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记者昨天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
统编的三科教材注重立德树人,让青少年从小打好中国底色,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注重法治精神培育。以最受关注的语文为例,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育人。小学一年级一改以往模式,变成先认字,再学拼音,降低了拼音教学难度;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32篇,占所有课文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语文教材还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等经典篇目,小学约40篇,初中40篇。
——摘自人民网(2017年8月29日)
材料2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而科学、严谨的教材则正是润物无声的重要价值观“源头”。从这个角度看,将中小学教科书比喻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不为过,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跟着错下去。此次新编的中小学三科教材,着力于全面体现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文化传承,这对扣好“第一粒扣子”,抓好中小学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7年8月29日)
(1)运用相关哲理,论述现代人学习“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前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3)“将中小学教科书比喻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不为过,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跟着错下去。”运用相关哲理对这一观点加以解读。
1.【答案要点】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习近平主席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中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确立了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也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
在未来的3年多时间,还要让5000多万人实现脱贫,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也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最近,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100多名记者,深入全国100多个扶贫点,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显著成效,真切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坐农家炕头,听脱贫故事。参与这次活动的12名本报记者深深感到,中央政策落地实,基层干部干劲大,广大群众信心足。“找准贫根,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全部脱贫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要有信心,土里刨出金
重庆市开州区双坪村的“悬崖天路”成了“网红”。这条盘旋于海拔1500多米高山上的通村公路,犹如双坪村村民向贫困宣战的“战书”。近年来,双坪村依靠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高山风光,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天然氧吧”,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
双坪村的贫困户主要是因病致贫。这几年,当地借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等兜底政策和“雨露计划”等教育保障措施,为贫困户解决不少后顾之忧。
“人心暖了,等靠要的人少了,自力更生的多了;哭穷比穷的人少了,动脑筋想着怎么致富的多了。很多贫困户既有决心,也有毅力,要把日子过好。”驻双坪村的总编室编辑曹怡晴深有感触。
有了信心和决心,就不怕脱贫路上的艰辛。看到了出路的贫困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爆发出脱贫致富的极大热情。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相同的三个字,却是脱胎换骨的精气神。
5月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直播报道《走进河南香菇村,围观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收看人数超过44万,让河南漯河市李斌庄村“火”了一把。从村口到田地,李斌庄村看不到一块闲地,四处搭着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香菇种植棚。
村民张国聚告诉驻村的新媒体中心编辑闫旭,扶贫干部手把手教,帮他家建起了3个香菇棚,一年增收超过4万元,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成了村里的脱贫骨干,“国家给了这么好的政策,县里给了这么大支持,不加油干,对不住大家啊!”
