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方法一(Mold Wizard环境)
方法简介
采用此方法设计该模具的思路与前面的实例1相类似。不同的是,在定义型腔/型芯区域面时,需要创建辅助线段来完成,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希望读者通过对本实例的学习,能完全掌握这种定义型腔/型芯区域面的方法,并可以灵活运用。
下面介绍在Mold Wizard环境下设计该模具的具体过程。
Task1.初始化项目
Step1.加载模型。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中单击“初始化项目”按钮,系统弹出“部件名”对话框,选择D:\ug12.6\work\ch02\airscrew.prt,单击按钮,加载模型,系统弹出“初始化项目”对话框。
Step2.定义项目单位。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Step3.设置项目路径和名称。接受系统默认的项目路径;在文本框中输入airscrew_mold。
Step4.单击按钮,完成项目路径和名称的设置。
Task2.模具坐标系
Step1.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模具坐标系”按钮,系统弹出“模具坐标系”对话框。
Step2.选中单选项,单击按钮,完成模具坐标系的定义,如图2.2所示。
图2.2 定义模具坐标系
Task3.设置收缩率
Step1.定义收缩率类型。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收缩”按钮,产品模型高亮显示,同时系统弹出“缩放体”对话框;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Step2.定义缩放体和缩放点。接受系统默认的参数设置值。
Step3.在区域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1.006。
Step4.单击按钮,完成收缩率的设置。
Task4.创建模具工件
Step1.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工件”按钮,系统弹出“工件”对话框。
Step2.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其他参数采用系统默认设置值。
Step3.单击按钮,完成创建后的模具工件如图2.3所示。
图2.3 模具工件
Task5.创建曲面补片
Stage1.创建曲线
Step1.选择窗口。选择下拉菜单命令,进入建模环境(自动隐藏工件)。
Step2.创建直线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直线”对话框;选取如图2.4所示的点;单击按钮,完成直线1的创建,如图2.5所示。
图2.4 定义点
图2.5 创建直线1
Step3.创建投影曲线1。
(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投影曲线”对话框,选取直线1为要投影的曲线。
说明:选取范围为“整个装配”。
(2)定义投影曲面。选取如图2.6所示的曲面作为投影曲面。
图2.6 定义投影曲面
说明:选取类型为“单个面”。
(3)定义投影方向。在“投影曲线”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4)单击按钮,完成曲线的投影,如图2.7所示。
图2.7 创建投影曲线1
说明:为了使投影曲线显示得更清楚,可将直线1隐藏。
Step4.创建直线2。
(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直线”对话框。
(2)选取如图2.8所示的点。
图2.8 定义点
(3)在“基本曲线”对话框中单击按钮,完成直线2的创建,如图2.9所示。
图2.9 创建直线2
Step5.创建投影曲线2。
(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投影曲线”对话框。
(2)定义要投影的曲线。选取直线2为要投影的曲线。
(3)定义投影曲面。选取如图2.10所示的曲面为投影曲面。
图2.10 定义投影曲面
(4)定义投影方向。在“投影曲线”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5)单击按钮,完成曲线的投影,如图2.11所示。
图2.11 创建投影曲线2
说明:为了显示得更清楚,创建投影曲线2后可将直线2隐藏。
Stage2.创建如图2.12所示的网格曲面
图2.12 创建网格曲面
Step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通过曲线网格”对话框。
Step2.选取主曲线。选取如图2.13所示的投影曲线1和投影曲线2为主曲线。
图2.13 定义主曲线
Step3.选取交叉曲线。选取如图2.14所示的曲线为交叉曲线。
图2.14 定义交叉曲线
说明:为了显示得更清楚,可将直线1和直线2全部隐藏。
Step4.单击按钮,完成曲面的创建。
Stage3.创建如图2.15所示的移动对象特征
图2.15 移动对象特征
Step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此时系统弹出如图2.16所示的“移动对象”对话框。
图2.16 “移动对象”对话框
Step2.定义移动片体。选取如图2.17所示的面为移动对象。
图2.17 定义移动片体
Step3.定义移动参数。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选取图2.18所示的轴为矢量方向;在“指定轴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选择图2.19所示的圆(此时系统自动捕捉到圆心);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120。
图2.18 定义指定矢量
图2.19 定义指定轴点
