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推理概念和逻辑基本规律
考点1:概念
历年真题
1.(2013年第30题)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人的动机可分为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两种。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它们是以人的本能与需要为基础的,习得动机是指后天获得的各种动机,即经过学习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动机。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可能属于原始动机?
A.尊师重教,崇文尚武。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D.尊敬老人,孝顺父母。
E.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答案】E
【解析】选项E最可能属于原始动机,自古以来就有“食色,性也”的说法,故正确答案为E。
2.(2012年第41题)概念A与概念B之间有交叉关系,当且仅当,(1)存在对象x,x既属于A又属于B;(2)存在对象y,y属于A但不属于B;(3)存在对象z,z属于B但是不属于A。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中加点的两个概念之间有交叉关系?
A.国画按题材分主要有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等;按技法分主要有工笔画和写意画等等。
B.《盗梦空间》除了是最佳影片的有力争夺者外,它在技术类奖项的争夺中也将有所斩获。
C.洛邑小学30岁的食堂总经理为了改善伙食,在食堂放了几个意见本,征求学生们的意见。
D.在微波炉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就会释放出氯气。
E.高校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
【答案】A
【解析】不看题干中对交叉关系的解释也能判断出选项A中明显存在交叉关系。即正确答案为A。
3.(2011年第38题)公达律师事务所以为刑事案件的被告进行有效辩护而著称,成功率达90%以上。老余是一位以专门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成功辩护而著称的律师。因此,老余不可能是公达律师事务所的成员。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指出了上述论证的漏洞?
A.公达律师事务所具有的特征,其成员不一定具有。
B.没有确切指出老余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辩护的成功率。
C.没有确切指出老余为刑事案件的当事人辩护的成功率。
D.没有提供公达律师事务所统计数据的来源。
E.老余具有的特征,其所在工作单位不一定具有。
【答案】A
【解析】题干的大前提是“公达律师事务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小前提是“老余不具有那种特征”,结论是“老余不是公达律师事务所的成员”。显然,题干假设了“公达律师事务所”的特征其“成员一定具有”。这就是漏洞。A选项成立,就表明题干混淆了集合概念(公达律师事务所就是一个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4.(2009年第55题)一个善的行为,必须既有好的动机,又有好的效果。如果是有意伤害他人,或是无意伤害他人,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都是恶的行为。
以下哪项叙述符合题干的断定?
A.P先生写了一封试图挑拨E先生与其女友之间关系的信。P的行为是恶的,尽管这封信起到了与他的动机截然相反的效果。
B.为了在新任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争夺一个晋升名额,J先生利用业余时间解决积压的医疗索赔案件,J的行为是善的,因为S小姐的医疗索赔请求因此得到了及时的满足。
C.在上班途中,M女士把自己的早餐汉堡包给了街上的一个乞丐。乞丐由于急于吞咽而被意外地噎死了。所以,M女士无意中实施了一个恶的行为。
D.大雪过后,T先生帮邻居铲除了门前的积雪,但不小心在台阶上留下了冰。他的邻居因此摔了一跤。因此,一个善的行为导致了一个坏的结果。
E.S女士义务帮邻居照看3岁的小孩。小孩在S女士不注意时跑到马路上,结果被车撞了。尽管S女士无意伤害这个小孩,但她的行为还是恶的。
【答案】E
【解析】A选项中P先生的行为虽然是有意伤害他人,但没有产生伤害的结果,因而不能断定是恶的行为;B选项中J先生的行为动机不是好的,因此不是善的行为;C选项中M女士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不可预见,因而不能认为是恶的行为;D选项中T先生的行为没有好的结果,因此不是善的行为;E选项中S女士的行为无意伤害他人,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因此可判定她的行为是恶的。故正确答案为E。
5.(2007年第32题)神经化学物质的失衡可以引起人的行为失常,大到严重的神经疾病,小到常见的孤僻、抑郁甚至暴躁、嫉妒。神经化学的这些发现,使我们不但对精神疾病患者,而且对身边原本生厌的怪僻行为者,怀有同情和容忍。因为精神健康无非是指具有平衡的神经化学物质。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表达了上述论证所要表达的结论?
