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卫,不可以》
第一节 论证报告
《大卫,不可以》系列选书论证报告
康聪会
一、书册名片
(一)内容简介
《大卫,不可以》《大卫上学去》《大卫惹麻烦》是以大卫为主角的系列作品。在这套系列丛书中,作者大卫•香农以自己小时候的涂鸦作品为蓝本,刻画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形象。
《大卫,不可以》讲述了母亲和儿子大卫的故事。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大卫,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小读者们觉得既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大卫的妈妈同样是隐在背后的主角,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关心、关怀着大卫的一举一动,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大卫,不可以。孩子们从大卫身上看到了自己,大人也从大卫妈妈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很多共鸣。
《大卫上学去》讲的是大卫上学的故事。大卫离开妈妈,来到学校,进入到课堂中,他必须遵守学校和课堂上的规矩,学着和其他小伙伴友好相处。
《大卫惹麻烦》,大卫长大了,拒绝进食、大声问话、出言不逊……种种行为都显示着大卫在尝试支配自己的生活。然而就在他乐此不疲惹麻烦并一次次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的时候,他说谎了,这一次,他真的受到了惩罚……当然,单纯善良的大卫很快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受到惩罚。在勇敢真诚地承认错误之后,大卫也第一次表达了对妈妈的爱!
(二)作者简介
大卫•香农,毕业于美国加州艺术中心设计学院,1998年凭借作品《大卫,不可以》一举夺得凯迪克银牌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好书奖及《纽约时报》最佳图书奖。他的故事大都直接和小朋友对话,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因此小朋友们很容易与他的书产生共鸣。
(三)出版信息
作者:大卫•香农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4月
二、教学价值
(一)符合孩子心智发展水平
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相对来说他们心智发展尚不健全,对家长、老师依赖性较大,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尚未形成。因此,在这一学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绘本作为校本阅读课程的一种形式,是符合低年级学段学生发展需求的。绘本不仅是在讲故事,还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卫系列就是一套关于学生养成教育的书籍,被定为成长阅读系列书籍。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学规矩,不断完善自我,适应社会生活,而小学一年级是学规矩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套书籍中,大卫始终以调皮捣蛋的形象出现: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上课乱说话、欺负同学,在家也经常做错事,被妈妈批评。孩子看了这套书会不会去模仿大卫的种种行为呢?当然不会,这本书能够唤起他们童年的记忆,他们在阅读中能够在大卫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也能够意识到大卫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阅读书目的选定首先要符合该学段学生心智发展水平,新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一、二年级学段的阅读目标之一。这是选择阅读书目最重要的标准,学生如果有兴趣,愿意去读,首先说明他们读得懂,看得明白。大卫系列文字很少,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同时,故事生动,插图色彩丰富,人物形象“搞笑”,学生乐于去读,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看。学生在阅读兴趣的强烈刺激下产生阅读冲动,在好玩、新鲜的阅读过程中去体验绘本中的世界,能够以自己现阶段的认知基础对绘本进行解读。
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大卫,就完全被他吸引了。他长得怪模怪样的,哪里怪呢?你看他:长着土豆脑袋,尖尖牙齿只剩下几颗,三角形的鼻子,鼓起来的圆圆的肚子把身体撑得像鸡蛋一样,脸上挂着歪歪的坏笑,甚至让人觉得有点面目可憎。这个让人看上去不太顺眼的小男孩形象正是作者大卫•香农模仿自己5岁时的涂鸦而创作出来的。孩子们觉得大卫好玩、有趣、真实,当然很容易被吸引。
(二)满足孩子精神成长需求
