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语言学:公诉人技能提升全程指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语言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科划分越来越细,许多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开阔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视野,语言学的作用日渐突出。1993年,依托于IAFL(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orensic Linguistics)的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这一语言学交叉学科令人耳目一新,并引起中国学者的密切关注。多年旅居海外的吴伟平博士在密切关注法律语言学的发展动态的同时积极参与法律语言学国际重大学术活动与研究,并于1994年撰写了题为《法律语言学:会议、机构与刊物》的论文,在第一时间向中国宏观介绍了法律语言学创建的经过及学术研究等情况。2002年,他的专著《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详尽介绍了法律语言学的形成与现状、学科分类、语音识别、录音会话分析、法庭翻译、语言证据、研究方法等,进一步传播了法律语言学研究动态。随后,中国其他学者陆续发表文章和出版专著,继续介绍法律语言学与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为法律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才智。

在法律语言学介绍到我国后,除了宏观介绍性文章外,亦有许多学者对法律语言学中的某些局部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张新红的论文《汉语立法语篇的言语行为分析》把法律语言学研究模式和汉语结合起来,探讨汉语法律语篇中的法律言语行为。再如,杜金榜的《法律语言心理学的定位及研究状况》一文,又从另一个角度对法律语言学的局部分支——法律语言心理学进行了研究。除此之外,他还发表了《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从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到司法结果的确定性》《立法语言的限定语与言外行为》和《法律语言心理学研究评述》等论文。还有,廖美珍的专著《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以从言语行为理论为主和话语分析为辅相结合的途径,通过对法庭审判语料的分析,从互动角度系统地对法庭问答进行了研究。在随后的近十余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围绕法律语言学发表了大量的专题性学术论文,出版了不少学术专著。杜金榜、廖美珍、刘蔚铭、张新红、袁传有、余素青、张丽萍以及陈金诗等一大批学者对法律语言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法庭交互、法官语言、作者识别、语言证据、警察语言、法庭口译、难民庇护寻求者的语言分析和谎言的界定等,为我国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然而,作为法庭乃至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参与时间跨度最长、出现频率最高的检察官语言,尤其是最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语言的公诉人群体的公诉语言,国内的学术研究极少,仅有如《语言变体理论及其对检察语言研究的意义》《法庭话语中的角色与权力研究——公诉人与被告之间的互动研究》《公诉人出庭常用语言》《浅谈法庭审判中公诉人语言预设策略的运用》等零星论文发表,而到目前为止,对公诉语言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仅有本人的个人专著《公诉语言艺术与运用》(2012年,中国检察出版社)一部。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上述著述主要侧重于语言学理论,而对于法律语言在具体工作中的运用,尤其是公诉语言的理论与实践,则寥若晨星,凤毛麟角。当前,全国检察机关在职公诉人员的数量超过20万人,执业律师的总数已达到29万余人,另外还有相当可观的法学院校师生,这么大数量的群体,都需要了解、掌握、研究公诉语言,从而为工作的更好开展打基础、创条件。而且,从上述群体对法律语言的学习目的来看,更多的人是为了指导个人的司法实践。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丰富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开展公诉语言学学科建设方面,还是从公诉语言学的学习掌握与实践运用方面;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亟需一部较系统的专著,对公诉语言学进行研究。为此,本人不揣浅陋,在前述专著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公诉语言学》,以期填补我国公诉语言学科研究的空白。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法律语言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以公诉语言在各个诉讼阶段的运用为主线,对刑事诉讼每个阶段公诉语言的语体特征、语用要求、语音、语调、语意、语美等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探索公诉语言的原理,提出公诉语言的运用策略,同时结合公诉语言的特征与要求,根据实践需求,提供公诉语言训练的语料与方法,如:围绕口齿要求,提供绕口令训练;围绕语言的气势要求,提供朗诵训练资料;围绕法庭技能,提供辩论训练方法等。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编:

基础篇、实务篇、修炼篇、赏析篇。基础篇,阐述公诉语言的基本原理,厘清公诉语言的概念、特征、种类、基本要求以及在法律语言学范畴中的地位,厘清学科边界。实务篇,根据公诉工作的流程特点,从审查起诉讯问语言学、审查报告制作语言学、起诉书制作语言学、公诉人法庭语言总体要求、公诉人法庭讯问语言学、法庭举证质证语言学、法庭演讲语言学、法庭辩论语言学、公诉人的沟通语言学方面系统论证公诉人员语用特点、要求与运用艺术,详细传授公诉语言的实际运用技巧,并用大量实际案例,总结示范公诉工作各个环节中书面、口头语言运用的目的、特点和技巧,既对公诉语言的功能特点进行理论研究,又使初入公诉门径的公诉人能够迅速理解与掌握公诉语言。修炼篇,通过传授口语表达训练方法使公诉人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公诉语言的基本要素;通过对全国、省级优秀公诉人评选规则和实际评选中所遇问题的分析,总结提炼公诉语言的训练原则、方法、步骤以及公诉人员参加优秀公诉人评选在公诉语言方面需要进行的训练、积累和准备。赏析篇,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详细研究分析古文名篇,包括古代散文、诗词以及状词、判词等语体特征及实际作法等,通过解析,阐述传统文化对于公诉语言学的传承借鉴意义,赋予公诉语言学文化基础。

从事公诉工作近三十年,又作为首届“全国优秀公诉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本人觉得有责任将自己所掌握的公诉业务知识通过各种形式总结出来,供公诉新人们参考,因此,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年轻公诉干警的成长提供一个执业参考,也能够为法官、律师熟悉公诉工作提供素材,为广大高校师生研究公诉业务、掌握公诉语言提供相关的资料。

因才疏学浅,书中错误之处、贻笑大方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读者,尤其是广大法律语言学者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一位法律语言学的初学者,多提宝贵意见,多多见教于我。

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国家检察官学院教官、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检察院吴克利老师的热情推荐与不断督促,离不开编辑陈兴老师专业而又敬业的辛勤修改审订,饮水思源,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桑涛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