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大恩不言谢(明天上架了)
马上就到了月底,眼看着还有几天就要过年,邦兴公不在家里呆着,反而出了门。
朱学休有位姑婆,也就是爷爷的姐妹,比邦兴公小几岁,家里酿了一缸红酒,所以托人捎信来,希望邦兴公这位哥哥去坐几天。
这里的说的红酒,并不是指真正的红酒,比如葡萄酒之类的,而是农村酿米酒时,酿出来以后,那酒糟的颜色见红,与原本的米黄色不一样,所以称之为红酒。
在仙霞贯周边,家里要是酿出了红酒,就表示来年家里风调雨顺,样样平安,是个好兆头,所以朱学休的姑婆请邦兴公过去品尝,小住几日。
年后忙,只有年前的时间,邦兴公收到妹妹传来的信后,乐癫癫的去了,要到那个叫梅头口的村子吃酒去,计划住上好几天,至于家里面,他就当起了甩手掌柜,直接甩给了孙子朱学休。
“屋里没什么事,等账本算出来以后,把这些人散了,和往年一样。……这些老曾都会安排好。”
“等两天乡里要过堂,你去露个面就好,……我去(你姑婆那里)住几天。”
过年了,按照仙霞贯的风俗和常规,家里请的工人、佣人、掌柜、账房,都要放假,从小年二十四开始,家里就只留就近的几个人,帮着烧水、做饭,以及打扫卫生,其它事物一概暂停,直到正月初七才会回来。
这里家里面的人员,而街上的店面没有就没有这么早,一直要等到年三十或者是过年那天下行才会开始放假,然后初七正常开业。
现在,很多店面都是在正月初五,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开市,但是在以前,仙霞贯必须等到初七才会开市,遵循‘吃过七宝羹,各人买零星’的古老传统。
七宝羹就是指初七的早饭,只有到了这天,仙霞贯的墟市才会开市,否则你就是提前开张了,也没有人前来光顾。在这天以前,让钱和票子出了口袋,会被认为很不吉利。在这之前,连探亲、串门也省了,必须等到初七或以后。
因此,仙霞贯的人在春节前都很活跃,但过了春节,每个人都猫在家里、不出门,号称躲年,或者是藏年。不外出、不露面,一直过了初六,等年过去了,初七吃过七宝羹之后,人们才会正常出现,开始出力办事。(PS:这里的年是指年这种动物,不是过春节哈,大家看清楚,不要理解错了。)
过堂有很多,但邦兴公让孙子到仙霞贯(观)去过堂,是指诉讼过堂,让朱学休去走过场,维持必要的秩序,免得有人冲撞。
开始侵田以后,很多乡民不乐意,求助无门之后,就会想着过堂,让政府主持公道。民国时期,已经有了法院,但仙霞贯这种小地方肯定是没有,于是仙霞贯的新任乡长就成了青天大老爷,暂时代理法院,行驶法院职责。过堂的地点就在仙霞贯(观),仙霞贯得以命名的那所道观,只是年头久了,里面没有了道士,改成了公家的场所。
其实这种过堂,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民事调解功能,而不是宣判,只是中国上下几千年,一直都是正堂老爷审案、宣判,所以仙霞贯的老百姓自然而然认为镇老爷一张口,家里的田就改了姓,变成了别人家里的,姓了别人。
于是,等到新任的乡长吴国清一开口,判了案情,就有人忍不过,从道观里冲出来,直接冲进了紫溪河,引得现场一片混乱。
“救人啊,救人啊!”
“有人跳河了!”
大众广庭之下,呼救的人不只一个,不但有围观的其他老百姓,还有跳河者自己家里人,只是别人喊救人,自家人喊的是救命。
“救命啊,救命啊……”
跳河者的家属喊的凄惶,面色着急,本想着让政府主持公道,守住自己的田产,没想到一上公堂,田产一转眼就没了,速度更快。家里的顶梁柱受不了刺激,直接跳了河。
“救命啊,救命啊!”