有了心气,对了路子,脱贫就能加快步子。从河北滦平到安徽黄山,从云南镇雄到西藏日喀则,河上的溜索少了,桥梁多了;村里土坯房少了,安居房多了;山里渣土路少了,水泥路多了。一个个原本贫困落后的乡村,热火朝天搞建设,旧貌变新颜。
人民网记者夏晓伦和李彤,分别在安徽黄山江田村和广西北海山东村蹲点,他们的共同感受是,“乡亲们特别喜欢拉着我们讲这几年的脱贫故事,言语中满满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挖出穷根子,选准好路子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叮嘱当地干部,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扶贫产业一旦选择失误,可经不起折腾。”湖北省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支书陈细庆说,村里先后考察、试验了七八种产业,最后确定以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光伏产业为主,特色养殖为辅的脱贫路。
不看不知道,湖北分社记者程远州住进村,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602户人家的村庄,有139户贫困户,且大多老弱病残,没有家底,劳动能力不足。
“放着不管,就能每天来钱!”贫困户陈贤买刚刚落成的两层楼房的屋顶上,12块多晶硅太阳能
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自2015年并网发电后,光伏电站每年能为他带来3500多元的售电收益。
扶贫要顾眼前,更要顾长远。按照中央精准扶贫要求,各地精准施策,在选准夯实扶贫产业基础上下功夫,让扶贫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越来越多的贫困村结合自身实际找到了各具特色的脱贫新路。
江西分社记者魏本貌所在的赣州白面石村,在5万多亩山林间发展养蜂产业,保护了绿水青山,实现了“靠山吃山”;河北分社记者马晨所在的张家口叶家辛窑村,村里将村民手中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建设温室大棚,农民每年分红9000多元;云南分社记者李茂颖所在的普洱云山村,把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民族工艺巧妙糅合,昔日荒茅地,如今美如画……
2014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四川眉山市百家池村的村民们作出一个重大决定:砍掉村里2000多亩桉树,种上柑橘、花卉。早些年,村民以每亩50元的价格将土地集中流转到一家造纸企业,还解决了不少就业,给当地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但桉树耗费水资源,也吸走了土壤肥力,影响子孙后代的生计。
“山上的土又肥起来了,种出的椪柑甜得很。”村民李秀华告诉驻村的四川分社记者张文,他家种了4亩椪柑,每亩年产出上万元。
借力“互联网+”的热潮,百家池村的村民们还开起了网店,大幅提高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和收益。2016年底,百家池村的40多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打通一条路,致富一个村
数十名青年肩扛木料、口喊号子,热火朝天地搭建村里的游客集散中心。在贵州铜仁市青岗坝驻村调研的内参部记者侯云晨甫一进村,就被这个场面震住了,“之前,我想象中的贫困村可不是这个样子”。
几年前的青岗坝村,也不是这个样子。“三年两不收,滴水贵如油,有女不嫁青岗坝,红苕拌着酸菜下。”在铜仁思南县流传的这首歌谣,曾是青岗坝的真实写照。这个有258户1100口人的贫困村,贫困户数量占到40%。
青岗坝缺水,那就“水改旱”。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全村将水稻、玉米地改种大蒜、辣椒,逐步让村民们尝到增收的甜头。趁着热乎劲儿,青岗坝村又陆续开办了蛋鸡养殖场、糖蒜和剁椒加工厂等,为村民就近打工提供了机会。2016年,青岗坝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一举脱贫。
“有些人认为脱贫摘帽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了,这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精准脱贫要让贫困地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内蒙古杭锦旗昌汉白村驻村的经济社会部记者顾仲阳说。
太行深处的山西和顺县梧桐掌村,从前是公路盲区。山高谷深、羊肠小道,导致村民们陆续搬迁、外出务工,村里一度就只剩下村支书杨贵文这个“光杆司令”。
有人建议,干脆整体搬迁!问题是,搬出来不难,可村民靠什么吃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梧桐掌村有很好的生态资源,要让财路能进来。”杨贵文看得透彻,修路才能打通脱贫的“任督二脉”。
2014年起,和顺县在太行山上劈山开路,用两年时间,为梧桐掌村凿通了一条20公里的环山路,原来出山要几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半个小时。
“这两年,村里成立了养牛合作社,搞起了农家乐,村民们渐渐都回来了。”驻梧桐掌村的山西分社记者乔栋感慨,“一条路救回了一座正在消失的村庄!”
——摘自《人民日报》“精准扶贫给乡村以未来”(2017年6月19日)
(1)“要有信心,土里刨出金。”运用相关哲理论述“信心”的重要性。
(2)“挖出穷根子,选准好路子。”运用相关哲理论述该怎样“选准好路子”。
(3)“打通一条路,致富一个村”在哲学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答案要点】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我看,这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
——摘自《习近平讲故事》(人民出版社)
材料2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1)“一丝一粒,我之名节。”如何理解小事小节是恪守廉洁的第一道防线?
