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小传
周作人(1885.1.16—1967.5.6),原名櫆寿,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岂明、知堂等,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鲁迅先生的二弟。早年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一九〇六年赴日本留学,一九一一年秋回国。一九一三年四月开始在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任教,长达四年。其间,曾被选为绍兴县教育会会长,主编《绍兴县教育会月刊》(后改为《绍兴教育杂志》)。经由鲁迅向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推荐,周作人于一九一七年四月到北京,先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任编纂,后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即后来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一九二五年八月又改为国立北京女子大学)、孔德学校等校任教,并从事新文学写作,在《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晨报副刊》等报刊上发表。一九二〇年四月他参加新潮社,十月被推选为该社社刊《新潮》杂志的主任编辑。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并执笔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他与钱玄同、孙伏园、李小峰等共同发起成立了“语丝社”,创办了《语丝》周刊,并成为该刊实际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一九三〇年五月,《骆驼草》文艺周刊创刊后,他又成为该刊的主要撰稿人。至“七七”事变前,他出版的著作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上、下册)、《永日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看云集》、《知堂文集》、《周作人书信》、《苦雨斋序跋文》、《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等;翻译的著作有《侠女奴》、《玉虫缘》、《匈奴奇士录》、《炭画》、《点滴》、《陀螺》、《狂言十番》、《黄蔷薇》、《两条血痕》、《空大鼓》、《儿童剧》、《希腊拟曲》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作人没有随同北京大学南迁,遂被北大校方任命为留平教授之一,留居在沦陷后的北平。最初他也想靠著译和教书来维持生活,但终于在一九四一年一月至一九四三年二月,出任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职。抗战胜利后,周作人因汉奸罪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一九四九年一月,在南京政府倒台前夕,被保释出南京老虎桥监狱。同年八月回到北京。从此,靠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日本、希腊文学作品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为生。在一九六六年开始的“文革”运动中曾遭受冲击,被红卫兵抄家,所幸重要学术资料都被鲁迅博物馆暂时封存,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一九六七年五月六日,因患前列腺肿瘤不治,在北京病逝。他后半生的著作有《秉烛谈》、《秉烛后谈》、《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书房一角》、《苦口甘口》、《立春以前》、《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过去的工作》、《知堂乙酉文编》等;译作有《希腊的神与英雄》、《希腊女诗人萨波》、《俄罗斯民间故事》、《乌克兰民间故事》、《伊索寓言》、《日本狂言选》、《浮世澡堂》、《古事记》等。周作人身后,经研究者搜集、编辑出版的著作有《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周曹通信集》、《儿童杂事诗》、《知堂回想录》、《知堂书话》(上、下册)、《知堂序跋》、《知堂杂诗抄》、《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周作人早年佚简笺注》、《周作人集外文·四九年以前》(上、下册)、《周作人日记》(上、中、下册)、《周作人文类编》(十卷)、《周作人自编文集》(三十六种)以及《周作人散文全集》(十五卷)等。其中日记只到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此后的日记迄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