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发展道路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 第一次产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其他国家?

与英国相比,当时欧洲其他国家也具备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的诸多条件,但历史的最终结果是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这对后来的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第一次产业革命没有发生在其他国家?我们下面将针对几个特定国家的情况进行较详细的考察,以期部分地回答这个问题。

4.1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西班牙?

自1500 年以来,大西洋贸易对西欧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许多国家都从事过大西洋贸易且获利丰厚,但工业革命却首先发生在英国,而没有发生在比英国还早从事大西洋贸易的西班牙。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我个人看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逊(Simon Johnson)、阿西墨格鲁(Daron Acemoglu)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宾森(James Robinson)三人合作提出的解释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这三位学者比较了英国和西班牙在大西洋贸易上的条件,他们发现,与英国相比,西班牙在大西洋贸易上不但比英国起步早,而且有许多条件都优于英国。这也就是说,从客观条件看,如果说工业革命能够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也应该能够在西班牙发生。他们发现,西班牙有三方面条件优于英国:首先,西班牙、葡萄牙早于英国从事长距离航海探险,且较早地掌握和拥有了相对先进的航海技术和经验,可以说,这两国是整个大西洋贸易的先行者,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主导甚至是垄断了整个大西洋贸易;其次,由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早于英国从事航海贸易,因而它们率先占领了自然条件优于北美的南美洲,所以这两国比英国有更好的自然资源进行国际贸易;最后,这三位学者认为,帝国主义的发达应当以剥削(殖民地)为手段,越是对殖民地进行剥削的国家,其国力应该是越强;但英国对殖民地的治理以自治为主,只有当英国遭遇战事,英国才会通过有殖民地代表的国会,以决议的方式要求殖民地缴纳特别税费;西班牙的殖民地则没有设立议会,西班牙对殖民地有税收权,殖民地的税收大部分被送回西班牙,因此西班牙相对而言应该比英国更具备产生工业革命的经济实力。

但历史却让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在西班牙,对这种矛盾,这三位学者提出了一套大西洋贸易影响制度转变、制度转变与长期经济发展产生交互影响的良性循环理论,以此来说明工业革命为何发生在英国而不是西班牙。

这三位学者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假说。其一,大西洋贸易对欧洲的经济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其二,大西洋贸易产生的收益能够催化制度转变;其三,制度转变的前提条件与国王和皇室的专制权力的强弱密切相关。这三位学者建立的完整论述如下:大西洋的贸易机会,如果能够与各国国内内生性的制度转变发生良性循环,那么从大西洋贸易中得到的好处则会促进经济成长,催生工业革命, 而各国自身在大西洋贸易发展初期拥有的政治制度,与各国在大西洋贸易后进行的制度转变密切相关。这三位学者把城市化程度和人均国内生产数量这两项指标作为各国在贸易中分工高低的代理变量,并且还收集了15世纪至20世纪的东欧、西欧与南欧的城市化数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进行过大西洋贸易的国家的城市化程度均有过长足发展,没有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国家的城市化程度,例如中东欧国家及地中海城邦国家(例如意大利城邦国家),则发展迟缓。此外,他们还创造了制度指数(institution index)的概念,用以刻画三种制度特征:其一是各国或城邦、皇室或其他特权阶层侵犯商业活动权利的受限程度;其二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程度;其三是允许人们在有利可图的产业中自由经商的程度,这个指数可以作为交易效率的代理变量。这三位学者发现,随着大西洋贸易不断发展,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各国或各城邦对财产权的保护、对特权阶级权利的限制及对自由经商权利的保护都非常明显地增强了,而那些不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城邦则变化有限。同时,他们发现,英国在大西洋贸易之初,对专制王权的限制程度明显要强于西班牙。

英国的议会对王权有相当的约束力,西班牙则恰是王权专制国家,这些差异对改进影响交易效率的制度有明显作用。而这一点意味着,英国在限制王权、保护私有财产(特别是对土地私有产权的保护) 及人们自由经商的权利方面改进的程度要远远地强于西班牙。在进行大西洋贸易后,英国社会中出现了新的富商。这些富商为了保护其既有的财富或为得到更多利益,与原有的王室及特权阶层发生了冲突。英国的代议政治制度对解决这些冲突以及对制度改革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英国社会中同样也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政治经济制度,例如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分离、政党不能够从事营利性事业、企业成立可以自动注册、从事国际贸易不需要经过国家特许(一般民众完全可以自由地从事大西洋贸易)等。这些制度的出现以英国大革命打破了都铎王朝贸易特许垄断权为先导,詹姆斯二世复辟后则又打破了革命后出现的共和国执政克伦威尔的政治垄断,恢复了议会制。但詹姆斯二世却企图恢复王室的垄断特权,英国议会于是从荷兰请来了客籍国王(威廉三世,其妻为英国公主,有英国王位的继承权),发动了“光荣革命”,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新政治独裁,限制了王权的复辟。

大量的历史证据都说明,这一时期,与英国王室有关系的大型贸易公司不断减少,规模也相对变小,而大量与王室无关联、没有特权的人则从大西洋贸易中大获其利,有人甚至富可敌国。这些新富正常交税,并且在国会中有代表为他们发言,因此能够在政治上发挥出相当的影响力,这使得整个新富阶级在人数与影响力上比旧有的等级特权更有优势。另外,社会中出现的新富不再是固定的等级,社会阶级有了很大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大西洋贸易冲垮了英国社会等级制度的藩篱,一般人也能够分享贸易利益,好处不再被国家独占,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而进入上层阶级。这种高流动性进一步深化了分工的演进与贸易的发展,从而引发了亚当·斯密曾经描述的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工业革命也因此首先在英国发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大西洋贸易中产生的新富许多是拥有地产的企业家。他们在自己的产权能够获得保护之后,利用土地取得了资金,这些资金则又是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资本,而这一点同样也就意味着,英国当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包括土地在内的私有产权,让这些土地所有者不但不会成为妨碍经济成长的障碍,相反还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助力。