(2)为什么说“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3.【答案要点】
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节选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运用相关哲理论述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4.【答案要点】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郎平带领的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重回世界之巅。女排夺金,举国欢腾。中国人狂喜的热情又一次达到了高潮!里约奥运一路走来,中国女排能一路战胜巴西队、荷兰队和塞尔维亚队等世界强队,除了郎平的率领与现场指挥之外,更离不开体现在女排每一名成员身上的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女排精神”。伟大的精神,历时久远而不朽。时光滚滚向前,“女排精神”不仅仅适用于中国女排,更应该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每一个中国人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获得理想的成就。
材料2
“女排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从历史深处走来,经历坎坷和挑战,在历史的沧桑中不断发展、丰富并一代代传承。“女排精神”曾是我们一个国家的力量源泉,30多年过去,我们依然能够感到传承下来的力量。这种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
材料3
此次里约奥运会,可以说是中国女排取得的最艰难的一次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虽然小组赛输了三场比赛,决赛又先失一局,但输球不可怕,她们的表现说明:只要顽强拼搏,终会成功。在这样一届低开高走的大赛中,中国女排姑娘置之死地而后生,连胜克星巴西、荷兰和塞尔维亚,她们是中国体育健儿拼搏精神的最佳诠释。回顾历史,中国女排每一次夺冠,都靠艰难的拼搏完成。越是困难时刻,越焕发出顽强拼搏的精神斗志,这样一股竞技体育的精气神,正是女排带给国人的骄傲。
(1)为什么说女排的胜利,“离不开体现在女排每一名成员身上的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女排精神’”?
(2)“‘女排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从历史深处走来,经历坎坷和挑战,在历史的沧桑中不断发展、丰富并一代代传承。”运用关哲理对其加以论述。
(3)“输球不可怕……只要顽强拼搏,终会成功”,这句话给我们哲学上的启示是什么?
5.【答案要点】
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的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标志着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在形成。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是中国政府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话和合作。两国共同交存参加《巴黎协定》法律文书,展示了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雄心和决心。国际社会应该以落实《巴黎协定》为契机,加倍努力,不断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创新应对气候变化路径,推动《巴黎协定》早日生效和全面落实。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按照巴黎大会授权,稳步推进后续谈判,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发达国家要履行承诺,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增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摘自习近平《向联合国交存中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仪式上的讲话》(2016年9月3日)
材料2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在应对气候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结合相关哲理论述气候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运用相关哲理对该论断加以论述。
6.【答案要点】
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西方学者也在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论》,借以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就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讨论。该书用翔实的数据证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而且将继续恶化下去。作者的分析主要是从分配领域进行的,没有过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问题,但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值得深思。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2)结合相关哲理,论述什么是正确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7.【答案要点】
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口增长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学家认为,人口增长会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人口减少则会引起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停滞;人口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资本需求,从而明显影响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可见,人口问题是一个亟需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2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迎来了一个生育的高峰。1953年到195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1962年上升为27.14‰,1963年更高达33.5‰。中央觉察到问题严重,因此那时有一个更为短暂的抓计划生育的时期。然而不久就被一场更猛烈的政治风暴给冲断了。
到了1971年,人口问题再也不是凭任何政治冲动能掩盖和回避的了。这一年,由周恩来亲自布置,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指出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一般城市人口增长率要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农村要降到千分之十五以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提出要制定人口规划。在1973年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把人口增长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此后所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都包括了人口增长指标。
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出“争取在本世纪内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并郑重向全国发出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1982年,正是马寅初去世的这一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同时对计划生育的意义、方针政策、目标等作了详细的说明。11月召开的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更明确地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材料3
具体到当前中国人口现状,有几组数据需要先了解一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我国人口性别比高达118.06,其中0~19岁人口男孩有1.72亿人,比女孩多出2200万。也就是说,2020年以后,每十个年轻男性中将有一个难以找到女性与之相匹配。
而让人担忧的还不止这一点: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劳动力储备出现50年来的首次萎缩,大城市生育率(即平均每位女性一生中生育子女数)在1.0左右徘徊,成为全世界最低。放眼全国,这个数据也比保持人口稳定所需的2.1低得多。另外,据国家卫计委去年7月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0~14岁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6.5%,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0.1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净减少,老龄化加速和少子化加剧并存的人口结构问题十分突出。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人口总量虽然很大,但总体生育率水平明显低于2.1的更替水平,而且中老年人占了相当比例,老龄化严重。所以,从人口结构合理性来说,劳动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隐患。
材料4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中国从1980年开始,推行了35年的城镇人口独生子女政策真正宣告终结。
2015年12月2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提出,本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1)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一个亟需重视的社会问题”?运用相关哲理论述其原因。
(2)材料2、3、4说明了什么情况?结合相关哲理对其加以论析。
8.【答案要点】
9.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的大臣一起向魏文侯表示祝贺。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筒子反穿在身上,皮筒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的背上还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问道:“你为什么反着穿皮衣背草?”
