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日记32:求人不如求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一月 七日 星期一

两年前在惟觉老和尚座下剃度的见安法师(陈履安先生之公子),今到台北道场见我,表示希望上佛光山参学。提及这两年来的出家心得,入佛门是因看了高僧传记,出家后,便在埔里结夏安居三个月,后到香港妙法寺受戒,平时大多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佛门中有些仪式、典故,他不是很喜欢、也不很了解,但总抱着忍辱的心态去做。综合见安法师的感受,我认为——

◎一般知识青年入佛门,都会有成见(所知障),要求社会跟着我去做,这是不对的;要将自己所知道的去随顺世间法,但自己的中心思想是不变的。

◎喜欢与不喜欢间,只因多一份强烈的分别,有些喜欢的不可以去喜欢,有些不喜欢的要去喜欢,能做到喜欢的不去喜欢,不喜欢的去喜欢,才能随众适应环境。

◎人最麻烦的是情绪,“忍”,要不用力,要用力去忍的忍是不长久的,在佛法中的忍是很高的菩萨道。“忍”,是一种认知、承担、处理、认同、负责,能够认同世间才能忍;有力者,先忍之于口,再忍之于面,后忍之于心,一切法皆是不生不灭,故一切皆在于自我的认知认同。

◎除了“忍”外,“转”也很重要,转迷为悟,转邪为正,心能转境,不要让境转。在我求学阶段,接受的是无理无情的教育,但我视它为一种训练,故能走得平安顺利。自己有力量,就能很自然去化解,转移不悦的心境。

◎要将自己的心随顺大众,融入团体里,才能成就自我。世间真理是众缘所成,体悟自己是众中一个,离开“众”就不能成型了。

◎学佛要“了生脱死”,替人诵经做佛事就是一种了生脱死,因让生者得到安慰(了生),让死者得到冥福(脱死),能替人了生脱死,自己才能了生脱死。

◎出家人基本生活训练(行住坐卧)要会了,才能说不要;要懂了,才有资格批评,更何况威仪也可以度众。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不要轻易舍弃一法,因泰山不辞土壤,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高、成其大。

◎凡事不要用自己的所知去看周遭一切,要如乾坤袋一样,全部接受,才能与大众相应,提起话头,自己做主不受外境干扰。自修要自己很有力量才行,菩萨道不求速成,有愿才能长久。一个人的过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懂得把握当下,策划将来。

效法善财五十三参,是修持的一种法门,惟觉老和尚若同意,佛光山非常欢迎见安法师来参学。

中午十二时,前往“国科会”讲演,“国科会”的同仁们,牺牲午休,要我来为大家演讲,这种闻法热忱实在感人。席上有蔡昭明处长、黄海水博士、张孝乾技正、易学社历任社长严定暹、翁聪标、江守田、杨进荣、刘秀真、主任委员郭南宏、副主任委员胡锦标、人文处长郑昭明、综合处长吴德风、人事室主任李民实、政风室主任黄瑞聪、资料中心主任马道行、展示中心主任解典卫、事务科长周美珠等百余位。

原本预订一时三十分结束讲演,但大家发问非常热烈,直至二时,大家要回岗位上班才结束。

下午三时三十分,在台北道场为新人黄盟超、黄美玲主持佛化婚礼,勉励这一对新人,彼此要发挥慈悲心、功德心、责任心、和谐心,不仅此生此世,生生世世皆要如此,对双亲父母、社会长者均要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