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和价值网络
当前,随着闪存的出现,价值网络框架的预测能力也在经受考验。闪存是一种将数据存储在硅存储芯片上的固态半导体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动态随机存储(DRAM)技术,闪存的芯片甚至在断电的情况下还能保存数据。闪存是一种破坏性技术,闪存芯片的耗电量不到相同容量的硬盘的5%。而且,由于没有移动部件,闪存的耐用性要比硬盘存储器好得多。当然闪存芯片也存在一些不足,闪存的单位容量成本是硬盘存储器的5倍至50倍(具体成本取决于存储量),而且闪存芯片在数据写入方面的耐用性不足,它们只能重写10万次左右,而硬盘可以重写数百万次。
闪存最初是应用在与计算机相差甚远的价值网络内。闪存被用于诸如便携式电话、心脏监护装置、调制解调器和工业用机器人等器械上,每一个器械内都安装有独立包装的闪存芯片。相对于这些市场的使用要求,硬盘的体积过大、过于脆弱,且耗电过多。到1994年,独立包装的闪存芯片在这些应用领域[用行业术语说,这叫“座式闪存”(socket flash)]的使用,为该行业带来了13亿美元的收入,而在1987年该行业的收入还是零。
20世纪90年代初,闪存制造商生产出了一种新的产品,叫闪存卡。这是一种信用卡大小的装置,上面安装了多个相互连接的闪存芯片,由控制器电路统一进行操控。闪存卡上的芯片由应用于硬盘的同一种控制电路来控制,这种控制电路即SCSI(嵌入式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这一简写法由苹果公司率先提出),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说,闪存卡可以像硬盘一样用于大容量存储。闪存卡市场的规模从1993年的4 500万美元发展到1994年的8 000万美元,而且有分析人士预计,到1996年,其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3亿美元。
闪存卡是否将侵入硬盘制造商的核心市场,并取代磁存储器呢?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等待硬盘制造商的将是什么命运?它们是否能够抓住这一轮的新技术浪潮,并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或者将因此被淘汰出局呢?
• 能力观点
克拉克关于技术等级的理论重点关注的是,企业过去在解决产品和程序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对技能和技术的理解。在评估闪存对硬盘制造商的威胁时,一些人研究了克拉克提出的框架或塔什曼和安德森的相关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硬盘制造商一直以来是如何发展它们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集成电路装置(包含多个集成电路)设计和控制方面的专业技能的。根据这些框架,我们预计,如果硬盘制造商在这些领域的专业技能有限,它们将在开发闪存产品的过程中遭遇重大挫折;如果这些制造商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它们就能取得成功。
在这方面,闪存涉及与硬盘制造商的核心能力(磁学和机械学)截然不同的电子元件技术。但昆腾公司、希捷公司和西部数据公司等都将越来越智能化的控制电路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安装到它们生产的硬盘中,并从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有关客户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与ASIC(专用集成电路)行业大多数企业的做法一样,这些公司的控制器芯片是由独立的第三方制造商制造的,这些控制器芯片制造商都拥有相当强的绝对无尘室半导体加工能力。
当前每一家领先的硬盘制造商的发展都是沿同一轨迹设计硬盘,向独立供应商采购元件,在自己的厂房或是由合同商进行装配,然后再销售产品。闪存卡行业也是一样。闪存卡制造商会设计闪存卡,然后采购闪存芯片元件;它们会设计并制造一个接口电路(例如嵌入式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来控制磁动器与计算机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在公司内部进行装配,或通过合同商装配产品,然后再将产品销售出去。
