乳房肿痛等病症。
注解:鳝鱼属温热带鱼类,体圆,细长,呈蛇形,因其肤色呈黄色,所以也被称作黄鳝。鳝鱼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其钙、铁含量在常见的淡水鱼类中居第一位,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含有少量的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烹调宜忌
【宜】将鳝鱼背朝下铺在砧板上,用刀背从头至尾拍打一遍,这样可使烹调时受热均匀,更易入味。鳝鱼肉紧,拍打时可用力大些。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风湿痹痛、四肢酸痛、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患者宜经常食用。鳝鱼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忌】瘙痒性皮肤病、痼疾宿病、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红斑性狼疮等患者应忌食。
带鱼
别名:裙带鱼、海刀鱼、牙带鱼、刀鱼、鞭鱼、白带鱼、油带鱼。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肝、脾经。
功效:带鱼具有暖胃、泽肤、补气、养血、健美以及强心补肾、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脑止泻、消除疲劳、提精养神之功效。
注解:带鱼鱼身特长,约70厘米,呈带状,其肉厚刺少,营养丰富。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数量甚多,且和大、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带鱼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磷、钙、铁、碘等多种营养成分。
烹调宜忌
【宜】带鱼腥气较重,不适合清蒸,最好是红烧或糖醋。
食用宜忌
【宜】带鱼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实为老人、儿童、孕产妇的理想滋补食品,尤其适宜气短乏力、久病体虚、血虚头晕、营养不良以及皮肤干燥者食用。此外,孕妇吃带鱼有利于胎儿脑组织发育;少儿多吃带鱼有益于提高智力;老人多吃带鱼则可以延缓大脑萎缩、预防老年痴呆;女性多吃带鱼,能使肌肤光滑润泽,长发乌黑,面容更加靓丽。
【忌】带鱼属动风发物,凡患有疥疮、湿疹等皮肤病或皮肤过敏者、癌症及红斑性狼疮、痈疖疔毒和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等病症者不宜食用。此外,服异烟肼时以及身体肥胖者不宜多食。不要贪食带鱼,否则易伤脾肾,诱发旧病。
鲦鱼
别名:白漂子、参鱼、白条。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肠、胃、心经。
功效:鲦鱼具有暖胃、补虚之功能。
注解:鲦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鱼,并且具有很高的药性价值。鲦鱼富含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烹调宜忌
【宜】宜与生姜、胡椒等温中健胃之品煮汤服,亦可煎熟食。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尤其体虚胃弱、营养不良的人更适宜食用。
【忌】患有皮肤感染及皮肤病等病症者不宜食用。
鳟鱼
别名:赤眼鱼、红目鳟、红眼鱼。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胃经。
功效:鳟鱼具有补虚、暖胃、健脾之功效。
注解:鳟鱼是河鱼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除西北、西南外的南北各江河湖泊中。鳟鱼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烹调宜忌
【宜】适合于煮、烤、煎、炸等烹调方法。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体质衰弱、脾胃虚寒之人更适宜食用。
【忌】患有瘙痒性皮肤疾患之人不宜食用。
鳕鱼
别名:大口、大头腥。
功效:鳕鱼的肉、骨、鳔、肝均可入药,对于跌打损伤、脚气、咯血、便秘、褥疮、烧伤、外伤的创面及阴道、子宫颈炎等有一定食疗效果。鳕鱼胰腺富含胰岛素,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辅助功效。鳕鱼的肝油品质较高,具有抑制结核杆菌、杀灭传染性创伤中存在的细菌、迅速液化坏疽组织等功效。
注解:鳕鱼是海水鱼类,属深海鱼类,一般生活在水温较低的海水里。大部分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北方水温0~16℃的寒冷海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鳕鱼富含大量胰岛素和鱼油。
