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郭宪纲
2015年至2016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热点问题除少数进入蛰伏状态外,大部分仍在发酵并影响着世界。同时,一些新的热点问题凸显并冲击地区稳定。新旧热点与地缘政治版图回归传统交织在一起,搅得世界极不太平。
其中,与中国利益最直接的当属持续升温的南海问题。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部分声索国高调示强,希望固化和扩大其既得权益,美日等域外大国出于牵制中国等考量而不断加大介入力度。在保持南海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加大维权力度,开展岛礁建设等。外界对此产生种种不适,以“改变现状”“军事化”“破坏地区稳定”等理由指责中国,美国更是采取挑衅性行动,派舰机进入中国领海之内,中美南海博弈更趋激烈。尤其是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结果公布后,相关国家借此机会加大向中国施压,围绕仲裁案结果的外交和法理斗争激烈展开。
除南海问题外,与中国国家利益最密切的是钓鱼岛问题。为了与中国在钓鱼岛抗衡,自安倍晋三2012年12月就职以来,日本军费结束连续10年下降的趋势,开始连续4年增加。2015年,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2016财年预算,军费再创历史新高,达5.05万亿日元,增长1.5%。2016年3月28日,日本自卫队在距离钓鱼岛仅150公里的与那国岛正式设立“沿岸监视部队”基地,配备可移动式雷达监视系统,旨在24小时监控船只和航空器的活动。同时,2015年日本通过与美国发布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与美国的同盟得到进一步强化。美国为了牵制中国快速崛起对美国亚太主导地位的挑战,对日本借重上升,钓鱼岛问题成为其离间中日关系、巩固美日同盟的筹码。
在紧邻中国的朝鲜半岛,局势也向紧张方向演变。近年来,朝核问题呈现恶化态势,朝鲜拥核的意志和手段进一步增强。2016年1月6日朝鲜首次完成了氢弹试验,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强烈,加大了对朝鲜的制裁。
此外,叙利亚问题、阿富汗问题、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问题仍未看到解决的迹象。伊朗核协议虽然开始实施,但伊朗和美国间互不信任,关系并未真正改善。除了这些原有的热点问题外,也门局势由国内政治动荡,逐渐升级为内战并外溢成地区冲突。围绕也门内乱,沙特与伊朗展开争夺、地区教派冲突更加激烈。还有,发端于中东地区的难民潮涌入欧洲,加深了欧洲的社会矛盾。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创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外交实践中,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得到积极响应,许多沿线国家与中国签署了有关“一带一路”合作的备忘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进行。在应对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坚持通过对话来化解矛盾,解决冲突,标本兼治。
第一,坚持以双边谈判来解决南海争端。在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法庭仲裁结果公布后,中国仍然以“双轨思路”来处理南海问题,坚决维护在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在管控矛盾的同时积极推动海上合作,将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谊之海”。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达成共识,搁置争议,加强合作。目前中国东盟双方正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进程,中方已经明确签署框架协议的时间表,而且还将讨论各国建立热线电话以应对不测事态,这符合中国东盟双方的利益,也符合地区及域外其他国家的共同利益。
第二,坚持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钓鱼岛主权争议。一方面,中国海警船编队在钓鱼岛领海坚持常态化巡航,依法行使主权。另一方面,与日本磋商危机管控机制,双方就尽快启动“海空联络机制”等交换意见,以期缓和紧张局面并达成互信,努力推动中日关系走出低谷。
第三,在朝鲜核问题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大方向,开展穿梭外交,积极劝和促谈,为朝核问题的解决贡献正能量。为了尽快解决朝鲜核问题,中国提出了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谈判思路。
第四,在叙利亚问题上提出了政治解决“四步走”框架思路。即有关各方立即停火止暴,并承诺打击恐怖主义;在联合国主持下,各方开展全面、包容和平等的对话协商,在日内瓦公报基础上尽快出台政治过渡具体安排;加强国际保障,由联合国发挥斡旋的主渠道作用;启动战后重建进程,让叙利亚各方各派看到和平的红利。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赞赏,也越来越获得阿拉伯世界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积极参与解决中东难民潮问题。一是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缓解难民来源国和中转国的人道主义压力和困境;二是大力呼吁通过政治方案解决有关国家的内战和冲突,反对外部势力使用武力干预地区国家内部事务,主张地区国家的命运应由地区人民自己主导和掌握;三是坚持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强调联合国应根据授权有序推进工作,在整合有关国家反对派组织、协调国际反恐行动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国主张解决中东难民潮问题需标本兼治。难民问题的根源是发展不平衡和地区不稳定,除了对难民进行人道主义援助以外,更要有效解决贫困及社会稳定问题,特别是要消除难民来源国的冲突根源。
第六,在阿富汗问题上着眼于未来。中国是阿富汗重要贸易伙伴,对阿富汗主要出口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和纺织服装等,进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但随着阿政局动荡、安全形势趋紧,中阿贸易亦陷入低迷。不过,中阿“贸易相通”主要是着眼于未来。若阿富汗局势好转,其过境运输贸易将迅速繁荣,向东亚、南亚、中亚、中东、欧洲等市场辐射能力亦将得到充分展现,势必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贸易枢纽。
第七,在也门问题上支持联合国及其特使的斡旋工作。中国坚定主张维护也门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也门政治过渡进程。此外,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同时也与也门国内各派都保持有良好关系,又秉持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在劝和促谈、支持联合国及其特使斡旋工作方面,发挥独到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持续向也门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缓解了其国内愈发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当然,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热点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解决,有时还会加剧演化。因此,热点问题需要长期跟踪研究,也需要将形势的新变化及其分析提供给读者。为了这一目的,2014年我们曾撰写《中国大视野——国际热点问题透视》,分析2013年全球热点问题。2015年,我们根据2014年形势的变化,在撰写的《中国大视野2——国际热点问题透视》中增添了四篇分析新热点的文章,更换了四篇趋冷的老热点文章。同时,对保留下来的六篇老热点文章,也进行了内容的更新。
2016年至今,形势又有新变化,我们在本书中增加了两篇文章——《中东难民潮考验欧盟一体化进程》和《也门乱局几时休》。替换了两篇处于蛰伏状态热点的文章,对保留下来的八个原有热点问题,即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朝核问题、叙利亚问题、阿富汗问题、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问题和伊朗核问题充实了最新情况和变化。书名也进行了调整,将“中国大视野”改为“中国声音”。
以上热点问题的发生,有其内在的联系,与整个国际形势的演变密切相关,是由点到面的关系。因此,了解新热点,关注老问题,不仅可以知晓具体事件和问题发生的缘由、过程以及走向,也可以从一个个变化的点到广阔的面,进而洞察世界整体深层次的演变,同时也可加深理解中国应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立场和政策,从中看到中国外交的与时俱进。
出于这样的目的,本书对以上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中国的应对和事态的走向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书中的作者均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功底深厚。他们以普通大众读得懂的非学术性语言来描述问题的起因、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努力,并展望未来,既不花哨也不死板,反映出作者对问题深邃的认识和分析。希望这些介绍和分析能加深读者对当今世界变化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未来国际形势演变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