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千字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秦火与汉火

1933年,鲁迅先生于《申报·自由谈》上,写过一篇杂文,题曰《华德焚书异同论》。因为当时,德国的希特勒上台执政,实行法西斯文化专制政策,纳粹分子焚烧书籍,禁止所谓“非德意志”(即不符合纳粹思想)的书籍出版和流通,弄得柏林、莱比锡等城市乌烟瘴气,恐怖万分。至今在柏林的洪堡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块焚书碑,记叙这件事。当时,沪上一些报章将希特勒与秦始皇相提并论;鲁迅先生觉得这样比法,“实在冤枉得很”,他认为,秦始皇“吃亏在于二世就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秦始皇的焚书,先是由于仆射周青臣进颂,拍马屁拍得太露骨,博士淳于越,山东人,就跳出来告他的状,认为周青臣所说“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乃是“面谀以重陛下之过”。他说,上古不及,这是什么话,太夸张了吧?“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帝很有雅量,对于博士的当面指责,话里话外捎带着他,并未火冒三丈。究竟是今非古,还是厚古薄今,“下其议”,让大家商量着办,相当具有领袖风度。坏就坏在李斯身上,是他出谋划策,提出了焚书的主意,最后始皇帝才画圈的。所以,严格来说,焚书的发明权,应该属于李斯,而不是秦始皇。

不过,李斯立论的基点,师今而不师古,是绝对正确的。他的名言:“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很具辩证法,符合时代发展的逻辑。生活不会停滞不前,它要发展,它要向前,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前人的阴影里。无论那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辉煌,在历史上留过多么了不起英名的大人物,过去的,也就过去了。若是后来者,仍旧依照三皇五帝的旧调重弹,说相同的话,做不变的事,走一模一样的路,连放屁也是一式的气味,那就只能是一代一代越来越没出息的侏儒而已,而侏儒,是绝成不了气候的。

但李斯焚书这一招,实在够糟、够恶、够讨厌,谬种流传,贻患无穷,连德国的希特勒上台以后,也学会这一手,一直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不还有人以除四旧的名义,将许多书籍付之一炬吗!秦始皇焚书,多少还有些选择,医学的书,农耕的书,是不烧的,而革命小将们的焚书,凡线装书,凡直行排印的书,凡文言文的书,凡外国人写的书,凡能归之于封、资、修的书,一塌括子都往火里扔。这种焚书的极端主义,那才叫干净彻底。如果嬴政借尸还魂的话,对这份革命洁癖,也会欣佩得无以复加,而自惭不如的。

秦代的书,是竹简,不大好烧,但烧起来,火光烛天,肯定更壮观些,可竹简灰分较大,残留下的灰烬,肯定堆积成山。据说,在陕西省的渭南县境里,一个叫做“灰堆”的村落,至今还有暴露在外的秦焚书坑的灰烬残迹。在唐代,一位叫章碣的诗人,可能到此一游,写了一首《焚书坑》的七言绝句: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的后两句,脍炙人口,人们常常引用来说明,他的意思是说,你把书烧了,可不读书的人,也照样推翻秦国。历史的事实证明,无论暴政多么持久,无论统治多么严酷,思想是无法禁绝的,文化是不会断根的。秦始皇把书烧了,接下来的汉代,文化的生命力,再一次表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继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出现的又一次文化高潮。

嬴政以后的皇帝,好像悟过来了,焚书无用,焚了还可以再出版,出版了还要再焚,多费事啊!不如坑儒,把你脑袋摘了,就什么也干不成了。所以,干脆,治标不如治本,收拾写书的人,为上上策,重则杀头,轻则充军,让你拿不成笔,写不了字,朕还用得着焚吗?这世上不就只有一个司马迁嘛,敢在受了腐刑以后,还有毅力去写《史记》的。绝大多数的文人,都会为了上保头颅,下保卵子,而俯首帖耳地做顺民的。

中国皇帝好焚书者,此后还有过好几位,但都不具秦始皇那种统一思想,传之万世的雄图大略,多为陷于困境中的歇斯底里大发作,纯属自弃自毁,自绝自灭的行为。如梁简文帝萧纲,在侯景兵围建康期间,曾经“募人出烧东宫,东宫台殿遂尽。所聚百橱图籍,一皆灰烬”。他的弟弟,梁元帝萧绎在江陵被围城破之日,下令焚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其中包括从建康为避兵灾而转移到江陵的八万卷书,梁武帝收藏的内府书画数万卷,统统付之一燔。昭明太子的这两位弟弟,真可谓一对难兄难弟。

后来,萧绎被北魏俘虏了,有人很奇怪地问他,你干吗要烧书,你不是手不释卷,爱书如命吗?他的回答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谈到这件事时,不禁叹息:“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

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我想不是给秦始皇平反,只是觉得将他与希特勒比,不合适。要当真地算一算账,皇帝焚的书,远不如历代起义造反之赤地千里,军阀混战之神州陆沉,外族侵略之铁蹄蹂躏,无知百姓之玉石俱焚,那才是中国图书一劫不复的灾难。所以,在《大学衍义补》这部古籍里提出,焚书之火,有两种,一曰秦火,一曰汉火,秦始皇焚书,为秦火,这把火选择地烧,有烧的,也有不烧的,而汉火,是从项羽入关,一把火点着了阿房宫开始,故称汉火。这个无脸回江东的没落贵族,掠走了财宝,抢走了妇女之后,便不加挑选,无所区别地统统付之一炬。据说,这把火烧了三个月,兵马俑就是那场汉火的残留。

“书籍自经秦火之后,固已无复先王盛时之旧,汉兴,多方求之,至哀帝时,刘歆总群书著七略,大凡三万三千九十卷,古书渐渐出也。不幸遭王莽之乱,焚烧无遗。盖秦火之烧,有意而烧,其祸由于君也。汉火之烧,无意而烧,其祸由于民也。”

从此,君之焚书,远不如民之焚书,继王莽之乱后,董卓之乱,八王之乱,侯景之乱,安史之乱,黄巢之乱,一乱接着一乱,无论哪一乱,都是不计其数的书籍付之一炬的悲剧时代。不过到了信息时代,火是无能为力了,因之,无论秦火和汉火,永远是历史的一个插曲,只是让后人了解,读书人也好,写书人也好,千古以来,走过来一条多么崎岖的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