烹调宜忌
【宜】辨别鳕鱼是否炸熟,可在油炸过程中用竹筷轻插鱼身,如果竹筷拔出时沾带鱼肉,表示未熟;反之则表示内部已熟。
食用宜忌
【宜】鳕鱼是高营养、低胆固醇的食物,易被人体吸收,是老少皆宜的食品。便秘、脚气、咯血等患者宜多食。每次50~100克。
【忌】幼儿、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哺乳期女性应慎食。
黄鱼
别名:石首鱼、黄花鱼。
功效:黄鱼具有益气填精、健脾开胃、安神止痢之功效,对头晕、食欲不振、贫血、失眠及女性产后体虚等病症有显著的食疗作用。
注解:黄鱼营养丰富,有大、小黄鱼之称。大黄鱼成体长约40~50厘米,小黄鱼30厘米以下,体背黄色,头大,尾巴狭窄,栖息在外海,春季游回近海产卵,鳔能发声。黄鱼富含蛋白质、脂肪、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烹调宜忌
【宜】清洗黄鱼不必剖腹,可以用筷子从口中搅出肠肚,再用清水冲洗几遍即可。煎鱼时,先把锅烧热,再用油滑锅,当油烧至有清烟时,油已达到八成热,这时放入鱼,不易粘锅。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每次80~100克。患有贫血、头晕及体虚等病症者更适宜食用。
【忌】患哮喘、过敏等病症者不宜食用;黄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也不可用牛、羊油煎炸。黄鱼属于近海鱼,易受污染,所以尽可能地不要吃或少吃鱼头、鱼皮和内脏。
白鲞
别名:石首、鱼鲞。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
功效:白鲞具有开胃消食、健脾补虚之功效。
注解:白鲞为大黄鱼或小黄鱼的干制品。白鲞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各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食欲不振、病后产后体质虚弱、脾胃气虚、食积腹胀、泄泻下痢之人更加适宜食用。
【忌】白鲞营养丰富,滋养身体,补虚益精,诸无所忌。
武昌鱼
别名:团头鲂。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
功效:武昌鱼有调治脏腑、开胃健脾、增进食欲之功效,对于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注解: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体高,侧扁,呈菱形,肉味腴美,脂肪丰富,为上等食用鱼类。原产于鄂州樊口,樊口为梁子湖入江处,古称武昌,所以樊口鳊鱼也称武昌鱼,是梁子湖的特产,其他地方只有长春鳊、三角鲂,没有团头鲂。武昌鱼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蛋白质、脂肪、胆固醇、钙、镁、铜、磷、铁、锌、钠、硒等。
烹调宜忌
【宜】武昌鱼肉质细嫩,清蒸、红烧、油焖、花酿、油煎均可,尤以清蒸为佳。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武昌鱼高蛋白、低胆固醇,经常食用可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与火腿、香菇、冬笋共食是孕妇理想的进补菜肴。
【忌】营养丰富,皆食无忌。
罗非鱼
别名:吴郭鱼、越南鱼、非洲鲫鱼。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
功效:罗非鱼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之功效。
注解: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最早从新加坡引进到中国台湾省。目前中国养殖的主要有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罗非鱼含蛋白质、脂肪、钙、钠、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
烹调宜忌
【宜】罗非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骨刺少,没有肌间小刺,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味道俱佳。此外,也可做全鱼、鱼片、鱼丸,可蒸、煮、炸、烤、做汤或微波烹饪。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每次100克左右。
【忌】营养丰富,皆食无忌。
沙丁鱼
功效:沙丁鱼含有丰富的EPA、DHA,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从而预防心肌梗死,而且,EPA还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沙丁鱼的鱼肉中含有一种具有5个双键的长链脂肪酸,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对治疗心脏病有特效。
