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王熙凤告诉我们如何把覆水收回
有个成语叫“覆水难收”,有句老话叫“话到嘴边留三分”,有锅鸡汤叫“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三句话侧重点不同,但彼此联系,其整体含义是: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所以想清楚再说,但如果已经说了,那也别后悔和悲伤,因为这些都是徒劳的。可见谨言慎行的重要性。
但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说错的话、不该说的话、不合适的话,或者虽然正确,但不招人爱听的话。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后悔、悲伤固然是徒劳的,但补救的方法总是有的。风险不能避免,止损必得探究。
怎样最大限度地降低那些已经说出去的话对自己造成的不利后果?常见的如:低头认错,自己抽自己嘴巴;或者咬着后槽牙说“我说的就是对”,企图继续说服对方;再或者拉着对方说“走,找个明白人儿评理去”……貌似都不是什么好招儿。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那不妨来看看王熙凤。她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人家的做法是——怎么说出来的,再怎么收回去,一滴不留。厉害吧!
一、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中,大老爷要讨鸳鸯作姨娘,着邢夫人办理,邢夫人找王熙凤出主意,凤姐儿断然拒绝。凤姐儿的口才固然是好,架不住邢夫人太笨,听不得逆耳忠言,立马拉下脸子,把王熙凤说了一顿:
邢夫人:“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们就使不得?我劝了也未必依。就是老太太心爱的丫头,这么胡子苍白了又做了官的一个大儿子,要了做房里人,也未必好驳回的。我叫了你来,不过商议商议,你先派上了一篇的不是。也有叫你去的理?自然是我说去。你倒说我不劝,你还是不知道那性子的,劝不成,先和我恼了。”
邢夫人固然笨,这段话说得倒也清楚,总结起来就是:第一,你说这件事儿难度大,我觉得未必;第二,你让我劝大老爷别这么做,我也没这本事,他不听;第三,我只是让你给出出主意,老太太那边儿自然是我去,又没让你出头,哪儿那么多废话!邢夫人言外之意就是:这件事我必须做,容不得你反对,你给我出主意。
那么,王熙凤怎么做的呢?她马上赔笑,说了下面的话——
王熙凤:“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眼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一个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背地里的话,哪里信的?我竟是个呆子。拿着二爷说起,或有日得了不是,老爷太太恨的那样,恨不得立刻拿来一下子打死;及至见了面,也罢了,依旧拿着老爷太太心爱的东西赏他。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依我说,老太太今儿欢喜,要讨,今儿就去。我先过去哄着老太太,等太太过去了,我搭赸着走开,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给了更好,不给也没妨碍,众人也不知道。”
王熙凤这席话非常有水平(我先把完整过程叙述完,后文再详细分析),邢夫人立即“欢喜起来”。要我说,在邢夫人执意要做的情况下,用凤姐儿提出的方法是最保险的。岂料邢夫人偏要先找鸳鸯说,等鸳鸯同意了,再回老太太,凤姐儿只得附和。邢夫人终于满意了,嘱咐王熙凤:
邢夫人:“你先过去,别露一点风声,我吃了晚饭就过来。”
书中暗表,王熙凤心想:“鸳鸯未必同意,若她先于邢夫人过去,如果鸳鸯最后同意了还好,如果鸳鸯不同意,邢夫人多疑,必然会认为是她提前给鸳鸯露了风声,迁怒于她。”
所以凤姐儿便借故和邢夫人一起去了老太太那儿。只是到了门口,她又找辙没进去——
王熙凤:“太太过老太太那里去,我若跟了去,老太太若问起我过来做什么,倒不好;不如太太先去,我脱了衣裳再来。”
就这样,王熙凤成功脱身,邢夫人自己去老太太那里找鸳鸯说去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鸳鸯誓死不从,老太太勃然大怒,邢夫人臊眉耷眼,大老爷白日做梦。
二、王熙凤的套路
