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区域化党建发展情况
海淀区党建发展成就与进一步提高党建水平的思考[1]
祝彦[2]
一 十八大以来海淀区党建工作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伟大旗帜,全党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各级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3],扎实抓好党建工作。从区块来划分,党建工作可以分为两个大块,一个是农村党建,一个是城市党建。它们构成了大党建。我们党历来重视城市党建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之后,仍然一如既往地重视城市党建。2017年7月19日,经党中央批准,专门召开了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到会做了讲话。他回顾了我们党重视城市党建的历史,城市基层党建伴随着城市改革发展,经历了不断探索的过程。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基层党建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居委会党建”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党在城市基层居委会设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二是“社区党建”阶段。1986年,引入“社区”概念,基层党组织建设转向“社区党建”。三是“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按照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上海率先进行探索,中组部总结推广了上海的经验。各地也不断加大创新探索力度。
正是在以上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海淀区委高度重视辖区党建工作,把党建作为区委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性地抓党建,以抓党建为基础,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开拓思路,创新党建“合伙人”理念
1.提高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视度
积极改革与创新党建工作新型模式,弥补传统工作中的不足,正确解决党建工作与党建单位的创新关系,党建工作要以强化实绩考核,树立干事导向为指导思想,不仅要积极引导党组织创新理念,而且要提高支持力度。例如,在经费与人员等方面的支持,考核体系中要纳入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要加强党建创新工作的示范,积极引导党建工作创新。
2.丰富区域化党建内涵,推进高质量党建
着力提高“自选动作”与“规定动作”之间的融合水平,调动区域化党建工作创新积极性。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把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作为推动责任落实的重要抓手。在范围上,从区街村纵向贯穿向各行业系统横向延展;在内容上,从组织部“一家唱戏”的“小党建”向齐抓共管的“大党建”转变,形成覆盖全面、内容完备、操作规范的述评体系。
3.扎实推进党建“合伙人”理念的落地,完善实际举措
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中,针对驻区单位反映的实际问题分类建立台账,通过专题会研究、专项会部署、现场会推进等措施,由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牵头推进、协调解决。发挥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类单位和组织的共建共治作用,共同促进区域发展。
(二)持续推进,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机制
1.立吹哨报到工作专班,建立海淀区区域化党建“1+N+T”议事制度
“1”是指街镇地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N”是指区委、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在街镇设立的,具有区域性的治理、管理等议事协调机构;“T”是指具有街镇地区特色、对街镇地区发展有影响力的议事协调机构或地区协会组织等。
2.建立区域化党建“三级协办”和“三项清单”制度
整合区、街镇、社区(村)各类单位和组织的服务资源,及时解决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问题。“三项清单”具体是指服务资源清单、服务需求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
3.建立“三级平台、六个机制、五项保障”的“365”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全年365天全时段共建共治。全区的29个街镇和619个社区(村)已经全部建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利用驻区科研院所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实施科技文化惠民工程,与学区、高校联手共建“街区街校大平台”。目前,29个街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别由区四套班子党政领导担任主任,243名街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所联系的社区、村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
(三)上下联动,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制定《海淀区街道(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议事规则(试行)》,对议事原则和内容进行明确。根据工作实际和不同阶段,各系统党(工)委结合自身工作定位,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督促本系统基层党组织主动开展或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落实区、街道、社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决策、研究、执行、监督”四位一体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明确街镇党(工)委的领导决策职能、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议事职能、地区管理委员会的执行职能、地区民主管理和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发放区域化党建工作倡议书,提出“五个一工程”,即共建一个平台、共构一个关系、共造一个联盟、共强一个优势、共谱一个乐章,引导各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党建“合伙人”平台,不断深化地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融入科技,不断提升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成立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码上办”“一站式”服务。海淀区人社创新服务“码上办”综合服务平台日前上线,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开发了大厅预约、登记受理、审批办理、智能咨询、服务引导等功能。强化农村、社区、窗口服务单位的“一站式”窗口服务,认真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服务代理等制度,提高服务效率。按照“一窗受理、快速处理、上下联动、全程服务”的要求,依托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站),设立便民服务代理点和志愿者服务工作平台,方便群众办事。坚持管理重心下移、服务资源下沉。探索建立互联网+党建服务工作模式,将面向居民群众的社会管理相关职能下沉至街道,并在街道设立派出机构,派驻工作人员,强化街道组织协调、综合执法的职能。利用大数据平台强化双向服务志愿服务。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探索在辖区内开展党员统一活动日、联合党课、党员奉献日等活动,推动街道、社区和辖区单位双向服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四)做实做细,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
