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信念篇(2)
忠诚:领导干部的首要品质
忠诚,是我们的民族美德,乃做人之本,立事之根。忠诚不但是重要的社会伦理,更是重要的从政伦理。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能力固然重要,但忠诚是领导者一个首要的品质。对领导者来说,忠诚胜于能力。
“忠诚”原本是道德、伦理上的概念。“忠”,从字面上看,就是将“心”放在正“中”,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浅不深,对于自己所坚守的,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谓之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忠”,这样说道:“忠,敬也,从心。”“忠”,就是对世间万物怀有崇敬之心和审慎虔诚的态度,表现为一以贯之的行为。“诚”的本义是“信”,《说文解字》对诚的解释是:“诚,信也,从言。”信和诚是互解的,可以连成词,后世就有“诚信”的词汇。诚就是真心实意,说话算数,言行一致。孔子推崇“言而有信”,把说话算数、求真务实看成人们立身行事的根本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忠诚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规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待臣以礼遇,则臣对君尽忠心。泛化开来,对于上下级关系而言,前者要有“礼”的规范,并受到“礼”的约束;后者受到前者的尊重与重视,自然激发“忠心”,表现出“忠勇”。其二是对具有普遍性的人的行为规范。“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之无倦”是指岗位职责意识,“行之以忠”是指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的态度和行为。孔子对此是大力提倡的,他自己就做到了“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有普遍性意义的是,对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始终要有这种不知疲倦、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劲头。其三是对行为主体与社会环境的规范。“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就是说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用高尚的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勤奋敬业,在任何地方、任何岗位都能保持做人的本色。
现代意义上的忠诚,就是指道德主体对道德客体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归属对象稳定的情感态度和持久的责任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基本伦理规范。忠诚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具有很浓厚的道德理想成分,既体现了人类对内在的精神文化价值的体认和敬重,又体现着道德价值的无上崇高性。中华民族的不断繁荣昌盛与祖国儿女有着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分不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责任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支柱。理学大师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对这种责任意识的高度概括。历代仁人志士无不浸透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一种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忠诚于事业才能忘我,忠诚于国家才能尽责,忠诚于人民才能献身。
忠诚,常被用来规范君与臣、王与民、主与仆的关系,要求后者对前者的忠贞不贰、俯首帖耳、言听计从。在千百年文化演进中,忠诚已经演变成一种代表,一种象征意志、信念、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的文化符号。只要具有这种忠诚的力量,不论权势多么有吸引力和诱惑力,都“可以托六尺之孤”,如“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周公辅成王、受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诸葛亮;不论任务有多艰巨,历程有多艰辛,使命有多艰难,都“可以寄百里之命”,如枕戈待旦的祖逖、饮马黄河的岳飞;不论环境有多恶劣,处境有多险恶,情势多么难以预料,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如凿空西域的张骞、牧羊怀志的苏武,等等。靠着忠诚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塑造了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矗立起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
忠诚是爱国主义伦理格律、等级有序的社会管理和家族亲和的基石和必要条件。承续和发扬忠诚的道德,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对此,孙中山当年的讲演为我们做了深刻的分析,发人深思。他说:现在一般人民的思想,以为到了民国,便可以不讲忠字,以为从前讲忠字是对于君的,所谓忠君,现在民国没有君主,忠字便可以不讲,所以便把它拆去。这种理论,实在是误解,因为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如果说忠字可以不要,试问我们有没有国呢?我们的忠字可不可以用之于国呢?我们到现在说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以,说忠于民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民去效忠。故忠字是好道德,还是要保存。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政治或行政组织对其成员的根本道德要求。现代行政伦理虽然不像古代那样把“忠”绝对化,忠诚的对象也已经不同,但仍然把忠诚作为行政伦理的基本规范和行政主体重要的品德之一。现在不少国家的政府官员在任职时,都必须进行忠诚宣誓,就是明证。
作为一种行政伦理,忠诚行为的出发点是服从,服从上级和组织的意志和政令,按上级及组织的要求和方针办事,不违抗、不推诿。同时,这种服从不是消极的,而是真心实意地去执行上级和组织的指令,尽心尽力地实现上级和组织确定的目标,全心全意地去维护上级和组织的权威。忠诚也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服从和尽责,更是精神和情感上对上级和组织的一种尊重、崇敬乃至信念。应该说,这种尊崇的道德情感是忠诚的灵魂,是作为忠诚表现的服从和尽责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内在依据。
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当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但相对于忠诚来说,忠诚胜于能力。忠诚作为一种品质,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和核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忠诚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的确,具备超强的领导才能,可以为组织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很多领导者重能力轻忠诚。但是,单纯强调能力的倾向是非常可怕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不乏具备超强个人能力的社会渣滓,由于没有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品质,凭着个人的能力,他们可以为一己私利而危害组织的整体利益,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只有忠诚与能力共有的人,才是组织所需要的。假如把计划能力、组织能力等形成的能力组合形象地称为“技能仓库”,而把忠诚称为“技能运输通道”,那么“技能仓库”中的技能,只有通过“技能运输通道”,才能到达“价值仓库”。领导者的各种能力,必须要靠忠诚这个重要的媒介来实现。只有依靠忠诚,领导者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当然,忠诚胜于能力,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忠诚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忠诚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忠诚,是要用业绩来证明的,而不是口头上的效忠,而业绩又是要靠能力去创造的。一个只有忠诚而没有能力的领导者只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混而已。