换言之,闪存的诞生,实际上是建立在许多硬盘制造商已经开发出来的重要组件基础之上的。因此,根据能力观点,我们认为,在将闪存存储技术推向市场的过程中,硬盘的制造商可能不会遭遇惨败。更具体地说,这一观点预计,那些拥有最丰富的集成电路设计经验的企业(如昆腾公司、希捷公司和西部数据公司),将按部就班地将闪存产品推向市场,而其他一直将电子元件电路设计业务外包出去的企业,则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情况的确如此。希捷公司通过收购Sundisk公司25%的股权,于1993年进入闪存市场。希捷公司和SunDisk公司合作设计芯片和闪存卡,芯片由三菱公司负责生产,闪存卡由一家叫做安南(Anam)的韩国制造商负责装配,希捷公司自己负责闪存卡的销售。昆腾公司则与另一个合作伙伴超捷公司(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一起进入闪存市场,超捷公司负责芯片设计,然后由合同商负责芯片的生产和装配。
• 组织结构框架
闪存技术就是亨德森和克拉克所说的突破性技术。相对于硬盘,闪存的产品结构和基本技术理念都很新颖。组织结构框架预计,除非成熟企业设立了在组织结构上完全独立的机构来设计闪存产品,否则它们将遭受重创。希捷和昆腾也的确是依靠独立机构的力量,才开发出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 技术S形曲线
技术S形曲线经常被用于预测新兴技术是否可能取代成熟技术。引发走势变化的是成熟技术曲线的斜率。如果曲线经过了拐点,它的二阶导数为负(技术的改善幅度正在下降),那么新技术可能会出现,并取代成熟技术。图2.7表明,磁盘记录的S形曲线仍然没有达到它的拐点:截至1995年,磁录密度不但一直在改善,而且改善的幅度越来越大。
因此,我们能够根据S形曲线框架,来预计成熟硬盘企业是否具备设计闪存卡的能力,以及当闪存存储器在磁存储器的S形曲线达到拐点,其密度的改善幅度开始下降之前,它是否能对磁存储器带来威胁。
• 价值网络框架带来的启示
价值网络框架认为,上述框架都不是市场成功的准确预报器。具体来说,即使成熟企业不具备开发一项新技术所必需的技术能力,但如果它们的客户有这方面的需求,它们也能够利用各种资源来开发或收购这些新技术。价值网络表明,技术S形曲线只能有效地预测延续性技术。破坏性技术一般与成熟技术呈平行发展态势,两者的发展轨道并不相交。因此,在被用于评估破坏性技术时,S形曲线框架提出了错误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破坏性技术是否会从下方开始,沿着既定的轨道不断得到改善,并最终与市场需求相交汇。
图2.7 新硬盘磁录密度的改善(密度单位:MBPSI)
资料来源:《磁盘/趋势报告》各期公布的数据
价值网络框架认为,像希捷公司和昆腾公司这样的企业,即便它们具备开发闪存产品的技术能力,但是它们是否会投入资源和管理人才,来构建它们在这项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这仍将取决于闪存最初在这些企业价值网络(具体指能够实现赢利的价值网络)内的价值和地位。
截至1996年,闪存存储器还只能够用于与传统硬盘制造商不同的价值网络内。这在图2.8中得到了印证。图2.8描绘了1992年至1995年每年推出的闪存卡的平均容量,并将其与2.5英寸和1.8英寸硬盘的容量,以及笔记本电脑市场所需求的容量进行对比。即使耐用性好、能耗低,闪存卡的容量仍不足以使它成为笔记本电脑市场上的主要大容量存储设备。而且,即便能够满足便携式计算机市场的低端需求(1995年约为350MB),闪存卡的售价也过高,大多数闪存单位容量的成本可比硬盘存储器高出50倍。闪存的低能耗和耐用性显然没有任何价值,而且在台式计算机市场也无法享受溢价。换句话说,目前在昆腾和希捷等公司能够实现赢利的市场,闪存还没有一展身手的空间。
图2.8 硬盘存储容量与闪存卡存储容量的对比
资料来源:《磁盘/趋势报告》各期公布的数据
因此,由于当前闪存卡的应用市场与昆腾公司和希捷公司的主要市场截然不同(主要是掌上电脑、电子书写板、现金出纳机、电子照相机等),价值网络框架预计,像昆腾和希捷这样的公司不太可能在闪存存储器市场取得领先地位。这并不是因为这项技术太过复杂,也不是因为它们的组织结构妨碍了技术的有效开发,而是因为,它们将把更多的资源用于争夺和维护在当前能够实现赢利的主流硬盘价值网络内的大量业务。
确实,闪存卡领先生产企业的一位市场总监注意到:“我们发现,随着硬盘制造商将硬盘发展到千兆字节阶段,它们的成本在低容量市场已不再具有竞争力。因此,硬盘制造商将退出10MB至40MB的硬盘市场,从而为闪存进入这一市场创造了一个空间。”
硬盘制造商创建闪存卡业务的努力实际上遭遇了失败。到1995年,昆腾公司和希捷公司都没能在闪存卡市场获得哪怕是1%的市场份额。两家公司后来都总结说,闪存卡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没有那么大。它们于同年双双退出了闪存卡市场。希捷公司保留了它在Sundisk公司(后来更名为SanDisk)的少数股权,但正如我们即将探讨的那样,这一战略也并非应对破坏性技术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