A.神经化学物质失衡的人在人群中是占少数。
B.神经化学的上述发现将大大丰富神经病学的理论。
C.理解神经化学物质与行为的关系将有助于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心。
D.神经化学物质的失衡可以引起精神疾病或其他行为失常。
E.神经化学物质是否失衡是决定精神或行为是否正常的主要因素。
【答案】C
【解析】题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神经化学物质与行为怪癖者。C选项对这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说明,表达了题干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应该选C。
6.(2007年第34题)小荧十分渴望成为微雕艺术家,为此他去请教微雕大师孔先生:“您如果教我学习微雕,我将要多久才能成为一名微雕艺术家?”孔先生回答道:“大约十年。”小荧不满足于此,再问:“如果我不分昼夜每天苦练,能否缩短时间?”孔先生道:“那需要二十年。”
以下哪项较可能是孔先生的回答所提示的微雕艺术家的重要素质?
A.谦虚。
B.勤奋。
C.尊师。
D.耐心。
E.决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孔先生的叙述可知,他认为:学习微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耐心,如果没有耐心将很难成事。所以应该选D。
7.(2007年第39题)“男女”和“阴阳”似乎指的是同一种区分标准,但实际上,“男人和女人”区分人的性别特征,“阴柔和阳刚”区分人的行为特征。按照“男女”的性别特征,正常人分为两个不重叠的部分;按照“阴阳”的行为特征,正常人分为两个重叠部分。
以下各项都符合题干的含义,除了:
A.人的性别特征不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
B.女人的行为,不一定是有阴柔的特征。
C.男人的行为,不一定是有阳刚的特征。
D.同一个人的行为,可以既有阴柔又有阳刚的特征。
E.一个人的同一个行为,可以既有阴柔又有阳刚的特征。
【答案】E
【解析】题干认为:行为是阴柔或者阳刚的,正像一个人是男或者女一样。选项E不符合上述含义,所以应该选E。
8.(2007年第47题)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如果不使其他某个(或某些)人情况变坏,他的情况就不可能变好。如果一种变革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好,同时没有其他人情况因此变坏,则称这一变革为帕累托变革。
以下各项都符合上述定义,除了:
A.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要他的情况可能变好,就会有其他人的情况变坏。这样的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B.如果某个帕累托变革可行,则说明社会并非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C.如果没有任何帕累托变革的余地,则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D.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使其他某个(或某些)人情况变坏,他的情况才可能变好,这样的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E.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要使其他人情况变坏,他的情况就可能变好,这样的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案】E
【解析】根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如果不使其他某个(或某些)人情况变坏,他的情况就不可能变好。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E选项却把这种必要条件表示为充分条件,所以应该选E。
9~10题(2007年第49~50题)基于以下题干:
人的行为,分为私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后者直接涉及他人和社会利益。有人提出这样的原则:对于官员来说,除了法规明文允许的以外,其余的社会行为都是禁止的;对于平民来说,除了法规明文禁止的以外,其余的社会行为都是允许的。
9.为使上述原则能对官员和平民的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约束力,以下哪项是必须假设的?