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子更重要,如果皮子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成语的由来。它的出处是《左传》。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2)魏文侯所说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这句话在唯物史观方面对我们有何启示?
9.【答案要点】
10.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勉励“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讲话,搅动了一池春水。
近几年来,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受关注度持续升温,仅是今年以来,由国务院及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等发布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文件和讲话就有十几个。但有统计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率仅在1%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且成功率更是少之又少。
有了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为何还会这般难?
一、好的理念是大学生创业的坚实起点
在深圳创办一家理财公司的赵鑫是个“海归”,他拥有德国经济学与商学的双学位,毕业后曾在国内某理财公司做过基金研究员,但创业的冲动始终困扰着他。不久前刚刚找到合伙人,创办了一家理财公司。
谈到创业的冲动,他说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有,但受限于时代和个人眼光,当时只想着做些家教之类的兼职,打打工,赚点生活费,而不是开公司办企业。
他回忆说,读大学时就懂得回收塑料、纸箱等废品卖了换钱。在他现在看来,如果有好的理念支撑,其实这块能做成一个很大的绿色环保产业链,而不是“仅仅卖废品换几个钱。”
二、理想与冲劲不是创业成功的全部要素
曾就读于中科院软件所的姚思佳,发现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背单词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苦恼:背了忘、忘了背,如此反复多次收效甚微。细心的他从微博的关注功能上找到灵感:如果大家发的东西都能和单词结合起来,关注的对象由人换成单词,背起单词来是不是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说干就干,他召集了4~5个在校的同学,各自发挥专业特长成功研发了一款“微单词”APP,该产品集工具与社交于一身,定义为多媒体社交词典,目标用户是学生及英语爱好者。
产品上线后,在团队的努力下,用户量半年时间达到数万人。为推广这款产品走向更大的成功,姚思佳还带领他的团队报名参加了某网站主办的校园开发者大赛,获得北京赛区的第一名。
遗憾的是,虽然赢得不少关注度,但因为产品的商业模式不清晰,用户基数也不够庞大,最后并没能融到资金。
如今,他和团队成员均已毕业,由于融资没着落,成员大都选择找工作就业。
三、年轻没有失败,创业经历本身就是财富
多年致力于创业教育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帆博士认为,年轻没有失败,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大胆去闯,大胆去试;“积攒到的经验可能是获益终生的”。
即使是已经贵为“中国首富”的马云,也对创业路上经历过的10次失败刻骨铭心。他常常提醒创业者:“不要迷信成功学,要多看别人失败的经历。”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9月17日)
(1)为什么说“好的理念是大学生创业的坚实起点”?
(2)怎样理解“理想与冲劲不是创业成功的全部要素”?