1.创新党建体制机制
为深入贯彻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海淀区委探索形成了就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意见。并在实践中予以运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制定实施推进党建引领街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案
2018年3月22日,海淀区委常委会召开第70次会议,研究《海淀区关于推进党建引领街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地区鸣笛、家家出力”的工作方案》。2018年3月23日,海淀区召开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地区鸣笛、家家出力”工作方案部署会。会上,区委组织部部长周志军同志传达了市委关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的有关精神,对《海淀区关于推进党建引领街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地区鸣笛、家家出力”的工作方案》做了部署。
3.抓好干部培训
2018年3月22~23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在顺义区委党校举办全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试点街乡专题培训班,海淀区试点街镇党(工)委书记、区委组织部等11家主责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
4.抓好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地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议事协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相关要求,海淀区委组织部于2018年11月20日牵头制定了《海淀区区域化党建“1+N+T”议事制度(试行)》《海淀区区域化党建“三级协办”工作制度(试行)》《海淀区区域化党建“三项清单”工作制度(试行)》3个配套文件,下发给基层各党组织,为各级党组织抓好党建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持。
二 2018年海淀区党建创新发展成就
经过6年多来坚持不懈抓党建,海淀区不仅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而且通过创新探索党建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璀璨的成就。
(一)区域化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像一朵花儿绽放在海淀区的大街小巷
区域化党建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主战场,更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能量场。“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共治共享、改善民生”,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正在为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汇聚澎湃力量。通过区域化党建工作,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瓶颈。区域化党建是我们党根据社会变迁实际,对条块之间、体制内外的党建资源进行横向再组织化的一项重大工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迫切需要适应新时期基层党建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通过党建整合区域资源,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不断巩固党在城乡基层的执政基础,这是推进海淀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实海淀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及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功能定位的应有之义和形势所趋。
面对区域化党建运转不灵,融合不足、功能不显等瓶颈,海淀区委并提出了创新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工作模式,“三创新”的区域化党建理念,内强堡垒、外强服务。具体做法有创新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机制、良性互动的合作共管机制、创新工作模式。通过以上工作方式方法的实践,最终达到凝聚党心民心的效果。一支支队伍沉到基层“认亲”,一名名党员与群众牵手结对,让群众时时触摸党建脉搏、感受党建温度。例如,万寿路街道办事处机关17名科室负责人按照“双报到”“双联系”的要求,来到17个社区任网格书记,践行党员“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区域、奉献在岗位”的“双联系”“双报到”承诺。再如,上庄镇有6支党员便民服务队走近群众,一个电话、一个召唤、一个需求,让“一叫就到”成为服务队品牌标识。快捷服务、贴心服务,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零距离”。
全区数十家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60多个商务楼宇中心站为区域党建构建多用途综合服务阵地;“互联网+”党建概念让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成为便捷化信息服务平台;共创共建通过整合职能部门力量,聚焦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重点领域,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的公共服务直达模式让党建惠民真正开花结果;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团队让“马上就办”响彻基层……区域化党建成效就是绽放在群众脸上的满意笑容。
(二)创新性提出“地区鸣笛、家家出力”区域化党建工作思路
海淀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统筹整合,将区域内丰富的驻区单位资源优势转化为地区发展优势。依托各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搭建起区域内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两新”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议事协调平台,推动各领域和各单位党组织协商共治、资源共享,共议区域发展;深入挖掘“吹哨鸣笛”工作内涵,推动街镇与职能部门紧密对接,实现“条块结合”,形成工作合力,解决基层一线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强化“四个服务”,制定“三级协办”机制,进一步解决突出问题,为驻区单位、地区百姓提供服务,打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创新合伙人关系,找准属地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利益的契合点,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双向沟通、双向服务、双向互促,增强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的内生动力;发挥好组织优势和服务优势,鼓励广大驻区单位党组织以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为依托,围绕双方需求,沟通研究重点难点问题,敞开胸怀拿出服务资源,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强化工作实效,实现相互服务、互促双赢,共同推动海淀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挖掘新动力、构建新形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不断创新非公企业党建机制,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创新品牌