A.官员社会行为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平民。
B.法规明文涉及(允许或禁止)的行为,并不覆盖所有的社会行为。
C.平民比官员更愿意接受法规的约束。
D.官员的社会行为如果不加严格约束,其手中的权力就会被滥用。
E.被法规明文允许的社会行为,要少于被禁止的社会行为。
【答案】B
【解析】B选项一定要假设,否则若法规明文涉及(允许或禁止)的行为覆盖所有的社会行为,那么上述原则就不能对官员和平民的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约束力。所以应该选B。
10.如果实施上述原则能对官员和平民的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约束力,则以下各项断定均不违反这一原则,除了:
A.一个被允许或禁止的行为,不一定是法规明文允许或禁止的。
B.有些行为,允许平民实施,但禁止官员实施。
C.有些行为,允许官员实施,但禁止平民实施。
D.官员所实施的行为,如果法规明文允许,则允许平民实施。
E.官员所实施的行为,如果法规明文禁止,则禁止平民实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既然允许官员实施,那么一定允许平民实施。可见,选项C违反这一原则。所以应该选C。
11.(2007年第52题)对行为的解释与对行为的辩护,是两个必须加以区别的概念。对一个行为的解释,是指准确地表达导致这一行为的原因。对一个行为的辩护,是指出行为者具有实施这一行为的正当理由。事实上,对许多行为的辩护,并不是对此种行为的解释。只有当对一个行为的辩护成为对该行为解释的实质部分时,这样的行为才是合理的。
上述断定能够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当一个行为得到辩护,则也得到解释。
B.当一个行为的原因中包含该行为的正当理由,则该行为是合理的。
C.任何行为都不可能是完全合理的。
D.有些行为的原因是不可能被发现的。
E.如果一个行为是合理的,则实施这一行为的正当理由必定也是导致行为的原因。
【答案】E
【解析】根据题干的意思,只有当对一个行为的辩护成为对该行为解释的实质部分时,这样的行为才是合理的。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而选项B却把必要条件看作充分条件,因此就不成立了。选项E则正确地表明了这种关系。所以应该选E。
12.(2006年第51题)脑部受到重击后人就会失去意识。有人因此得出结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肉体一旦死亡,意识就不复存在。但是,一台被摔的电视机突然损坏,它正在播出的图像当然立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正由电视塔发射的相应图像信号就不复存在。因此,要得出“意识不能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结论,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被摔的电视机”这一实例在上述论证中的作用?
A.作为一个证据,它说明意识可以独立于肉体而存在。
B.作为一个反例,它驳斥关于意识本质的流行信念。
C.作为一个类似意识丧失的实例,它从自身中得出的结论和关于意识本质的流行信念显然不同。
D.作为一个主要证据,它试图得出结论:意识和大脑的关系,类似于电视图像信号与接收它的电视机之间的关系。
E.作为一个实例,它说明流行的信念都是应当质疑的。
【答案】C
【解析】人是有意识的动物,而电视机的所谓“意识”也不过是人的意识的体现,从而人的大脑具有的意识与电视机所具有的意识有本质的不同。C选项很好地概括了“被摔的电视机”这一实例在题干论证中的作用。电视机本身不能创造意识,而人脑本身有意识,所以“被摔的电视机”作为一个类似意识丧失的实例,它从自身中得出的结论和关于意识本质的流行信念显然不同。
13.(2006年第52题)思考是人的大脑才具有的机能。计算机所做的事(如深蓝与国际象棋大师对弈)更接近于思考,而不同于动物(指人以外的动物,下同)的任何一种行为。但计算机不具有意志力,而有些动物具有意志力。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Ⅰ.具备意志力不一定要经过思考。
Ⅱ.动物的行为中不包括思考。
Ⅲ.思考不一定要具备意志力。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Ⅰ和Ⅱ。
E.Ⅰ、Ⅱ和Ⅲ。
【答案】D
【解析】思考是人的大脑才具有的机能,所以动物不能思考,即动物的行为中不包含思考,显然Ⅱ成立。有的动物具有意志力,但动物都不能思考,显然Ⅰ也是成立的。对于Ⅲ“思考不一定要具备意志力”,从题干中我们无法了解到底为真还是为假,因为由题干得不出来思考一定要有意志力还是不需要意志力,所以Ⅲ不能确定为真。答案为D。
14.(2003年第42题)图示方法是几何学课程的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使得这门课比较容易学,因为学生们得到了对几何概念的直观理解,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处理抽象运算符号的能力。对代数概念进行图解相信会有同样的教学效果,虽然对数学的深刻理解从本质上说是抽象的而非想象的。
上述议论最不可能支持以下哪项判定?
A.通过图示获得直观,并不是数学理解的最后步骤。
B.具有很强的处理抽象运算符号能力的人,不一定具有抽象的数学理解能力。
C.几何学课程中的图示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D.培养处理抽象运算符号的能力是几何学课程的目标之一。
E.存在着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几何学,又用于代数。
【答案】B
【解析】B选项与题干无关。对代数概念和几何概念进行图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抽象运算符号的能力,至于这种处理抽象运算符号的能力和对数学的深刻理解之间的关系,题干未作断定。题干支持其余各项。题干断定,对数学的深刻理解从本质上说是抽象的而非想象的,这说明通过图示获得直观并不是数学理解的最后步骤,所以题干支持A选项。题干也支持选项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