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会计交叉学科基础理论
第四章 会计交叉学科的概念、对象、性质与特点
第一节 会计交叉学科的概念
一、交叉与交叉学科
会计交叉学科这一概念由交叉、交叉学科和会计三个词组成,因而需要先弄清什么是交叉和交叉学科,然后再界定会计交叉学科。
交叉一词有多种解释,例如:相互渗透,是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相互融合,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部分相重,是两种或多种不同事物之间的重复部分;互相穿过,是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等等。
与交叉学科中的“交叉”相近的解释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前文已讲过,交叉学科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的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新学科。交叉学科这一概念表明:交叉学科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交叉学科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的学科,相互渗透而融合为一门学科;交叉学科是经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中有很多交叉学科,下面以环境经济学为例,说明交叉学科的概念。
环境经济学亦称公害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环境经济学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环境经济学的产生是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分不开的。早在20世纪50—60年代,虽然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人类在极短的时期内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在当时的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仅“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就曾使成千上万的人直接死亡。这激起了社会强烈的不满,同时引发许多经济学家和生态学者重新审视传统经济学的局限性,把环境和生态科学的内容引入经济学进行研究。
在我国,环境经济学是在70年代末期被引入的。我国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从1978年制定《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八年发展规划(1978—1985年)》开始。1980年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的成立,推动了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环境经济学主要是一门经济科学,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其中主要有微观经济分析中的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将生态学、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资源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框架纳入其中。
对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各种不同的认识,例如:“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即经济活动中的污染破坏环境问题和污染及其防治中的经济问题。”“环境经济学就是研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使社会经济活动符合自然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规律,不仅能取得近期的直接效果,又能取得远期的间接效果。”“研究对象是由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所构成的‘经济—环境’系统,研究的侧重点是如何运用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索合理调节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两者之间的物质变换方式,使之符合自然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规律,并使社会经济活动建立在环境资源的适度承载能力基础之上,以便用最小的社会和环境代价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一般是:污染及其防治的技术经济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最佳污染控制水平的确定;环境污染的投入产出分析;等等。或者是:对环境污染造成损失的评估,包括直接物质损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的评估;对环境治理投入所产生效益的评估,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效益,间接的社会、生态效益的评估;制定污染者付费的制度,确定根据排污情况的收费力度;制定排污指标的转让制度;等等。二、会计交叉学科的概念
会计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联系而形成了很多会计交叉学科,下面以环境会计学为例,解析会计交叉学科的概念。
环境会计学亦称绿色会计学,是会计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环境会计学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手段,以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资源的利用与补偿、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会计分支学科。
环境会计学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环境会计学的产生是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分不开的。20世纪70年代,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造成的环境资源恶化的矛盾,开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环境会计学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一文;1973年,马林(J.T.Marlin)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一文,从此,环境会计(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环境问题受到关注;1999年,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组在第15次会议上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环境会计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了环境会计理论。90年代,我国逐渐开展了对“绿色GDP”的研究,进而延伸研究环境会计理论体系。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建立环境会计体系,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满足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2001年3月,我国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这大大促进了我国环境会计(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发展。
环境会计学是一门会计学科,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其中主要有会计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
对于环境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有各种不同的认识,例如:“环境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环境活动,即那些暂时并不直接地涉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环境活动;一类是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即那些直接涉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环境活动。”“环境会计中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统一体。自然环境通常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人工环境是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所建造的生活或劳动的环境。然而自然环境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或者无偿、低价地被占有和利用,导致其恶化。”“环境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损耗是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以及企业生产、储运、销售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超定额消耗。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以及以排污费、罚款和赔偿等形式上缴国家或交由他人用以保护环境。”
环境会计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一般是:环境会计计量,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和环境效益的计量;环境会计的成本核算;环境会计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