(3)结合相关哲理,谈谈对“创业经历本身就是财富”的看法。
(4)马云所说的“多看别人失败的经历”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10.【答案要点】
1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处世须带春风
“处世须带春风”,成事者大多如此。
王小谟是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说自己有一条重要的生活经验:“人生有低谷,心情从来没有低谷。”
1966年的政治风暴中,王小谟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被打入研究所机房管理计算机。有时,他在机房的空调冷却池里游泳;平日,他除用心熟悉计算机外,还用计算机下下棋、唱唱歌。两年后,当他从机房里被“放出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计算机专家了。后来他说:“我感谢这段时间,因为在这里,我切实掌握了计算机,为后来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三坐标雷达上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次人生低谷中,王小谟始终保持着面带春风、心有春风的快乐心情。
在某型预警机研制最关键的时刻,王小谟先是遭遇了车祸,伤愈后,他被确诊为淋巴癌。王小谟坦然面对:“我这辈子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去的是自己想去的地方,国家也给了我足够多的荣誉,我该知足了。”
王小谟小时候学过京剧,一直爱好拉京胡、唱京剧,治病期间常借此愉悦心情。在他的病房里,传出的是京胡声,还有与预警机设计师的讨论声。他还在病床上提出了下一代预警机的发展战略:“不仅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是要立足于引领世界水平。”半年后,王小谟的身体奇迹般地痊愈了,回到了预警机试验现场,他满面春风地笑着对大家说:“我又活过来了。”
如今的王小谟,走过高山低谷,仍在愉快地生活。
——摘自《中国青年》(2014年第2期)
(1)为什么“人生有低谷”,但心情可以“没有低谷”?
(2)运用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快乐的心态有助于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11.【答案要点】
1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林丹,中国男子羽毛球队单打运动员。2002年8月,不满19岁的林丹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之后,林丹在国际羽坛上光芒闪烁,先后夺得包括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在内的18个世界冠军,被誉为“超级丹”。
李宗伟,马来西亚羽毛球运动员。从1998年开始代表马来西亚外出参加比赛,2003年在大马卫星羽球赛赢得首个冠军。之后,李宗伟在国际羽坛上声名显赫,经常在各种比赛中夺得金牌。
在媒体眼里,林丹与李宗伟是当今世界羽坛上叱咤风云的两大顶尖高手。从北京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从汤姆斯杯到苏迪曼杯,从全英赛到世锦赛,羽坛各类的高级别赛事,通通见证了林丹与李宗伟他们之间的巅峰对决。当今的国际羽坛,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引人注目、更加值得书写。
关于两人之间的关系,林丹曾经做了如下总结:我和李宗伟既是一生之敌,也是一生之友。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帮助我们双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摘自百度知道
材料2
2013年8月9日,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在广州上演:林丹对阵李宗伟。经过三局苦战,林丹以16∶21、21∶13和20∶16的成绩逆转取胜,第五次获得世锦赛冠军。
这一成绩对林丹而言,实属来之不易。在伦敦奥运会成功卫冕后,林丹进入休整期,几乎没有出战什么正式比赛。休息半年后才回到训练场上的林丹还能否回到巅峰状态?还能否在世界大赛上夺冠?这些都是赛前困扰在人们心头的疑问。
不过本届世锦赛再次证明:林丹依旧是这个星球上打羽毛球打得最好的男单选手。
赛后当记者询问此次复出并夺冠的奥秘时,林丹强调了两点:
其一,朋友们的鼓励。林丹说,此次复出,曾经有心理障碍。毕竟自己年龄大了,而且年轻的队员进步也非常快。但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我放下了思想包袱,刻苦投入训练,全心投入比赛,最终比较好地恢复并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其二,比赛心态。林丹表示,目前这个阶段自己来到赛场上比赛,心态和以前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准确地说,主要是在享受比赛。而这种享受比赛的心态,可以避免赛场上的紧张,有利于充分自如地发挥出自己的竞技水平。
——摘自新浪体育
(1)林丹说:“我和李宗伟既是一生之敌,也是一生之友。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帮助我们双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运用相关哲理对这一发言进行解读。
(2)“朋友们的鼓励”“比赛心态”为什么能够帮助林丹“充分自如地发挥出自己的竞技水平”?
12.【答案要点】
1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在逝世近2500年后,其学说传播到了美国最负盛名的哈佛大学的讲堂。一门名为“中国古典伦理和政治理论”的课程在哈佛颇受欢迎。
本学期,这门课吸引了近700名本科生,在注册人数上仅次于“经济学原理”和“计算机科学入门”这两门课。
专家称,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国对古代东方思想的兴趣日益浓厚。《美国高等教育纪事周报》称,“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增强,中国哲学在美国学术界的影响也在增强。”
不过,吸引哈佛学生的似乎是一个大胆的承诺:向一些两千年前生活在大洋彼岸的智者学习,将改变你的一生。教授这门课程的迈克尔·皮特说,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和庄子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不相同,但二者都同意:在18岁时就决定要在华尔街挣到几百万美元是不明智的。
——摘自英国《泰晤士报》网站
(1)中国古代的思想,为什么会在现代的美国激发起人们的兴趣甚至受到欢迎?
