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手记(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好稿则是历史的坐标

新闻是记录今天发生的事情,而今天的生活就是明天的历史,现在登于报上的信息,明天就是史料。但是这二者之间却有一个本质的转换。时间是一把大筛子,它要筛掉很多细碎之物,浮屑之尘,只有沉甸甸的东西才能载入史册。我们讨论稿件的“生命力”这个词,一定是指它的明天或后天,就是说这事件能经得起历史的筛选。今天新闻所传播的绝大部分事件、人物将不会留存下去,只有极少数的可载入史册。所以我们不妨从历史角度来预测新闻稿的生命力。

如果一篇稿子,所写的人或事,被历史留存,它就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坐标点,这个事件总是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或者因为是“第一”而具有开创性的色彩,或者因为是“最后”而有句号的味道,也可能是一个转折点,像一个分号。总之,是两个阶段的连续点。我们可以把这种记录称为“坐标效应”,有“坐标效应”的稿子就有生命力。

正如新闻是信息的连续运动一样,历史则是由时间之线穿起来的一连串事件的珍珠,其中那些最具光彩的事件就特别珍贵,特别有标志性。比如,1949年的开国大典,1997年香港回归,这都标志着一个历史阶段的结束和开始。再小一点的,比如1984年我国重返奥运会,许海峰拿到第一块金牌的消息,还有2001年11月,我国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消息等等。新闻记者每天都在追踪这些第一,但历史只能保留那些最大的“第一”。许多在一定时间内还存在的第一,以后就被人们渐渐淡忘。

诚然,记者不是史家,他的第一责任是传播而不是修史,但是当他记录眼前最新发生的事情时,他还要能观照未来,用历史的眼光回看过去,审视现在。历史是奥运会的领奖台,它只要金牌,最低也是铜牌,余皆不要。历史只记录第一,你看一部科学史,都是第一个发现、发明了某事的人,一部社会发展史上都是一些打了第一枪或第一个发表宣言的人。一个记者如果采写到这一类的人和事,就正好是新闻和历史的重合,是当时的轰动和以后的永恒的重合,是易碎品向永久性物品的转化。所以,稿件的生命力,其实就是事件在历史长河中的分量。

历史的记录者和历史的创造者是两条并行的红线,他们都同被历史所记录,一名记者虽不能成为创造历史的英雄或伟人(如果能这样他肯定不当记者),但可以记住他们及他们进行的事件,他和他的稿件可以一样不朽。所以记者总是瞪大眼睛捕追这种百年一遇的机会。机遇虽然少,但总会被有心人撞到。生物学家法布尔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机遇只给有准备的头脑。”必然寓于偶然之中,这也是规律,掌握这个规律,当一个名记者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了。

(2002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