Step4.定义结果。在区域中选中单选项,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1;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2。
Step5.单击按钮,完成对象的移动。
Stage4.创建曲面补片特征
Step1.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曲面补片”按钮,系统弹出如图2.20所示的“边补片”对话框。
图2.20 “边补片”对话框
Step2.选择修补对象。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选取如图2.21所示的面,然后单击按钮。完成如图2.22所示的曲面补片的创建。
图2.21 选取面
图2.22 创建曲面补片
Stage5.添加现有曲面
Step1.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编辑分型面和曲面补片”按钮,系统弹出如图2.23所示的“编辑分型面和曲面补片”对话框。
图2.23 “编辑分型面和曲面补片”对话框
Step2.选取片体。在屏幕中框选所有曲面。
Step3.单击按钮,完成添加现有曲面的操作。
Stage6.创建拆分面1
Step1.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拆分面”按钮,系统弹出如图2.24所示的“拆分面”对话框,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图2.24 “拆分面”对话框
Step2.定义拆分对象。选取如图2.25所示的面为拆分面的对象。
图2.25 定义拆分面1
Step3.定义拆分边缘。在区域中单击选项使其激活,选取如图2.26所示的三条曲线为拆分边缘。
图2.26 定义拆分边缘1
Step4.单击按钮,完成面拆分。
Stage7.创建拆分面2
Step1.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拆分面”按钮,系统弹出“拆分面”对话框,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Step2.选取图2.27所示的面为拆分面的对象。
图2.27 定义拆分面2
Step3.定义拆分边缘。在区域中单击选项使其激活,选取如图2.28所示的曲面为拆分边缘。
图2.28 定义拆分边缘2
Step4.单击按钮,完成拆分面。
Task6.模具分型
Stage1.设计区域
Step1.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检查区域”按钮,系统弹出“检查区域”对话框,同时模型被加亮,并显示开模方向,如图2.29所示。单击“计算”按钮,系统开始对产品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图2.29 开模方向
说明:图2.29所示的开模方向,可以通过“检查区域”对话框中的“指定脱模方向”按钮来更改。由于在前面锁定模具坐标系时已将开模方向设置好,因此,系统将自动识别出产品模型的开模方向。
Step2.定义区域。单击选项卡,在区域中取消选中、和三个复选框,单击“设置区域颜色”按钮,设置区域颜色;在区域中选中复选框,此时系统将所有的未定义区域面加亮显示;在区域中选中单选项,单击按钮,此时系统将前面加亮显示的未定义区域面指派到型腔区域(图2.30);在区域中选中单选项,选取如图2.31所示的面。单击按钮;其他参数接受系统默认设置值;单击按钮,关闭“检查区域”对话框。
图2.30 定义型腔区域
图2.31 定义型芯区域
Stage2.创建型腔/型芯区域和分型线
Step1.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定义区域”按钮,系统弹出“定义区域”对话框。
Step2.选中区域的和复选框,单击按钮,完成型腔/型芯区域分型线的创建;创建的分型线如图2.32所示。
图2.32 分型线
Stage3.创建分型面
Step1.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设计分型面”按钮,系统弹出“设计分型面”对话框。
Step2.定义分型面创建方法。在区域中单击“有界平面”按钮,然后单击按钮,系统返回至“设计分型面”对话框。
Step3.接受系统默认的公差值;单击按钮,结果如图2.33所示。
图2.33 分型面
Stage4.创建型腔和型芯
Step1.在“注塑模向导”功能选项卡区域中单击“定义型腔和型芯”按钮,系统弹出“定义型腔和型芯”对话框。
Step2.选取区域下的选项,单击按钮,系统弹出“查看分型结果”对话框,并在图形区显示出创建的型腔,单击按钮,系统再一次弹出“查看分型结果”对话框。
Step3.单击按钮,完成型腔和型芯的创建。
Step4.查看型腔和型芯。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显示型腔工作零件,如图2.34所示;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显示型芯工作零件,如图2.35所示。
图2.34 型腔工作零件
图2.35 型芯工作零件
Task7.创建模具爆炸视图
Step1.移动型腔。
(1)创建爆炸图。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在装配导航器中将部件转换成工作部件;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新建爆炸”对话框,接受默认的名称,单击按钮。
(2)编辑爆炸图。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编辑爆炸”对话框;选取如图2.36所示的型腔元件;选中单选项,沿Z轴正方向移动100mm,按Enter键确认,结果如图2.37所示。
图2.36 定义移动对象
图2.37 移动型腔
Step2.移动产品模型。
(1)选择对象。选择单选项,选取如图2.38所示的产品,取消选中上一步选中的型腔。
图2.38 定义移动对象
(2)选择单选项,沿Z轴正方向移动50mm,按Enter键确认,结果如图2.39所示。
图2.39 移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