绘本不仅可以讲故事,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童年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开始对自我有了模糊的概念,在这一阶段,他们渴望认识自我,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自我认知方式去替代儿童自我的认知方式。绘本阅读,则可以为孩子架起一座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桥梁,学生借助绘本,可以慢慢了解自我情感世界。以儿童本位阅读为指导,在儿童本位视角下让孩子自己进入大卫的世界,进入自己的童年世界,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这个面目可憎的大卫其实很可爱,这个挂着歪歪的坏笑的小男孩其实很聪明,他无拘无束,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极了!其实,哪个小男孩不想像大卫一样自由自在的呢?!他可以把浴室变成水上乐园,把自己想象成海盗,他可以披上床单变成超人,他可以把锅碗瓢盆当成乐器敲得叮当响,他喜欢浩瀚的宇宙,在外太空的世界中他可以安安静静……他喜欢挑战,喜欢破坏,喜欢去碰触戒线,越不让他干什么他越要去尝试:踩着高高的凳子也要把妈妈放在柜子顶层的饼干拿到;即使妈妈说了不可以,还是要抡起大大的棒球棒,直到把屋子里的瓶瓶罐罐全都打碎,甚至被罚去站墙角。最有意思的是,他洗完澡光着屁股跑到大街上的那个场景,多么有趣呀!孩子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总会哈哈大笑,光着屁股跑到大街上的大卫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有趣的童年生活。阅读这套书,学生能够在这个怪模怪样的小男孩身上产生共鸣,从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大卫淘气、顽皮、天马行空的特点正是儿童天性的表征,我们不得不说,童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许多行为习惯,这些6岁的孩子看到大卫,相信也会联想到自己小时候,从而忍俊不禁。儿童身上都有大卫的影子,也许你现在还是像大卫一样做着这些“不可以”的事情,还是时不时地被妈妈追着喊“不可以”。
当我们把眼睛停留在绘本的最后一页上时,“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来这里”,那个平时凶巴巴、双手叉腰、跷起脚尖、扯着嗓门的女人现在张开温柔的双臂,紧紧地将淘气的大卫搂入怀中,一场暴风骤雨就这样被这个温暖的怀抱化解了。在我们的成长中,有一个人总是不离不弃,默默地守候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无限的包容和谅解,这个人就是妈妈。也难怪作者在书开篇即写道:“献给我的母亲玛莎,是她让小时候的我守规矩。”这也是在阅读课上需要引导的一点。
(三)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阅读不仅是对文字的阅读,也包括对插图的阅读、理解以及表达。绘本可以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对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标指出该学段学生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大卫系列书籍中的文字信息不大,但是图片信息量很大。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插图细节之处的捕捉能力,打开阅读想象力。例如:封面中的大卫踩着一摞书,要伸手去够鱼缸,而此时鱼缸已经摇摇欲坠,你能想象鱼缸被他够到的那一刹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吗?扉页中的妈妈: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她为什么这么生气呢?她会对大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大卫伸手要够饼干,在藏饼干的壁橱中,大卫还会发现什么呢?大卫嘴里鼓鼓囊囊,脸都撑得凹凸不平了,大卫都吃了些什么呢?观察大卫表情,我们也可以捕捉许多细节之处,委屈的、愧疚的、无助的、恶作剧式的……通过对插图细节之处的观察,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看图读图能力,打开学生阅读想象的翅膀。
除了学会观察细节之外,学生在阅读绘本时更喜欢整本书一遍又一遍地翻看,这一过程是学生了解整个故事内容、熟悉人物形象的过程,同时也是将人物想象、故事情节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勾连的过程,从而达到自我体验、自我认知的目的。《大卫上学去》中,在家调皮捣蛋的大卫来到学校,进入课堂,还是那么淘气。他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大声讲话,欺负同学……种种行为无一不引起一年级学生的共鸣,这不仅是大卫,孩子们身边随处可见这种行为,也许这就是他们自己呀!或者他们也想像大卫一样去捣乱一次!
每个人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都存在差异性,儿童也不例外,大卫系列的阅读课设计了很多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环节,如演绎“大卫的一天”,分小组交流,在谈论中进一步加深对绘本的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并且注意说话的顺序,促进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