注解:沙丁是一些鲱鱼的统称,身体侧扁平,银白色,成年的沙丁鱼体长约26厘米,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的日本周围及朝鲜半岛沿岸海域。沙丁鱼中富含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够提高智力,增强记忆力,因此沙丁鱼又被称为“聪明食品”。沙丁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6、核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不饱和脂肪酸、大量的维生素A和钙、铁等。尤其是Ω-3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烹调宜忌
【宜】石斑鱼常用烧、爆、清蒸、炖汤等方法成菜,也可制肉丸、肉馅等。代表菜有清蒸石斑鱼。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沙丁鱼可以清蒸、红烧、油煎及腌干蒸食,均味美可口。
【忌】患有肝硬化的病人不宜食用,主要是因为肝硬化患者体内较难产生凝血因子,容易出血,如果再食用沙丁鱼,会使病情急剧恶化。此外,病人处于感染发热阶段也不宜食用,以免加重症状。
金枪鱼
功效:金枪鱼具有补虚壮阳、除风湿、强筋骨、调节血糖之功效,对于治疗性功能减退、糖尿病、虚劳阳痿、风湿痹痛、筋骨软弱等症均有显著效果。此外,金枪鱼眼具有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延缓老人记忆衰退的作用。
注解:金枪鱼呈纺锤形,鱼雷体形,有强劲的肌肉及新月形尾鳍。金枪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脂肪、大量维生素D以及钙、磷和铁等矿物质,此外,鱼背含有大量的EPA,前中腹部含丰富的DHA。
烹调宜忌
【宜】金枪鱼好像都是西餐或日式料理中多见,生吃的方法是经典的。用拇指、食指压住鱼块,斜向切入,可切成较大断面,并防止鱼肉碎裂。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经常食用有助于牙齿和骨骼的健康。金枪鱼肉低脂肪、低热量,还有优质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是减肥者的理想选择。常食金枪鱼,能够保护肝脏,提高肝病的排泄功能,降低肝病发病率。
【忌】金枪鱼营养丰富,基本无所忌。但是孕妇、肝硬化病人不宜食用。
三文鱼
别名:撒蒙鱼、萨门鱼。
功效: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它所含的Ω-3脂肪酸更是脑部、视网膜及神经系统必不可少的物质,有防治老年痴呆和预防视力减退的功效。三文鱼还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生长发育。
注解:三文鱼是一个统称,三文鱼是英语Sa1mon的音译,其英语词义为“鲑科鱼”,所以准确地说三文鱼是鲑鳟鱼。三文鱼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享有“水中珍品”的美誉。
烹调宜忌
【宜】三文鱼的做法有很多种,可以煎着吃、烧了吃,还可以生吃。生食三文鱼,可能很多人不太习惯,但是三文鱼确实是以生吃为主。如果非要熟吃的话,最好采取快速烹饪的办法,煮、蒸、煎都可以。
【忌】通常在高温下,三文鱼中的有益脂肪就会被破坏,因为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高温下也容易氧化,长时间高温烹饪,连三文鱼中的维生素也会变得荡然无存。所以三文鱼不需要做得特别烂,只要烧至七八成熟即可,这样既味道鲜美,又可去除腥味。
食用宜忌
【宜】适合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和脑力劳动者食用。
鱿鱼
功效:鱿鱼具有补虚养气、滋阴养颜等功效,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调节血压、保护神经纤维、活化细胞,对预防血管硬化、胆结石的形成、补充脑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等有一定食疗功效。此外,鱿鱼还有助于肝脏的解毒、排毒,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具有抗疲劳、滋阴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
注解:鱿鱼是有名的海味珍品,属海洋头足类软体动物,体细长,嘴边有八条长触手和两条短触手,鳍呈三角形或圆形,还有一个退化的内壳。鱿鱼中富含蛋白质、钙、牛磺酸、磷、维生素B1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且含量极高。此外,脂肪含量极低。
烹调宜忌
【宜】鱿鱼干要先用清水泡几小时,再刮去体表上的黏液,然后用热碱水泡发。出锅前,放入非常稀的水淀粉,可以使鱿鱼更有滋味。
食用宜忌
