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的理论性胜利
圣王创立制,先务正经界。
群侯肆兼并,井田随破坏。
经界紊其坊,曷所辨中外。
三王化邈矣,五霸迭相代。
仲父作内政,兵与农胥赖。
列辟已无周,重俾宗且戴。
伟哉九合功,愿执鞭相待。
——(宋)赵友直《拟古二首》其一
如上文所述,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最大的对手就是鲁国。鲁国是东方大国,其实力和齐国不相上下,差不多和齐桓公同时的鲁庄公也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
公元前684年,为了报复鲁国在自己登位过程中的军事干涉行为,齐桓公打算攻打鲁国。管仲就劝阻说:“我们制定的国策刚刚开始,我们的计划才起步,老百姓还没有在你的任上得到好处,如果贸然兴兵,肯定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而且鲁国是一个千乘之国(即有七八万战士的国家),攻打这么一个国家,不可以贸然行动。”
可是齐桓公迫于国内其他贵族想要报复的压力,不顾管仲的反对,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一直隐居梁甫山的曹刿(鲁国血缘比较疏远的公族子弟)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
知识链接 衅鼓
鼓的声音低沉,而且传得比较远,敲打起来则节奏明快、有力。因此从远古时代开始,鼓就成为战争指挥的重要乐曲,鼓点就是士兵行动的信号。因此,春秋时代,鼓制成后,一定要杀牛、羊、猪等,把他们的血涂在新器物上表示祭,称作衅。而在战争时候,则会杀掉俘虏、奴隶或者囚犯,让他们的血流在鼓上,用来鼓舞士气,祈求胜利。
曹刿当时并没有什么官位在身上,只是有知兵的名声。所以鲁庄公面试曹刿说:“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国君感到自己为百姓办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战胜敌人吗?”庄公说:“寡人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施这些小恩小惠,百姓还不会真心实意跟国君去作战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说:“这种小事,神灵是不在乎的。”庄公又说:“寡人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诉讼案件(即为小大之狱,不论是多大的事都根据实情判决),不因自己所爱而滥赏,不因自己所恶而加刑,一定按实情作出处理。”曹刿高兴地说:“好!这才是重点,国君能得到国人的信任,团结一致的鲁国才可以对抗齐国。”
问完战略,庄公进一步问:“我们用什么战术才能战胜齐国呢?”曹刿说:“打仗要根据战场的千变万化随机处置,决不能事先凭空决定采用什么固定的战法。我愿和君上一同率军前去作战,为君上随军出谋划策。”于是,鲁庄公任命曹刿为参谋,一起带领大军迎敌。(这是春秋时代国君任命专业人士为军事参谋的开始。)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了阵势。
齐国由于之前战争的胜利,主将鲍叔牙以下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就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曹刿劝阻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不能出击。”鲁庄公于是命令鲁军固守阵地,稳住阵势。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展开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再次出现于鲁军面前。事实上,经过两次冲锋和撤退,齐国士卒已经疲惫,而且士气懈怠,认为鲁国不敢出击。
曹刿敏锐地发现了齐国士气的变化,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鲁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鲁军将士闻令,士气高昂,奋勇出击,争先恐后,锐不可当,把齐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野战中,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鲁庄公传令追击。曹刿认为齐是大国,兵多且强,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败,很可能另有埋伏。于是他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士卒丢盔卸甲,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才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国势为之一振。
鲁国获得了大胜利,鲁庄公就拜曹刿为大夫,并把女儿曹姬嫁给曹刿,而曹刿也骄傲自得起来,不久这位著名的军事家就因为参与鲁国权贵之间的内斗,牵连被杀。事实上,齐国战败并没有伤筋动骨,鲁国获胜后君臣躺在功劳本上睡觉的行为,给了齐国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