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制造业的人文情怀
老项的表情早已被吴总看在眼里。吴总也是做业务出身,看人的表情和情绪能力那可是非同一般的。
“放心,我还是会坚守制造业的。”吴总缓缓地说,“我从事制造业这么多年,劝我做房地产、做金融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这点本分,我还是有的。”
听了这话,老项的脸色好看多了,他虽然不能指望吴总在制造系统上的大投入、彻底完善,但是也可以感受到吴总坚守制造业的决心,总算是放心了。
“还有一个问题,也请你们帮我考虑一下。”吴总说:“就是工人问题。”
大家都看着吴总,期待他继续说下去。
“我这个人,有一点人文情怀。”吴总说,“不是现在才有,是我还在高中的时候就有。”
“那时,我们高中的老师教导我们做人要有志气,做事要有底气,要有人文关怀。”吴总一边回忆一边说,“我们那时,就是在浓郁的人文氛围里接受教育、长大,期望以后也能把同样的人文关怀带给其他人。我们的高中出了不少人才,老师每次见面还是给这些人才提同一个要求——带给更多的人人文精神。”
看着大家的眼神,吴总笑了,露出了难得的爽朗笑容,接着说:“看不出来吧!我虽然是办企业的,也是很有人文精神的,也希望——工人们工资高、福利好,吃得好,工作开心,也生活在一个浓郁的人文氛围里。”
“只是以前,我的企业没什么钱,所有的资金都在支撑公司的运营,”吴总继续笑着说,“说得不好听的话,那时的资金非常紧张,有时候发工资的钱都是借的。”
吴总一边笑的时候,一边可以看到他时不时紧咬的牙根。
过了一会,吴总继续说:“这就是资金的积累呀!那时,大家都不容易,工人们的收入紧巴巴的,我的资金也是紧巴巴的,就盼着企业规模赶紧做大,摆脱这种资金紧巴巴的流转困局。”
“当然,有的人就会以小博大,甚至转战房地产、金融,我能够理解他们,天天这么受资金的捆绑,谁不想早点解困?”吴总说,“但是,这时候,我就会想起我们高中老师的教导:做人要有志气,做事要有底气。”
对于吴总的这番话,几位顾问都很认可,也很佩服他。
“出来做事,肯定是不容易的,坚持就是了。”吴总喝了一口茶,继续说:“不仅仅是我在坚持,工人们也在坚持。”
“我一直想努力给工人提供更好的条件,营造更好的环境,只是资金一直很紧张。”吴总说:“我给工人们修宿舍、建食堂,虽然现在还不太好,工人们也不满意,流失率也高,但是我的利润率也只能支撑到这样。”
“工人们频繁换工作也不好,东跑西跑的,又挣不到多少钱!我们搞制造业也知道,整个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都不高,真正利润高、工资高的制造业企业并不多,能容纳的工人数量有限。”吴总感慨地说,“但是工人们总是希望能有更高的收入,我也非常理解,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自己建底气,靠别人不行。”
李瞻海深有感触地点点头。
“刚才,老波顾问讲的特别好,劳动密集型,”吴总说,“但是,讲的还不够,是资金紧张型的劳动密集型。稍不留神,连劳动密集型都做不了,只能是廉价劳务输出型。”
听了这话,老波的脸一下子煞白。精通理论的他,才知道现实是如此残酷,他也才明白为什么许多发展中国家一直无法摆脱资源输出国的命运!
资金紧张的劳动密集型、资金紧张的廉价劳务输出、资金紧张的资源输出……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资金紧张的困局,而这些紧张的资金很有可能被源源不断的转移到非生产部门!
而这些是不可能在理论中记载的,只能是在吴总这些在制造业一线打拼的人才能切身感受到。
“理论呀!理论!”老波在心里默念,“真是成也理论,败也理论!”
理论的空白和理论适用的条件,是很多精通理论的人经常忽略的,以至于遇到了理论空白或者理论适用的条件不具备,这些精通理论的人就束手无策,甚至可能僵化的套用不适用的理论,造成灾难。
“我虽然开的是奔驰车、宝马车,”吴总继续苦笑着说,“但是和一栋宿舍楼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就像一辆奔驰车同时给几百人、上千号人用,也只能变成公交车。”
吴总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尽管笑得那么苦涩。
“问题是,不能老这样,确实要想办法给工人营造点好条件,好环境。”吴总揪心地说:“我深受高中老师的影响,没有老师的教导和鼓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同样,我也听老师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工人们能过好一点。”
“你们是专家,你们帮忙想想办法。”吴总说出了自己的期待。
李瞻海把顾问们的思路和困境也简单说了一下,吴总听完,沉思了一会,说:“确实是难题!利润率太低,很多事想做无法开展,你们是专家,深挖一下,想想办法。”
吴总的再次期待,顾问们也知道吴总已无退路,希望找到有效的制造业发展道路。
顾问们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吴总把企业做到这样的规模,顶住转行做房地产、做金融的诱惑,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家,他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剩下的是其他领域专家的责任了!
顾问们知道:即使再难,也要挺过去!利润微薄的产业升级、企业升级真不容易!
或许真应了上个战略变革项目消费零售商孙辛的话:要继续咬紧牙关!
与吴总交流之余,在水上的竹楼里,上了新鲜的鱼、虾、蟹,非常丰富,尤其是新鲜的蟹,大盘装,堆得满满的,但是几个人都没有胃口。
正如吴总所说:仅在尝鲜,世事还在半明半暗之间。
这制造业的战略变革也在半明半暗之间,具体该怎么处理呢?最终是成,还是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