【宜】男女老少皆宜。鱿鱼可鲜食,也可制成干品。鱿鱼的脂肪含量少,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量食物,对减肥者来说,吃鱿鱼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忌】内分泌失调、甲亢、皮肤病患者应慎食。鱿鱼性凉,脾胃虚寒者少吃。鱿鱼是发物,皮肤病患者忌食。
海参
别名:刺参、海鼠。
性味归经:性温,味咸。
功效:海参具有补肾、滋阴、养血、益精之功效,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都有比较好的预防作用。另外,海参还有补肾滋阴、养颜乌发的作用,可以抗衰老。
注解:海参是一种名贵海产品,外形像黄瓜,体表的肉质突起,形体呈黑褐色。海参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E、钙、硒、碘、磷、铁等营养成分。
烹调宜忌
【宜】干海参要用凉水泡发,并要清洗干净。
【忌】泡发海参时,切莫沾染油脂、碱、盐,否则会妨碍海参吸水膨胀,降低出品率;甚至会使海参溶化,腐烂变质。发好的海参不能再冷冻,这样做会影响质量,故一次不宜发得太多。
食用宜忌
【宜】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病后产后体虚、肾阳不足、阳痿遗精、小便频数、高血压病、肝炎、肾炎、糖尿病、血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病症患者以及癌症病人放疗、化疗、术后与年老体弱之人适宜食用。
【忌】患感冒、咳痰、气喘、急性肠炎、菌痢及大便溏薄等病症者不宜食用。
海蜇
性味归经:性平、味咸。
功效:海蜇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等功效。此外,海蜇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也可预防肿瘤的发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注解:海蜇属钵水母纲,是一种腔肠动物。海蜇呈伞形,伞部称为“蜇皮”,口腔称为“蜇头”,按产地分,以福建、浙江产的最好。海蜇的胶质较坚硬,通常为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广泛分布于中国各海域中,尤其是浙江沿海最多。海蜇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碘、胆碱等。
烹调宜忌
【宜】买来的海蜇常有泥沙。先把海蜇切成细丝,泡入浓度约50%的盐水中,用手搓洗片刻后捞出,把盐水倒掉,再用盐水泡,反复三次,就能把夹在海蜇皮里的泥沙全部洗净。海蜇煮、清炒、水汆、油氽皆可,切丝凉拌效果最佳,清脆爽口。先投入沸水中略滚即捞出,沥干水分后,迅即倒入冰水,令其爽脆。
【忌】新鲜海蜇不宜食用。因为新鲜的海蜇含水多,皮体较厚,含有毒素。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多痰、哮喘、头风、风湿关节炎、高血压、溃疡病、大便燥结者适宜多食用海蜇。海蜇有滋润皮肤作用,皮肤干燥者常食有益。
【忌】海蜇性平,营养丰富,诸无所忌。但新鲜海蜇有毒,将其毒素排干净才可食用。
鲍鱼
别名:鳆鱼、镜面鱼、九孔螺、明目鱼。
功效:鲍鱼具有调经止痛、清热润燥、利肠通便等功效。鲍鱼还是抗癌佳品,可以破坏癌细胞必需的代谢物质。此外,鲍鱼的贝壳也是一味中药,叫石决明,具有清肝,明目等功效,对高血压和目赤肿痛等有食疗作用。
注解:鲍鱼生活在海中,是海产贝类,不是鱼类,属软体动物,有椭圆形贝壳。肉细嫩柔滑,肉质鲜美,可鲜食,也可制成干品。有许多用鲍鱼烹饪的名菜佳肴,如红烧鲍鱼、青炒鲍鱼、扒鲍鱼、麻酱鲍鱼、青串鲍鱼等很有特色。鲍鱼中蛋白质的含量极高,鲜品中含20%,干品含量高达40%,并富含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
烹调宜忌
【宜】鲍鱼要在冷水中浸泡48小时。将干鲍四周刷洗干净,彻底去沙,否则会影响到鲍鱼的口感与品质,然后先蒸后炖。食用的鲍鱼,应软硬适度,咀嚼起来有弹牙之感,伴有鱼的鲜味,入口软嫩柔滑,香糯粘牙。
【忌】烹制鲍鱼,忌过软或过硬,过软如同食豆腐,过硬如同嚼橡皮筋,都难以品尝到鲍鱼真正的鲜美味道。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高血压病患者吃鲜鲍鱼可促进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吃鲜鲍鱼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忌】营养丰富,诸无所忌。
干贝
别名:江瑶柱、马甲柱、角带子、江珧柱。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咸。
功效:干贝具有滋阴、补肾、调中之功效。干贝有助于降血脂、降胆固醇,还具有破坏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注解:干贝为江珧科扇贝的闭壳肌,略呈圆柱形。其鲜品或干品,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营养食物。干贝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及钙、磷等矿物质。