(2)“向一些两千年前生活在大洋彼岸的智者学习,将改变你的一生”,运用相关哲理对该论断加以分析。
(3)如何理解把人生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在华尔街挣到几百万美元是不明智的”?
13.【答案要点】
1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福州一所中学的十多名初二学生,因不满代课英语老师的教学方式,当堂通过举手表决要求更换老师。最终学校当局按照学生的要求更换了授课老师。
学生“弹劾”老师的事件发生后,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围绕该事件的是非曲直,不同的人阐发了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老师只不过是代管者。学生“弹劾”老师,看似有悖常理,但其中反映出学生们的理性和成熟,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人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学生“弹劾”老师这件事。只要理由充分,举止文明,学生们的这一举动应该得到允许。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单方面地赋予学生“弹劾”老师的权利,是不妥当的。因为这种做法,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在逆境中前行的机会,而且还可能给学生提供自我膨胀的温床。此外,这种做法,也可能导致老师的声音被淹没,从而形成另一种不公。
材料2
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难免产生矛盾。产生矛盾之后如何去对待和处理?有论者提出了如下见解:有不满、有矛盾时,师生双方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都听听对方的声音,在交流中寻找相处的最佳姿势,创建起新的相处关系。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事情就不至于发展到“弹劾”这一步,而是可以达成双赢的结局。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3年10月9日)
(1)面对“学生弹劾老师”这同一事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
(2)为什么说如果师生双方采取沟通、调适的方式,“事情就不至于发展到‘弹劾’这一步,而是可以达成双赢的结局”?
14.【答案要点】
1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做了题为《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报告。他说:经常有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谈不上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第一,知识是基础,是创新的基础。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你是个文盲,是不可能成功的。“知识就是力量”道理大家都很明白。我认为在知识方面不一定要博古通今,成为一个学问家,但是除了要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很熟悉以外,还应掌握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开阔视野。
第二,是汗水。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育种研究是一门应用科学,要到田里去干,肯定要流汗。我们在攻关的时候,在水稻生产基地每天都背上一个水壶,我带两个馒头,中午下田,顶着太阳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流了很多汗。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乐在苦中,因为有很强烈的希望在激励我。我培养学生,第一要求就是要下试验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培养你,我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第三,要有灵感。我的体会是灵感在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中,具有几乎相等的重要作用。灵感来了,一首好诗、一首好曲就来了,没有灵感,挖空心思、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什么是灵感?我体会它是以思想火花的形式出现,一闪就来了,但一闪又过去了,你要是去找可以找到,往往是由一种外界因素诱发产生。我体会到,灵感是知识、经验、思索和孜孜追求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产物,它往往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突然产生,擦出火花来。
第四,是机遇。美国学者唐·帕尔伯格先生曾写下《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他在书中谈到,从统计学上看,发现雄性不育野生稻事件明显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可是这种奇迹居然发生了。他还列举科学史上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巨大作用,如弗莱明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时,观察到无意飘落的青霉菌可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由此他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爱德华·詹纳看到挤牛奶的女工不出天花,从而发明了天花接种疫苗……这些发明创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当事人不仅亲眼看到了这些事物,而且从内心领悟并很快抓到了这些事物的本质。这就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质。
机会成就有心人,偶然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可能就是灵感和机遇,所以我们说偶然性是科学的朋友。
——摘自《光明日报》(2011年10月31日)
(1)怎样理解“知识就是力量”?
(2)为什么说“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3)为什么说“灵感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4)“偶然性是科学的朋友”包含了什么哲理?