西班牙从事大西洋贸易却得到了与英国相反的结果。西班牙王室垄断了大西洋贸易的所有收益,当时,除皇室及那些获得特许证的人拥有从事国际贸易的权利外,其他人则均被禁止参与其中。此外,西班牙王室对殖民地拥有税收权,这更加强化了王室的权力与专制地位,造成社会中等级意识更加牢固。与此同时,西班牙王室将贸易得到的好处主要花费在奢侈品或炫耀性的财富上,社会因此不能善用大西洋贸易获得的收益,从而导致社会的流动性不足,贫富差距悬殊。大西洋贸易的好处不能够被一般老百姓所共享,没有新的商人阶级出现,最终也就没有新的制度创新,促进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就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也就不会在西班牙出现。

4.2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于法国?

上述三位学者的观点解释了何以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西班牙,但却不能解释工业革命为什么不能够发生在法国。法国同样是大西洋贸易的积极参与者,也直接从这些贸易中得益。法国大革命前,虽然法国在政治上实行人治,但经济上却非常自由,并且薄赋轻徭,普通百姓也能够分享经济利益;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对专制权力的限制更是甚于英国。因此从理论上说,工业革命既然能够发生在英国,那么更应该能够发生在法国。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约翰逊、阿西墨格鲁及罗宾森对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解释虽然有很多合理成分,但却不够充分。因为他们仍然是采纳“以物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思维来解析社会的,忽略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

其实,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法国的原因是人口。英国特殊的人口再生产方式促进了物质性的再生产,从而最终引发了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欧洲市场、殖民市场及欧洲以外市场不断扩大,棉纺织业因此而获得了巨大发展。水陆交通的大大改善同样也便利了工农业产品和原料的运输,促进了商业繁荣,从而为工业积累了资金。工业革命需要两种人:大量脱离土地的科技创新人员和大量的自由劳动者。但当时的欧洲范围内则只有英国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我们看看英国当时的情况。

4.2.1 劳动力脱离了土地

18世纪30年代,C.唐森德子爵首次把三叶草和芜菁引入大田,改三轮制为四轮制,由此开始了农业革命。农业家R.贝克韦尔则培养出“新莱斯特羊”,开创了改良牲畜之风。农业革命的发生意味着单位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减少。英国国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为此而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从而使农业完全纳入到资本主义轨道。工业革命前的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但到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叶,英国的农业人口则急剧下降到总人口的25%。一方面是人口剧增,一方面是土地对劳动人口需求减少,这就导致大部分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和产业后备军,为产业革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4.2.2 充足的劳动力供给

法国可用的国土面积是英国(含爱尔兰)的1.78倍,法国耕地面积是英国的2.68倍,草原面积却只有英国的69%。1500年,英国人口只相当于法国的25%,但到1800年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已经相当于法国的59%,这意味着法国的人均耕地是英国的1.59倍,人均草原面积却只是英国的41%。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当时法国耕地丰富,一方面没有农业革命的动力,另一方面同时也意味着农民在土地上就可以谋生,根本没必要离家背井、妻离子散地到城市讨生活,再加上法国交通落后,农民仍然被束缚于土地上。圈地运动主要是草原圈地,由于英国草原用地占农业用地的比例高,相当部分的农民是依赖草原的,圈地运动因此可以圈走很多农民;法国耕地多,但草原用地占农业用地比例低,圈地运动圈不走多少农民。由于这些原因,法国工业化的进度远远落后于英国,到1870年,英国只有不到23%的劳动力还在从事农业劳动,但法国的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还接近50%。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都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因而源源不断满足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英国工业的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但要是这些人仍然留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进行创造发明的。这些典型的发明创造包括: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1764年至1767年,纺织工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69年,理发师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童工出身的纺织工人克隆普敦结合两种机器的优点发明了骡机,后被改良成为自动棉纺纱机;1785年,青年牧师艾德蒙特·卡特莱特发明了动力织布机;1769年,仪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则根据前人成果,成功发明了单向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正是在这些发明的推动下,1800年,英国合计拥有了蒸汽机321台,总共有5 210匹马力,但1825年则猛增到15 000台、375 000马力;1825年英国的第一条铁路试车成功。1844年,英国铁路已经长达2 235英里。从这些实际数据可以看出,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得以实施的关键。虽然当时的英国总人口数仍然比法国要少,但脱离土地的自由人员却反而要比法国多出许多。这些自由人员既是工业革命科技创新的主力,又是工业生产所需的自由劳动力。

4.2.3 企业家阶层受限较少

与英国相比,法国企业家们受到的各种传统性限制更大,拥有的经验和创造性更小,自由的活动余地则更少,受到经济和政治结构的约束更多,杰出的企业家也太少。复杂的封建结构和一系列陈旧的价值观念都限制着人们进入到企业家阶层,而这就大大地制约了企业家的绩效,而且还容易使企业家放弃商业业务。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法国的商业贸易和工业生产逐渐落后于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