忠诚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领导干部的忠诚,它主要应包含以下三个层次:首先,应该忠诚于党。忠诚于党,就是要坚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忠诚于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忠诚于党所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其次,应该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安全、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最后,应该忠于职守、勤勉尽责、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当然,我们所说的忠诚,不是那种无原则的附和,也不是那种刻意的讨好,否则,就是一种愚忠,是一种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庸俗的东西,是我们必须坚决抵制的。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种离开正确的思想和政治原则而将对某个人的忠诚凌驾于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之上的所谓“忠诚”。有的干部为了寻求“靠山”、保护伞,攀附权势,俯首听命于某个领导干部个人;有的领导干部用人也看“忠诚”,顺“我”者为忠,不顺“我”者为不忠,这样就形成对个人忠诚的怪圈。这样的忠诚往往演化为物欲交易,一旦无法从中获益,就轻易地违背当初宣誓的誓言。这样的忠诚不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为之奉献个人才智的忠诚。这种忠诚谓之为“假忠诚”。
忠诚的核心是“真”,是一种非凡的自信,是力量的象征,是把握了正义和真理的一种大度和坦诚。欺骗的核心是“假忠诚”,那种昨天还信誓旦旦、愿为犬马、肝脑涂地、誓死效忠,今天就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背信弃义、反戈一击的人,他昨天的尽心尽力,只不过是面具、是阴谋而已,与忠诚相去远矣。
忠诚是一种良好的品格,是一种人生的义务,是一种工作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对外的品牌。忠诚不谈条件,忠诚不讲回报,忠诚是一种责任,忠诚是一种操守。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修炼这种品格,尽好这种义务,提升这种能力,树好自己的品牌。
红旗不倒靠的是什么?
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敢闯新路
井冈山精神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总源头。它最为核心的内涵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和敢闯新路。
一、领导干部走上“不归路”的症结
西方哲学家詹姆斯说过:“没有信仰的人,终究要被有信仰的人驱逐到墙角里去的。”
近些年来,一些共产党员之所以腐化堕落,丧失了革命气节和党员先进性,追根究源,就是由于他们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胡长清对移居国外的儿子说,“总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有两个国籍,将来就有余地了”。曾号称“河北第一秘”的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在交代问题时说,“生与死本是一线之间,掌握死、调控死的都是自己,这一线就是信念”。可见,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的丧失的确是领导干部腐败直至踏上“不归路”的重要因素。
在频繁而又残酷的军事斗争中,在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边界的红旗始终不倒”,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在井冈山行洲村,至今保存着当年红军写下的标语,其中就有“实现共产主义!”红军指战员在脖子上都系有红带子,取名“牺牲带”,表明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的决心。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镌刻在烈士英名录中的英烈有15744位,还有3万多名革命烈士没有留下姓名。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掩埋着130多名红军重伤员的忠骨,可至今知道名字的只有10多个。
二、敢为天下先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敢为天下先”就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严峻问题。党内部分负责同志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效仿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发动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次工人武装起义,由于违背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起义都遭到了失败。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按照中央的部署分三路攻打长沙,虽曾一度攻克醴陵、浏阳等地,但后来却接连失利,遭受严重挫折,就在全军面临覆灭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审时度势,敢为天下先,果断决定放弃原定会攻长沙的军事计划,提出了部队向南作战略撤退的正确主张,在南下途中,毛泽东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确立了上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部署。从“攻打长沙”到“引兵井冈”,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然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一开始并不被中央所认同,“左”倾错误思想领导者说他是右倾,保守,不去进攻城市,中央撤销了毛泽东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
上井冈山后,毛泽东等在做群众工作、军事工作和制定边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同样“敢为天下先”。在“人口不满二千,产谷不满万担”的窄小地域里,为粉碎强大敌人的一次次“围剿”,红军实行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以及“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战略战术原则,在任何军事典籍中都找不到的。但是,实践证明,这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军事科学。红军运用这些战略战术,粉碎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打了一系列胜仗。
可以说,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就是一部“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史。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第一次提出了“思想建党”这个概念,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这一个个“第一”,无不显示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理论勇气和首创精神。
在当今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并且还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已经60余年的今天,我们党在革命年代培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不但是当年我们党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武器,而且通过与新时代的内容相结合,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展现出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章
政党章程是政党的立党之本。任何政党都要有自己的章程,用以规范和制约全党的行为。《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全部活动的总章程,是党的最高法规和根本大法,是党的生命,是各级党组织和每一个党员的行为准则。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党章的重要意义,努力实践党章、维护党章,做学习贯彻党章的模范。
