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昂贵的博弈:汇率战争与大国布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生死诀兮

索罗斯做空英镑的手法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德国、英国双线作战,逼空英镑的同时又在打压德国股市,双方互为因果。

国际炒家的打法也可以这样理解:事先在银行借贷大量英镑,在最短时间内到外汇市场上去全部卖掉,再换成德国马克;同时,做空德国股票市场,让股价偏离公允价值,吸引投资者买入,增强德国资本市场对现金的吸引力。如果英镑被逼放弃固定汇率,索罗斯就可以在外汇期货上获利,更重要的是,英镑价格下跌,索罗斯可以用比卖出的时候便宜得多的价格再“买回”英镑,还给银行。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吹响了对英镑总攻的冲锋号。当天,索罗斯在本土市场抛售了约70亿英镑,英镑汇率直逼生死线1︰2.788 0。在另一线,索罗斯又反方向买入60亿马克,甩出了5亿马克市值的股票。

如果说只是索罗斯一个人在放空英镑、抬高马克,那可能英格兰银行还能应付,毕竟它真的准备了140亿美元。但是,索罗斯调动的是整个市场情绪,带领整个市场都跟他同向操作。也就是说,索罗斯在引发市场的“羊群效应” 。

所谓“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 ,在金融市场上就是指身边人的操作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大势一旦形成,必定将挟裹所有投资者向着一个方向前进。在一个特定的事件中,投资者对特定的情境将失去判断力,完全跟随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在外汇市场上,最可怕的就是形成羊群效应,一旦市场对某个方向产生了认同,任你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挽回。

9月15日当天,仅索罗斯抛售的英镑总额就高达70亿,更不用说跟风而来的天量国际游资和中小投资者。意大利投降还用了3天时间,到了老牌帝国的英镑,不到半天的时间汇率比价就跌到了生死线。

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个小指头,英镑就会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英国的货币体系就会崩溃。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祖先是海盗出身,当然不可能这么轻易认输!在倒下之前,还会有最后的搏命之战。

英格兰银行急红了眼,当日拿出不止140亿美元,而是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谁让你之前放风说140亿美元?同时,英格兰银行两次提高利率,不让对手在金融市场拿到子弹——英镑本币,试图以此来狙击索罗斯和其他国际炒家。

还过房贷的人一定知道利率,看起来不起眼的百分之几是一座大山。在货币市场上,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也是中央银行狙击入侵者的绝招,由于国际炒家都是杠杆操作,提高隔夜拆借利率可以极大地增加国际炒家们的成本,让它们望而却步。

9月15日当天,英格兰银行就用了绝招,一天之内两次宣布提高利率,利率达到了15%的高位(后面我们会发现,在与国际炒家的对手战中,对利率上限根本没有限制,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

外汇是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也是机构的市场,这里几乎没有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很难承担如此高的风险。与股票、期货市场不一样,电话始终是外汇市场重要的交易工具,即使在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一样,交易员也许会在网络上联系买卖,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电话询问。

利用这种交易方式, “神”一般的索罗斯出现了,他亲自给欧洲各大银行资金业务部门打电话,让外汇交易员们抛售英镑。

索罗斯当时已经62岁了,在金融市场以做空著称。这样的人物亲自上场,简单几个电话就在全球外汇市场引发了轩然大波。

为对抗索罗斯,英方推出的关键人物是首相梅杰,希望凭借首相挽回失去的市场信心。但是,梅杰在电视讲话中不断眨眼睛,正是这一细节被国际炒家看出了破绽,此时的梅杰已经不再自信。

英格兰银行做了最后的努力,恳请德国联邦银行降低利率,但再次被“老顽固”拒绝。9月15日19点,英格兰银行宣布弃守1∶2.788 0生死线,承认退出欧洲货币体系,放弃了固定汇率,向索罗斯投降。

在当晚的电视讲话上,英国财政大臣诺曼·拉蒙特(Norman Lamont)面容憔悴,双手始终放在背后,好像自己是一个犯了错准备接受批评的孩子:

今天是一个极度困难、极度动荡的一天,巨大的资金流持续地搅乱了欧洲汇率机制;与此同时,政府决定,只有结束我们在欧洲汇率机制中的成员国身份,才能保障英国的最佳利益……

同一时间,索罗斯一定正在曼哈顿某个地方凝神,直到被助手德鲁肯米勒(Druckenmiller)的电话打断。据说当时这个电话只有一句话: “我们赢了。 ”10月24日,伦敦《每日邮报》 (Daily Mail)获授权公开了索罗斯使用的战术与最终盈利。头版头条上是巨大的黑体加粗标题—— “英镑崩溃,我赚了1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