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论 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开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外交工作,亲自运筹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交思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同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新中国外交的优秀成果,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局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与理论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进步的高度,为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所提出的一份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它倡导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形成不可分割、命运相连的状态,共同发展,共同合作,对当代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蓝图。它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一脉相承、互为补充,都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新型国际关系体现中国对于国际关系的基本主张,集中阐明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立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型国际关系追求的目标,从更宏观的层面体现中国的世界观和国际秩序观,具有更加丰富的政治、经济、安全、文明、生态等多方面内涵。

践行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价值取向。它不仅继承、弘扬了中华文化璀璨的传统道德观和伦理标准,而且为人类共同价值宝库增添了新内涵,体现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内在要求。践行正确义利观的思想和实践为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确立了道义基础。

引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实践创新,是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宗旨,是促使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朝更加公正合理、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演变。当前,作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已经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战略创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打造新型国际关系的系统工程。它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发展繁荣的美好梦想联系起来,是一个兼具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政治经济互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复合型国家大战略,体现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准确把握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并由此开拓广阔发展空间的大谋略与大智慧。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国外交实践的开拓进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而且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将对人类进步发展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 “大国外交”意味着中国在对外交往中要突出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和担当;“中国特色”则意味着走出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不同的道路,彰显中国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鲜明特色,蕴含中国传统哲学和历史文化的独特智慧,在实现中国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同时,与世界各国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更加奋发有为,更加成熟自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第一,巩固睦邻友好格局。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占有首要地位,周边是推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示范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涉及的就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全面合作,因而得到了周边国家的广泛响应。在此基础上,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召开,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目标、基本方针和思路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了对周边国家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周边国家之间日益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运筹大国关系棋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推动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增强中俄之间的战略互补,促进中欧之间的战略互动,为中国在新一轮大国关系调整中争取有利的地位。中美之间只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才能实现长久稳定合作、互利共赢。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为新时期大国之间深化合作树立了典范。中欧联手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英、中法、中德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简称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正式成立,中国与金砖国家等新兴大国的合作势头强劲。

第三,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传统,也是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需要。中国已经实现了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构建起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伙伴关系网络。在践行正确义利观的指导下,中国坚持与发展中国家真诚友好、平等相待,进一步密切双方高层往来,加强不同层次的对话和磋商,全面提升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中非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奉行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发挥中非合作论坛的作用,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国与拉美国家建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与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的五位一体新格局。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已成为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建立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四,变革全球治理体制。现行全球治理体制无法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蔓延,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变革、谋求全球治理主导权提供了战略机遇。中国倡导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在政治安全和社会发展领域,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在经济领域,中国加快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采取积极措施将二十国集团打造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增长的催化器、全球治理的推进器。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国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参与建立新开发银行等新型国际金融机制,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国对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重大贡献。

第五,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模式,对内指导国内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凝聚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性思维,堪称中国国家战略的重大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国内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战略支撑,有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显著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继续开拓前行, “中国,将继续做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2]

[1]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11-30.
[2] 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人民日报,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