家属是一名女人,事发突然,手忙脚乱,不过她只是喊了两声,就已经有人跳进了河里。
冰雪融化的日子,天寒地冻,棉衣棉裤都需要脱下来,这样才能下水,不然不要说去救人,一下水直接就会沉下去。
耽搁的时间稍微长些,等几个入水者把跳河的人拖上岸时,跳河的老表已经没有了动静。
家属一看,一脸热泪就流了下来,波涛汹涌,河岸的人们议论纷纷。
“死了?这么快就死了?”
“这天气,这么冷,谁也说不定。一个不好,水里面眨眼时间就没了!”
有人疑惑、有人回答,也有人议论,岸上的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肯定,只能看到那救上来的老表相貌苍老,年纪五十至六十岁,被救后放在河岸上,嘴巴和鼻腔里一点热气都没有。
下河救人的也有一个四五十岁的老表,听到众人议论,又看到他们围过着,赶紧的赶人。“快……,快走开。”
“别围着,这里要救人!”
老表下河前把厚衣服脱在岸上,此时只穿着一身单衣,下水后浑身湿透,嘴里不停的冒着热气。
他抬着手,驱赶着围观的众人,一边和几个后生把落水者放在岸上,使劲的按压。
老表下河前,就把厚衣服脱在了岸上,不然没办法下水。下水后浑身湿透,此时穿着一身洗衣服,薄薄的单根本无法保暖,一身冒着热气,浑身发抖,只是一会儿时间,浑身鸡皮疙瘩就起来了,嘴巴里拖着长长的热气,道道白烟从他的嘴巴和鼻腔里不停的冒出来。
按了几下,然后稍作检查,老表心里就有了数,嘴巴对着围观的众人嚷开了。“快快快,谁有门板,赶紧的拿张门板过来,地上凉。”
“还有,谁有滚水?”
“……赶紧弄点滚水和热汤来,这人还有救!”
施救的老表没有指名道姓,不过依旧是很快,就有人将拆下来的门板拿了过来,垫在落水者身下。然后,热水、姜汤接着也到了。
此时,救人的老表和几个后生刚刚把落水者放到门板上,手忙脚乱的在往自己身上套厚衣服,冷的直抖索,看到热汤过来,嘴里赶紧的对着几位搭手的后生大喊大叫。
“灌下去,……灌下去,把它灌下去!”
老表嘴里喊着,浑身直索,抖个不停,不过当他看到几个后生毛手毛脚,没有半点施救经验时,也不等身上的衣服穿好,敞着扣子就快步走了过来,直接上前,用力的把落水者牙关强行撬开,将一碗姜汤直接倒了进去,动作粗鲁。
“看清楚,……就这样!”
“现在天气冷,他自己不会张嘴,必须用力、强行撬开它,这样才能倒进去。”
老表一边灌汤,一边还不忘教导身边一起参与救人的几个后生,动作示范。
姜汤、热水一一倒进去,再按压几下,落水者很快就有了动静。
接着,又灌了几碗,落水者的鼻孔里总算有热气开始冒了出来,惹得守在一旁的亲属心情激动,直接哇哇哇的哭了出来。
“哇……”
“哇哇哇哇……”
疑似落水的老表他妻子老泪纵横、情绪激动,用力的搂着丈夫,抱着怀里一起痛哭。
然后,在众人的提点下,火速的收拾,不知从哪里找来一身蓑衣,给落水的丈夫披上,抬上牛车,然后把牛车上的干稻草整理好,紧紧的围着,以此保温,过后便急急的去了。
夫妇俩没有向施救者道谢,连救人时垫在的门板也还遗留在原地,就这样,一句话也不说,坐着牛车离开了现场。
没有人会抱怨,更没有人去指责,送出门板、热水和姜汤的老表都是同一个人,是一位饭店的老板,空碗拿在手里,远远的目送着牛车渐行渐远,等牛车看不见了,这才招呼入水的老表和几位搭手的后生到他店里坐坐,一起暖和。
只有等那对得救的夫妇把眼前的急事处理好,日后才会登门拜访,请今日他们这些援手者聚一聚、小酌几杯。这就是仙霞贯的风俗。
大恩不言谢,延续了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