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917—1951年(出生~34岁)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先生出生
9月4日(阴历八月二十日)[1],吴宝康出生于浙江湖州南浔镇(今湖州市南浔区)。原名吴庆荣,小名福宝、阿福或福官。
先生祖父吴龙臣;祖母张氏,名节;父亲吴其况,字士良;母亲孙玉英。
先生兄弟姐妹四人,大姐吴庆珍,先生排第二,大弟吴庆华,小弟吴庆棠(后改名吴健)。[2]
吴宝康母亲孙氏
吴宝康祖母张氏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4岁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5岁
2月,先生随祖母到上海。[3]
9月,先生入上海城西幼稚园学习。[4]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6岁
7月15日,先生在上海城西幼稚园保育科修业期满。[5]
1923年吴宝康(左起第四)在上海城西幼稚园保育科修业期满时留影
9月,先生入上海城西小学初小读书。[6]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7岁
是年,先生父亲因伤寒症亡故。[7]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10岁
7月,先生从上海城西小学初小毕业。[8]
9月,先生入上海西区小学高小读书。[9]先生回忆:
◎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14岁
春,由瞿秋白起草、经周恩来批准,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第一份有关文书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文件处置办法》。
7月,先生在上海西区小学念完“初中一”。[11]
9月,经祖母表弟龚元彪及夫人与上海南洋中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王培荪先生联系,先生免费入上海南洋中学学习。[12]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15岁
1月28日,“一·二八”事变爆发。先生回忆: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6岁
7月,先生从上海南洋中学初中毕业。[14]
9月,先生入江苏松江电灯公司做练习生。[15]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8岁
9月,先生入上海英商汇丰银行做练习生。先生回忆:
在汇丰银行工作期间,先生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和杂志。先生回忆: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19岁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先生回忆: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20岁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8月13日,“八·一三”事变之后,先生家乡南浔沦陷,先生祖母、母亲及姐弟等避难乡间。[19]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21岁
2月,“在强烈的求知欲的追求下”,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银钱业联谊会”,在《银钱界》报任记者,撰写文艺演出报道等。参加“银钱业联谊会”后,先生经常参加各种报告会、演讲会。先生回忆:
9月,《江南》创刊于无锡县梅村,以无锡县各界抗日联合会宣传部名义出版。[21]
下半年,经赵扬介绍,先生结识中国企业银行的尹克长。[22]
年底,先生在《译报》刊登短文,向社会诉说汇丰银行高级职员对他的欺压。[23]
1938年吴宝康在上海汇丰银行做练习生期间留影
1938年的吴宝康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22岁
1月,经尹克长介绍,由中国银行的杨扬(即杨同善)批准,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洋商银行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员。[24]
7月5日,受党组织委托,先生下乡到江苏无锡梅村,由东路特委书记张英安排,与杨增一起参加《江南》半月刊(油印)的编辑工作。先生还动员小弟庆棠到无锡,由东路特委分配工作。[25]
8月,先生任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战地服务团团长。[26]
10月,为躲避国民党忠义救国军胡肇汉部队的骚扰,先生根据党组织的布置,回上海隐蔽。[27]
11月,接党组织通知,先生再次离沪下乡,到常熟县董浜区任区委宣传委员。[28]
12月,先生因病住在江南抗战后方医院。听闻战友张芸石被日寇杀害,先生按歌曲《太行山上》写下诗歌《虞山脚下》,刊登于《大众报》以悼念战友。[29]
是年,张英帮先生改名“宝康”。[30]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23岁
1月,先生任苏(州)常(熟)太(仓)地区董浜办事处主任,负责接待过往的地下党同志和交通联络工作。[31]
3月,先生任东路特委《大众报》报馆编辑主任兼《江南》半月刊编辑。[32]
5月9日,《江南》半月刊和《大众报》统一由江南社负责编辑、出版、发行,先生任编辑部主任。[33]
7月,先生以“孙心烈”为笔名在《江南》第二卷第七、八期合刊上发表《纪念“七七”三周年》。[34]
8月31日,先生以“孙心烈”为笔名在《江南》第二卷第十、十一期合刊上发表《开展东路文化工作》。[35]
11月,先生任东路特委江南社副社长兼编辑部主任。[36]
12月4日,先生在《大众报》第三、四版上,以“孙心烈”为笔名发表《关于锄奸工作》。[37]
是年,先生祖母病故。[38]
1940年吴宝康以“孙心烈”为笔名发表于《江南》的《开展东路文化工作》
1940年吴宝康以“孙心烈”为笔名发表于《江南》的《开展东路文化工作》(续)
◎1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巳)24岁
2月,先生以“孙心烈”为笔名在《江南》第三卷第九期上发表《怎样进行东路记者工作——为“二·八”大众报一周年纪念而作》。[39]
3月18日,江南社奉命从苏常太地区移到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先生任社长。[40]
7月,敌伪清乡,江南社奉命撤退,先生渡江到苏北靖江。[41]
8月,接新四军六师师长兼政治部主任谭震林电报,先生前往镇(江)丹(阳)地区前进报社工作,任社长。《前进报》为一张石印报纸。[42]
10月,敌伪清乡,前进报社奉命撤退。先生再次渡江到苏北,被派到新四军六师政治部任宣传干事。[43]
11月8日,先生任新四军六师政治部调查研究室主任,随谭震林渡江南下前往茅山地区,在丹阳县延陵镇开展农村调查研究工作。[44]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25岁
3月,组织派程桂芬等人到新四军六师政治部调查研究室工作,先生初识后来的爱人程桂芬。[45]
5月,新四军六师政治部调查研究室改归地方领导,改为苏皖区党委调查研究室,先生仍任主任。[46]
8月13日,苏皖区党委调查研究室又改为茅山地委调查研究室,先生还任主任。[47]
11月,茅山地委调查研究室一分为二,恢复苏皖区党委调查研究室,先生任主任,前往溧水、溧阳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前往溧水前,在茅山地区,经苏皖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吴仲超、组织部副部长李坚真批准,先生与程桂芬结婚。[48]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26岁