15.【答案要点】
1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居住在寒带地区的北方人体格健壮魁伟,但不大活泼,较为迟笨,对快乐的感受性很低;居住在热带地区的南方人体格纤细脆弱,但对快乐的感受性较为敏感。北方人精力充沛,自信心强,像青年人一样勇敢,刻苦耐劳,热爱自由;而南方人则心神萎靡,缺乏自信心,像老头子一样懦弱、懒惰、不动脑筋,可以忍受奴役。”“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土壤同居民的性格之间,尤其是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情、贪生怕死。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而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则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同时,民族居住的地域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小国宜于共和政体,大小适中的国家宜于由君主治理,而大帝国则宜于由专制君主统治。”
材料2
在某高校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所进行的课堂讨论会上,小张同学发表了如下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出真知,实践决定认识。具体而言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读书无用。所以当代大学生应当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全身心地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
材料3
以下是歌手苏芮所演唱的歌曲《一样的月光》中的一段歌词:
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
什么时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
人潮的拥挤拉开了我们的距离
沉寂的大地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
谁能告诉我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1)材料1表达的是什么观点?并加以评析。
(2)谈谈你对材料2中小张的观点的看法。
(3)运用相关哲理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16.【答案要点】
1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在天文学上和宇宙航行计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实际的天文观测提供了一套计算方法,可以只凭少数观测资料,就能算出长周期运行的天体运动轨道。例如,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开始研究它的运行轨道。人们发现它的实际运行轨道与根据太阳引力计算出的轨道有偏离,于是推测在天王星外还有一颗行星,它产生的引力使天王星的轨道发生了偏离。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这颗尚未发现的行星的轨道。1846年9月18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对准勒威计算出的位置,真的看到了一颗蓝色的星星(海王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海王星称为“笔尖上发现的行星”。
材料2
19世纪理论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其中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海王星的发现显示出牛顿力学无比强大的理论威力,电磁学与力学的统一使物理学显示出一种形式上的完整,并被誉为“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的庙堂”。在人们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学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1)海王星被人们发现的过程,包含了哪些哲学原理?
(2)“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你对这段话如何评价并说明理由。
17.【答案要点】
1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却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摘自《隆中对》
(1)诸葛亮对董卓、袁绍、曹操、孙权等各路豪杰的分析,体现了哲学的什么原理?
(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诸葛亮为刘备所规划的先取荆州、再图益州、最后中兴汉室的战略规划的合理性。
18.【答案要点】
19.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9月26日,正在黑龙江齐齐哈尔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车齐车集团有限公司,走进铁路货车试验研究中心,观看了正在进行的铁路货车疲劳与振动试验。据介绍,这个试验平台完全自主创新,整体技术水平世界领先,铁路货车在平台上试验20天,就能取得在线路上运行20多年的各种数据。习近平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当前,国家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正是装备制造业大有可为之机,要继续练好“内功”,继续改革创新,确保永立不败之地、永远掌握主动权。
26日上午,正在黑龙江齐齐哈尔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一重集团,走进轧电制造厂车间、水压锻造车间,察看企业生产情况。习近平说,中国是有着近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
行百里路半九十,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没任何时期比现在更接近,也没有任何时期遇到现在这么多的挑战和困难。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他勉励大家,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制订好发展路线图,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把我们的事业越办越好。
——新华社2018年9月27日
(1)“习近平说,中国是有着近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要继续练好内功”。“靠自己”和“练内功”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怎样理解“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不是坏事”?
19.【答案要点】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它推动事物发展、进步。矛盾分为内因(内部矛盾)和外因(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3)把中国的各项事业办好,学习、引进外国的东西属于外因,但它毕竟是第二位的。中国人民的努力属于内因;所以只有“靠自己”“练内功”,才能把中国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2)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之间相互转化即矛盾转化原理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变化可以走向对立面,即坏事变好事。
3)“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是坏事;但它逼迫我们走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道路,增强了我们自主创新能力,降低了我们对国外的依赖,就“不是坏事”,而变成了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