食用宜忌
【宜】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五脏亏损、脾肾阳虚、老年夜尿频多、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病症者与各种癌症患者放疗化疗后以及糖尿病、红斑性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阴虚体质者适宜食用。
【忌】干贝味平,营养丰富,诸无所忌。
扇贝
别名:帆立贝、海扇、带子。
功效:扇贝具有滋阴补肾、和胃调中、抗癌、软化血管、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对头昏目眩、咽干口渴、脾胃虚弱等症有食疗作用,常食有助于降血压、降胆固醇、补益健身。
注解:扇贝属软体动物,壳略为扇形,色彩多样,是著名的海产品之一,营养丰富,其味道、色泽、形态与海参、鲍鱼等不相上下。扇贝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是鸡肉、牛肉的3倍。
食用宜忌
【宜】老少皆宜,每次50~100克。扇贝多用于煲粥、煲汤、清炖。此外,干贝在烹调前应用温水泡发,或用少量清水加黄酒、姜、葱,隔水蒸软,然后烹制入肴。
【忌】儿童痛风病患者不宜食用;由于扇贝富含蛋白质,过量食用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食积,还可能引发皮疹或旧症;扇贝所含的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可分为谷氨酸和酪氨酸等,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毒、有害物质,随血液流到脑部后,会干扰大脑神经细胞正常代谢,所以不宜多食。
鱼鳔
鱼肚、白鳔、鱼胶。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肾经。
功效:鱼鳔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之功效。
注解:鱼鳔为黄鱼或鳇鱼等鱼的鱼鳔,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黏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鱼鳔富含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食用宜忌
【宜】患有食管癌、胃癌、脑震荡后遗症、肾亏腰膝酸痛、痔疮以及肾虚的人,滑精遗精、带下、产后血晕等病症者适宜食用。
【忌】由于鱼鳔味厚滋腻,所以胃呆痰多、舌苔厚腻以及感冒未愈者不宜食用。
甲鱼
别名:鳖、团鱼、元鱼、水鱼、脚鱼、乌龟、王八。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经。
功效:甲鱼具有益气补虚、滋阴壮阳、益肾健体、净血散结等功效,对降低血胆固醇、高血压、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此外,甲鱼肉及其提取物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对预防和抑制胃癌、肝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防治因放疗、化疗引起的贫血、虚弱、白细胞减少等症功效显著。
注解:甲鱼是一种无鳃,用肺呼吸的水生爬行动物。在中国的各大河流、湖泊、池沼中均有分布。甲鱼味美鲜香,营养丰富,是滋补的佳品,可清炖、蒸煮、烧卤、煎炸等。甲鱼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
烹调宜忌
【宜】杀甲鱼时,要将它的胆囊取出,将胆汁与水混合,再涂于甲鱼全身,稍等片刻,用清水把胆汁洗掉,然后烹调就可除去腥味。
【忌】烹制甲鱼一定要选用鲜活的,现吃现宰,不要用死甲鱼,否则对身体有害。
食用宜忌
【宜】腹泻、疟疾、痨热、肺结核有低热,骨结核、贫血、脱肛、子宫脱垂、崩漏带下等症患者宜食,身体虚弱的人也适合食用,每次30克。
【忌】孕妇、产后泄泻、脾胃阳虚、失眠者,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宜食用;忌食已死的甲鱼,以免发生中毒。
螃蟹
别名:螫毛蟹、梭子蟹、青蟹。
性味归经:性寒,味咸。
功效:蟹肉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清热、滋阴之功,对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有食疗作用。此外,蟹肉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高血脂及各种癌症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注解:螃蟹属甲壳类动物。其品种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海蟹,二是河蟹。河蟹又分辽水系、黄河水系、长江水系三种。螃蟹肉富含维生素A及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烟碱酸等。