5月,溧水地区环境因国民党部队进攻日趋紧张,苏皖区党委决定精简机关,先生被安排至溧阳县自醒中学隐蔽埋伏,由校长张炳元负责安全。先生任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员作为掩护。[49]
7月,日寇扫荡,自醒中学停课,先生夫人程桂芬到自醒中学暂避,与先生隐蔽于张炳元家。11日,程桂芬被进村的朱琳镇伪军中的地方党叛徒指认被捕,并押解金坛。先生离开张炳元家,找到溧阳县政府设法营救程桂芬。[50]
7月,先生被任命为溧阳县政府文教科科长,在溧阳各区了解小学教育情况。[51]
9月24日,苏皖区党委调查研究室恢复工作,先生在溧阳县多地进行全面的社会调查。[52]
年底,先生奉命从溧阳回到驻溧水的苏皖区党委机关工作,整理调查所获材料。先生回忆: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27岁
1月30日,被囚禁中的先生夫人程桂芬托自醒中学教师于婉贞给先生带去一封信,诉说狱中生活及营救计划。此后,2月7日、3月5日、3月22日、3月24日、4月12日、4月14日,程桂芬在狱中又分别给先生写过多封书信。[54]
3月30日,先生在苏皖区党委机关参加整风学习,持续至1945年5月23日。[55]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乙酉)28岁
2月,新四军一师在栗裕率领下,渡江南下到溧水、溧阳,开辟根据地,成立苏浙区党委。先生任苏浙区党委调查研究室主任。[56]
4月,先生夫人程桂芬重新找到党组织。7月,程桂芬经组织审查恢复党籍,随后与先生恢复夫妇关系。[57]
初夏,先生在苏皖区党委整风大会上做典型报告,受到当时苏皖区党委机关整风领导小组成员、十六旅政治部主任魏天禄的大会书面表扬。[58]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中下旬,日寇投降后,先生与夫人程桂芬前往宜兴丁蜀山镇开展陶瓷业的调查研究工作。先生深入到制陶工人中间,对陶工的生产、生活及收入情况做调查。[59]
10月初,先生奉命渡江北上,于12月到达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所在地山东临沂。[60]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丙戌)29岁
1月,先生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巡视团工作。[61]
4月,先生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编辑部地方版编辑。[62]
6月29日,先生在《大众日报》当日第二版上发表《关于目前老地区生产中的几个问题》。先生指出:
11月,先生任大众日报社研究部研究员,主研军事与战争。先生回忆: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30岁
1月28日,先生大女儿吴稼平(小名原叫小米,二女儿出生后改叫大米)出生于山东临沂。[65]
7月,先生任大众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后又任主任。[66]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戊子)31岁
7月,先生从大众日报社调至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处政策研究室工作,任资料室主任兼政策研究室秘书,从此开始接触档案工作。[67]
8月26日,先生在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处政策研究室资料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做《怎么做资料工作》报告。[68]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己丑)32岁
2月11日,先生二女儿吴稼青(小名小米)出生于山东青州。
4月,南京解放。先生从山东青州闵家庄南下扬州。[69]
5月,上海解放。先生随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进入上海。[70]
9月25日,先生、吴健兄弟在家乡南浔与母亲及姐姐、姐夫全家合影。[71]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庚寅)33岁
5月,中共中央华东局与中共上海市委分开办公,华东局机关资料室撤销,改设华东局办公厅秘书处档案科,先生任科长。[72]
8月,先生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厅秘书处编辑研究科科长,主编华东局机关刊物《斗争》。[73]
◎1951年(辛卯)34岁
4月15日,中共中央编印的《材料工作通讯》出刊,为不定期刊物,内部发行。
5月,先生升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分工主管档案工作。[74]
7月,先生兼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厅档案室主任。[75]
9月,先生《华东局办公厅关于建立与健全党委机关档案工作的意见》一文发表于《材料工作通讯》1951年第2期。[76]
11月,华北地区召开档案工作会议,先生应邀出席,在会上介绍华东地区档案工作的经验,并参加关于档案与资料的区分问题的讨论。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曾三特邀先生为秘书处材料科做报告。先生在报告中讲述了档案工作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77]
12月25日,先生在《材料工作通讯》1951年第4期上发表《区分档案与资料问题的我见》。文章指出:有必要分清档案和资料,因为如果今后再不分清的话,就会影响到档案的整理与保存,影响档案工作的健全展开和提高。先生写道:
1951年吴宝康在《材料工作通讯》发表的《区分档案与资料问题的我见》首页
注释
[1]据先生二女儿吴稼青反映,先生应是1917年10月5日(阴历八月二十日)出生,参加新四军工作填表时被人误写为1917年9月4日,此后就一直写1917年9月4日。
[2]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3]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4]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5]湖州市南浔区档案局(馆).高山仰止:纪念新中国档案学和档案教育事业开拓者吴宝康[Z].湖州:内部发行,2017:1.
[6]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7]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8]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9]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10]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11]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12]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13]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14]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15]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16]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17]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18]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19]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20]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21]萧和,子江.《江南》《大众报》及其抗日救国宣传[J].苏州大学学报,1987(3):145-149.
