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河北教育版《叶芝诗集》修订后记
触目惊心,汗颜无地,一则以忧,一则以喜,这是重新校读旧译,发现不少误译时的真切感觉。旧译有机会重版,得以修订一番,到底是一桩幸事。子曰:“闻过则喜”;“有过,勿惮改”。这次改过,只能说在意义内容上尽量减少了误差,可谓庶几无过矣,但在韵律形式上仍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
叶芝风格典雅,喜用古奥和含义模糊抽象的词语。译文的风格当然反映译者写作的措辞习惯,但我在风格上也有意识地向原文平行靠近。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我所译叶芝与所译其他诗人,例如阿米亥的作品,在风格上是有所不同的。叶芝的句法复杂,但又与韵律体式巧妙地重合一致;译文首先要把逻辑关系捋顺,然后依据汉语的韵律重新安排分行和押韵,的确很难讨巧。
有论者说:翻译水平的高低,归根结底决定于译者的能力大小。诚哉斯言。这能力应该是综合的,不仅包括两种语言的知识和训练,还包括各方面的素养和翻译实践经验。还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能够自行发现和改正错误,就说明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了,用叶芝的话讲,起码是智慧“随年岁长进”了。此外,还有翻译方针的作用。译者是以忠实于原文为第一原则呢,还是不顾原文,而以译文的华美,甚至超越原文为目的呢?方针指向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故我在实在无法照顾韵律的时候,决不轻易以辞害义,只好暂时依义译出而已。
努力后仍达不到要求,只能怪自己功力不济,除了态度不够认真,偶有疏忽之外,再无别的借口。
拙译于1994年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初版,题为《叶芝抒情诗全集》;1996年重印过一次;2000年由台湾书林出版公司出版英汉对照的繁体字选本《叶慈诗选》,内容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但经过了一次选择和修润。此次全面修订,保留了“全集”的全部内容(除略去英文目录之外),对照原文逐首诗做了修改,原译序有所改动,增补了不少注释。限于学力和时间,目前质量只能及此,倘再有机会,当再做改进。
傅浩
2002年2月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