之所以要把王熙凤之后的行为也说上,是因为收回“覆水”要比泼出去难得多,不仅要语言,还要有行动,以及整体布局。下面分析一下王熙凤做法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1.识人善辨,懂得适可而止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辨别”的“辨”,强调的是判断力,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听得了忠言的——魏征碰上李世民才能成为一代名臣,碰上殷纣王早就炮烙成肉干儿了。对不能接受意见的那些人,坚持就是自寻死路,变通才有一线生机。
王熙凤算是仗义的,她知道婆婆的个性,但还是先说了中肯的意见,婆婆不爱听了,凤姐儿虽变了话,但也还是出了退而求其次的最佳主意(直接找老太太要,不当着旁人,免得影响扩大),邢夫人还是不听,凤姐儿才彻底随她去。就凭这一点,我觉得王熙凤在此事上已经仁至义尽了。
2.自我否定,用例外加举例
再来看王熙凤的那段自我否定的话——不仅否定了观点,而且否定了论证。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否定了论证,才具有否定观点的力量。
前一篇文章里说过,王熙凤拒绝邢夫人时提出了三点论证:一是老太太舍不得给;二是听说老太太觉得大老爷不该三妻四妾地娶;三是这件事传出去对大老爷影响不好。
王熙凤对前两个论证进行自我否定的方式是“有原则就有例外”——老太太不舍得,那是对别人,对自己的儿子就舍得;听说老太太觉得大老爷不该这样,那是“背地里的闲话”,尽管空穴不来风,但也不能保证有人捏造。之后,王熙凤还举了贾琏的例子以加强对“老太太舍得给儿子”的论证。
这就是“用例外否定原则,再用例子证明例外存在”的套路。对第三个论证,凤姐儿是怎么否定的?看下一点。
3.提出建议,用行动表立场
王熙凤之前拒绝邢夫人的第三个理由是此事影响不好。为了否定这个理由,凤姐儿出了主意——她去把其他人引开,让邢夫人单独跟老太太讲,没旁人在场自然不会有大影响。可见,凤姐儿是用实际建议否定了之前自己提出的第三点理由。
更重要的是,她这是用积极的行动,表明自己知错能改,已经站在了邢夫人的立场上,已经最大程度地消除了之前拒绝邢夫人而给自己带来的偏见。
4.未雨绸缪,消除之前芥蒂
截至上一点,王熙凤其实已经让邢夫人转怒为喜了。但是凤姐儿的高明在于考虑周延。她很清楚自己之前的拒绝会让邢夫人产生偏见,尽管现在转危为安了,可一旦鸳鸯不从,邢夫人难保不会怪她走漏了风声。所以凤姐儿提前筹划,和邢夫人一同去老太太处,不给对方生疑的机会。
可见,“覆水”确实难收,不仅得说得周详,还得想得全面。
5.坚持立场,不惹浑水是非
至此,王熙凤收回了“覆水”,然凤姐儿的高明之处还不止于此。因为收回“覆水”的过程有可能导致其他后果——为防止邢夫人生疑不得不陪她一起去老太太那,但如果和邢夫人一起见到老太太,被问起来,她如何表态?若支持邢夫人则老太太不高兴,若支持老太太则邢夫人不高兴,若不置可否则老太太、邢夫人都不高兴。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邢夫人送到门口,自己再脱身。彻底收回“覆水”的同时,坚持了自己最初的立场,且没有卷进是非之中。水平如此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三、套路总结
现在,我们复习一下王熙凤收回“覆水”的套路:您说得对,我竟然没有想到。
虽说(自己之前的第一个理由)……,但是(理由的例外)……,比如(举个例子)……,这不正说明(对方的观点)……,虽说(自己之前的第二个理由)……,我觉得可以这样(为对方提出一个具体建议)……,我可以(提出自己能做的事情)……,您看可否?
最后强调一点,总结王熙凤收回“覆水”的方法,不是要变得油嘴滑舌,而是为了自我保护。人固然应该有是非观念,但也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立场,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直言不讳,始终如一。但为了生存,也应该学会审时度势、灵活变通,以保存实力,可持续发展。
当然,若有宁死不变通者,我对其亦充满敬畏。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了“或然式证明”的概念,在或然式证明过程中,相互对立的观点很难说哪个是完全错的,无非是更有道理、更没有道理,更能被接受、更不能被接受以及相应的程度问题。与或然式证明相对的概念是“必然式证明”,比如逻辑学、数学的证明,非黑即白,要么对要么错,不存在哪个更有道理的问题。生活中几乎所有需要论证的问题都是“或然式证明”。司法工作中关于事实的证明以及部分法律适用方面的论证也是“或然式证明”。对于事实问题,我们永远无法说某件事情必然发生过,只需要排除了“合理怀疑”即可认定事实;对于某些定性存在分歧的案件,定此罪和定彼罪都有道理,于是就要看哪一方的论证更能让人接受。或然式证明不是看概率的高低——相互矛盾的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而是看哪一个观点更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