一、学习贯彻党章的极端重要性
学习贯彻党章,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促进各项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求全党要全面掌握党章基本内容,严格遵守党章各项规定。
学习贯彻党章,是我们党总结自身建设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章,始终把制定和完善党章、学习和贯彻党章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章作为指引全党的旗帜和“根本大法”,对于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学习贯彻党章,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坚强保证。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讲,把全党同志的思想统一到党章上来,自觉按照党章行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执政前要艰难得多。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做到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始终注意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注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只有坚决维护党章的最高权威,按照党章的要求教育管理党员干部,才能保证全党严格执行党的制度和纪律,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学习贯彻党章,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必然要求。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路线和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都作了明确规定,集中表达了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为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提供了根本准则。只有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认真贯彻党章要求,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遵守政治纪律,维护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纪律,是党的纪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纪律。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就要做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是全党团结统一的基础和行动指南。对其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共产党员党性的重要标志,不能有丝毫怀疑,更不能消极抵制或公开否定。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就要做到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这是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关键。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不能出于部门和单位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制定与中央政策、国家法律相抵触的规定。重大问题必须按组织程序请示报告,决不允许先斩后奏、斩而不奏。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就要做到不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不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
遵守组织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的组织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规范,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的纪律。
遵守组织纪律,就要增强组织观念。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循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遵守组织纪律,就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要自觉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规则。凡属重大决策、事关全局性的问题,都必须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班子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班子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要强调严格个人分工负责制,凡属已有明确规定和职权范围内的事,由分管同志负责处理。
遵守组织纪律,就要严格执行各项干部人事制度。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坚持公道正派,反对徇情谋私;坚持五湖四海,反对拉帮结伙,搞亲亲疏疏。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办事。
遵守廉政纪律,维护党的清正廉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是党章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制定了许多具体规定,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提出了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贯彻执行,真正做到干净干事。
三、把贯彻党章作为根本的政治要求来实践
党员干部只有努力贯彻党章、自觉实践党章,才能有效加强党性修养,严格坚持党员标准,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政治生命的重中之重,以虔诚的态度学习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努力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做到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形势如何变化、文化怎样多元化、环境多么复杂,始终保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这是贯彻党章最根本的政治要求。
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既关系个人的品行,又关系党的整体形象,也是贯彻党章的重要要求。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党员干部要坚决克服“小节无害”等错误思想,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确保一举一动符合党章要求和道德规范。
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贯彻党章不仅要看说得怎么样,更要看做得怎么样,最终要体现到履行职责的实践上,体现到工作作风上,坚持求真务实,切实做到重实际、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
四、把维护党章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来履行