烹调宜忌
【宜】螃蟹体内常有沙门菌,烹制时一定要彻底加热,否则易导致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在煮食螃蟹时,宜加入一些紫苏叶、鲜生姜,以解蟹毒,减其寒性。
食用宜忌
【宜】蟹肉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的人食用;适宜产妇胎盘残留,或临产阵缩无力者食用,尤以蟹爪为好。螃蟹肉含脂质和糖分较少,属于减肥食品。饮酒时食用螃蟹肉,可有效预防酒精对肝脏的不良影响。
【忌】蟹肉性寒,不宜多食,患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脾胃虚寒等病症者不宜食用。忌食死螃蟹。因为螃蟹喜食动物尸体等腐烂性物质,故其胃肠中常带致病细菌和有毒物质,一旦死后,这些病菌会大量繁殖。另外,螃蟹体内还含有较多的组氨酸,组氨酸易分解,可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尤其是当螃蟹死后,组氨酸分解更迅速,随着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氨酸越多,而当组胺酸积蓄到一定数量时即会造成中毒。
虾
别名:虾米、开洋、曲身小子、河虾、草虾、长须公、虎头公。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咸。归脾、肾经。
功效:虾具有补肾、壮阳,通乳之功效,属强壮补精食品。其可治阳痿体倦、腰痛、腿软、筋骨疼痛、失眠不寐,产后乳少以及丹毒、痈疽等症;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硒能有效预防癌症。
注解:虾按出产来源不同,分为海水虾和淡水虾两种。海虾又叫红虾,包括龙虾、对虾等,其中以对虾的味道最美,为食中上味,海产名品。虾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谷氨酸、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硒等矿物质,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
烹调宜忌
【宜】烹调虾之前,先用泡桂皮的沸水把虾冲烫一下,味道会更鲜美。煮虾的时候滴少许醋,可让煮熟的虾壳颜色鲜红亮丽,吃的时候,壳和肉也容易分离。
食用宜忌
【宜】患肾虚阳痿、男性不育症、腰脚虚弱无力、小儿麻疹、水痘、中老年人缺钙所致的小腿抽筋等病症者适宜食用。虾肉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和维生素,是准妈妈不可多得的营养食品。此外,孕妇常吃虾皮,可预防缺钙抽搐症及胎儿缺钙症等。
【忌】患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皮肤疥癣、急性炎症和面部痤疮及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者不宜多食。虾黄的味道虽然鲜美,但是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和老人不宜多吃。
田螺
别名:黄螺、田中螺。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脾、胃、肝、大肠经。
功效:田螺肉无毒,可入药,具有清热、明目、解暑、止渴、醒酒、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细菌性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疔疮肿痛、尿赤热痛、尿闭、痔疮、黄疸、佝偻病、脱肛、狐臭、胃痛、胃酸、小儿湿疹、妊娠水肿、妇女子宫下垂等多种疾病。
注解:田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在中国长江南北的江河、湖泊、水库、泥塘、沟壑、水田、沼泽等地方均有分布。田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田螺肉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营养十分丰富。
烹调宜忌
【宜】食用螺类应该烧煮10分钟以上,以防止病菌和寄生虫感染。只有螺口上部很小的部分是可食用的螺肉,应丢掉下部的五脏。
食用宜忌
【宜】患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黄疸、水肿、糖尿病、癌症、干燥综合征、小便不通、痔疮便血、脚气、风热目赤肿痛等病症者以及醉酒之人适宜食用。
【忌】患有脾胃虚寒、风寒感冒、便溏腹泻、胃寒病等病症者不宜食用;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也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