[22]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23]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24]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25]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26]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27]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28]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29]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30]吴宝康.我的回忆[J].档案学通讯,1997(1):72-80.
[31]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32]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33]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34]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馆藏吴宝康人物档案.
[35]中共苏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苏州革命斗争史料专辑:抗战中的东路[Z].苏州:内部发行,1985:354-362.
[36]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37]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馆藏吴宝康人物档案.
[38]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39]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馆藏吴宝康人物档案.
[40]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41]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42]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43]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44]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45]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46]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47]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48]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49]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50]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51]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52]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53]吴宝康,谢丽荣.吴宝康回忆当年在苏南的战斗生活[J].档案与建设,2007(7):40-42.
[54]程桂芬,程兰芬.新四军两姐妹:程桂芬、程兰芬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14-232.
[55]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56]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57]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58]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59]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60]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61]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62]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63]湖州市南浔区档案局(馆).高山仰止 纪念新中国档案学和档案教育事业开拓者吴宝康[Z].湖州:内部发行,2017:3.
[64]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65]程桂芬.人生不是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488.
[66]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67]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68]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馆藏吴宝康人物档案.
[69]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70]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71]湖州市南浔区档案局(馆).高山仰止纪念新中国档案学和档案教育事业开拓者吴宝康[Z].湖州:内部发行,2017:5.
[72]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73]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74]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75]吴宝康.我的回忆(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7(2):70-78.
[76]刘国能.我国档案高等创建人吴宝康——写于吴宝康诞辰100周年[R]//吴宝康学术思想研讨会组委会.吴宝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2017:1-9.
[77]陈贤华.吴宝康与中国档案教育[J].档案学通讯,1987(6):4-9.
[78]吴宝康.区分档案与资料问题的我见[J].材料工作通讯,195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