维护党章,就是维护党的意志和主张、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都要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问题,更加自觉地维护党章,坚定地捍卫党章。一是要带头学党章、知党章、用党章,切实增强按照党章指导和开展工作的意识,纠正不符合党章的行为。二是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机制。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各项制度,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真正把党的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群众观点永远不能丢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和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进一步丰富了群众观点的内涵,形成了完备、科学的群众观点体系,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要强化群众观点,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并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全党想事情、做工作的一个根本衡量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同群众感情淡化,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有的干部一事当前,不是考虑给广大群众带来什么利益,而是先考虑自己,给狭隘的小团体带来什么好处;有的干部做工作不走群众路线,不深入调查研究,不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决策只靠少数人拍脑袋,严重脱离实际;有的干部做工作热衷于搞表面文章,为了给自己树“政绩”谋求早升迁,竟不惜弄虚作假,瞒上欺下,而把党的教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之度外;有的干部贪图安逸,追求“超前消费”,对群众的困难熟视无睹,如此等等。以上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倘若任其发展下去,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党员干部要强化群众观点,必须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从实际出发,倾听群众的呼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关心群众的疾苦、安危和冷暖。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群众负责,时刻想着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时刻关心群众的酸甜苦辣,努力按照群众的意志实实在在地为其办实事,解决问题。
党员干部要强化群众观点,必须切实加强党性观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思想上自觉摈弃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必须率先垂范,脚踏实地,不图虚名,不搞浮夸,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密切党群关系。
党员干部要强化群众观点,必须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带着感情去接触群众,既要下得去,也要下得深;既要“身入”,更得“心入”,这样才能知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助民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要牢记和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群众支持度和成功率,对群众真诚相待,遇事同群众商量,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看实情,摸实底,把实际情况和群众意见作为管理和决策的基本依据,抓住带普遍性、倾向性、关键性的问题,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即“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推进工作,引导群众前进。
警惕“裸官”外逃
网络世界日新月异,各种新词层出不穷。仅就“裸”字而言,本意为赤身露体,一向为生性含蓄的国人所忌讳,然而在网上也衍生出不少使用频率颇高的新词,如“裸捐”“裸退”等。2008年,又冒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新词——“裸体为官”(简称“裸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裸官”滋生腐败,群众深恶痛绝,重拳打击“裸官”,铲除外逃贪官预备队。2014年中央颁布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首次明确指出“裸官”不得列入考察对象。
何谓“裸官”,即指那些配偶、子女以及财产都已转移到国外,自己独自留守国内的领导干部。一旦感觉到风吹草动,有东窗事发前兆,他们便会迅速抽身外逃,溜之大吉。令人忧虑的是,“裸官”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裸官”虽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腐败证据,但领导干部将自己的家人及财产转移到国外,至少可视为一种腐败的信号,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裸官”是我们所不赞成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那些时刻准备外逃的官员对党和国家的背叛,其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一些“裸官”在腐败行为暴露之前,一方面在台上教育群众要对党和国家忠诚;另一方面,自己却悄然安排好了退路,随时准备“胜利大逃亡”,与家人“会师”国外。“裸官”一旦外逃势必给国家的政治、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也损害了党的形象。
外逃“裸官”本质上是一些官员理想信念丧失。实践证明,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战争年代,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千百万革命者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同样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共产党人一旦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蜕化变质滑向腐败的深渊。那些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虽然案情各异,但无一不是从丧失理想信念开始的。
防止“裸官”外逃,必须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教育广大干部深入、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共产主义的理想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脑海里、铭刻在自己的心目中,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堤。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理想不变、信念不失、宗旨不忘、传统不丢、本色不改,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无限忠诚。
防止“裸官”外逃,必须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针对干部容易犯错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制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完善规章,建立制度,为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提供制度保证。特别是要针对已暴露出的干部管理监督上的薄弱点甚至空白点,从机制、管理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将监督的关口前移。尤其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除了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外,还要强化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以外活动的监督管理,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领导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到哪里。
防止“裸官”外逃,关键是要从制度上切断贪官外逃的退路。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因公因私出国的管理,包括出国培训及因私出国护照的管理,对领导干部出国实行严格审批制度,对其直系亲属出国留学、定居实行申报备案及公示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家庭财产公布制度,领导干部必须定期向社会公布家庭财产及收入情况,及时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廉政情况的分析,对于群众反映比较大的干部,出国应从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