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思路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探讨我们对想象和学习的新理解背后所隐含的哲学思考和哲学研究。就算是最小的婴儿,他们对世界的运转也有很多认识。而蹒跚学步的幼儿则把他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创造疯狂的假想世界,他们忽而有礼貌地喝一杯想象中的茶,忽而勇猛地与想象中的老虎搏斗。这是为什么呢?在第1章中,我将解释知识与想象如何“缠绕”在一起。孩子运用他们的知识来建构另一个世界,即世界可能是其他什么样子的。
同样,孩子对于人们如何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多认识,这让他们可以想象人,包括他们自己思考或活动的新方式。在第2章中,我将解释这些能力如何让孩子创造出想象中的朋友,并让成人创造出戏剧和小说。想象人们可能如何不同,这确实让孩子和成人变得不同。我们能够让自己成为想象中那个不一样的自我。
在第3章中,我将说明知识和想象从何而来。关于学习与想象如何成为可能,科学哲学家们和计算机科学家们已经形成了新的观点。实际上,这些观点已经被用于设计出能够学习和想象的计算机。同样,这些观点也可以解释孩子是怎样学习和想象的。我也会阐明,婴儿就像科学家一样,也会运用统计和实验的方法来认识世界。但同时,他们也有着极其有效且独特的人类学习方式:得到家长或照顾者的教育。这类学习让我们能够不断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周围世界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性的看法。
在第二部分,我将谈及意识。成年后看世界的方式是否就是我们过去及未来看世界的方式?意识自身是否会发生变化?做一名婴儿会有什么感受?成人的意识中有两个非常不同的方面。其一是我们的外显意识,即对于外部世界的生动认识,例如,蔚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在第4章中,我会阐述关于婴儿心智和大脑的新研究,特别是有关婴儿的注意的研究。婴儿关注这个世界的方式与我们全然不同,而这种关注与他们非凡的学习能力有关。我将说明,事实上,婴儿的意识比成人更加敏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他们的感觉更为强烈。
其二,我们也有内心意识。这是思想、感受和计划的溪流,蜿蜒流过内心的“我”,而这个内心的“我”同样可以理解为内心的“眼”,即内在的观察者、自传作者、执行者,我们称其为“自己”。在第5章中,我会说明,婴儿的内心意识不同于成人。婴儿所体验到的过去和未来、记忆和欲望都与成人的体验不同。他们似乎并没有一个像我们那样的内在观察者,他们回忆过去和规划未来的方式也十分不同。一个完整、统一的“自己”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在第三部分,我将思考这些新观点对另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即关于身份、爱和道德的问题。这些都是最急迫的问题,因为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同时也是父母的孩子。在第6章中,我会谈谈童年生活与成年生活的联系。童年如何让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在第7章中,我会重点谈谈这个问题中的具体部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从何而来?这种爱如何塑造了我们成年后的爱和生活?
在第8章中,我会解释我们从孩子身上获悉的道德生活。婴幼儿并不像我们曾认为的那样,是无涉道德的生物。就算是最小的婴儿也有惊人的共情能力和利他精神。而且即使是蹒跚学步的幼儿也知道我们应该遵守规则,而规则是可以更改的。这两种能力,与爱和法律有关,即关心他人和遵守规则的能力,让我们得以极具人性化地将道德深度与灵活性结合在一起。这解释了我们为何能够改变法律和规则来适应新情况,同时又不至于沦为道德相对主义。
最后,在尾声,我会谈谈孩子的精神意义,即关于孩子和生命的意义。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养育孩子是他们生命中意义最深远的经历。而这是否只是进化中的幻觉,是进化让我们不断繁衍的花招呢?我将说明,孩子确实让我们看到了真理、美和意义,这才是事实。
这本书的内容不可能帮助家长哄孩子乖乖睡觉,无助于让孩子进入好的大学,也无法确保孩子获得幸福的成年生活。但我希望它能够帮助家长们,以及尚未做父母的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欣赏童年的丰富性和重大意义。即使是那些在3岁孩子身上最平凡可见的活动,比如肆意的假装游戏,能让他们探究一切事物的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以及其他人的天生的同情心,都告诉了我们,作为“人”意味着什么。哲学与科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孩子是如何思考、感知和体验这个世界的,以及我们自己是如何思考、感知和体验这个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