在推动区域化党建的过程中,海淀区不仅取得了宏观的成就,而且还在微观层面形成了许多板块式的经验。
1.新奥特党委
北京新奥特集团是广播电视领域的民营高新科技企业,长期以来,新奥特集团党委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摸索和总结出“四个争做”,即争做科技创新推动者、企业决策参与者、企业文化建设者、政治思想工作引领者,把服务企业发展融入党的建设中,坚持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步推进。
2.东华软件党委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是一家以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AI产品为主要业务的民营企业。公司党委坚持“企业并购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就辐射到哪里”,确保“支部建在连队、堡垒立在一线”。针对公司员工与国外接触比较多、容易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的实际,党委坚持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宣传教育作为党员、员工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深深植入企业文化,转化为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
3.高能时代党委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环境技术研究和提供污染防治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党委围绕着“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员工”的工作主旨,卓有成效地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4.大北农集团党委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高科技企业。集团党委成立以来,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着力发挥行动的宣言人、成功的创业者、大北农发展的护航队三大功能,围绕企业“创新驱动、人才强企”战略启动实施了“三培三百”工程,即把100名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100名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100名技术骨干培养成专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作用。
三 进一步提高海淀区党建水平的对策建议
怎样进一步提高海淀区党建科学化水平,这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就目前来讲,海淀区主要进行的是区域化党建和非公党建两个大板块的推进。在此过程中,“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地区鸣笛、家家出力”则是贯彻市委统一部署的一个创新性举措,目的就是创新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使之上一个新台阶。在此前提下,本报告主要探讨的是如何深化区域化党建和非公党建两个领域板块的创新工作,应对复杂情况,解决面临的问题。
(一)从宏观上统筹资源,深化区域化党建发展格局
1.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街道、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任务中,海淀既要疏解功能“减人”,又要创新发展“添秤”,街道、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功能。
(1)从强化街镇党(工)委统筹协调功能的实际情况看,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无论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无论楼宇还是非公企业,都要落地在街镇。在区域化党建中,街镇党(工)委是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只有街镇党(工)委坚强有力,才能有效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2)把社区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社区工作,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实施。比如,群众的医疗、生活、环境、治安等问题,这些事社区做好了,群众就满意了,社会就和谐稳定了。社区党组织是离群众最近的一级组织,把社区党建工作抓好,党的各项任务才能真正落实落地。
(3)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需要上级党组织给予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练内功、强筋骨、长本领。
2.着力解决当前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当前海淀发展日新月异,党建工作也要有新认识、新谋划、新探索。要深入研究基层区域化党建的重点难点,紧紧抓住影响整体效应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推动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推进全区区域化党建工作互联互动。一要凝聚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共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各个系统、各个领域、各个单位看上去各自独立,但在本质上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联结。这是实现共驻共建、互联互动的基础和起点,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都是基层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共同担负起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海淀发展的责任,这种理念要在全区各领域党组织扎根,形成自觉。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破除各自为政障碍,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无论是大机关还是小单位,都要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下,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二要坚持条条和块块双向用力。从全区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看,块块管理和条条管理共存。往往是块块管不了条条,条条融不进块块。特别是垂直管理的行政单位,块上管不了、条上抓不透,导致条块之间缺乏协调性、协同性,有时甚至互相矛盾、互相掣肘。区工委要在推动条块结合上,坚持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管理重点企业,双向评价干部。区属职能部门对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负有双重责任,要主动融入属地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块块负起统筹责任,把辖区内各类党组织纳入职责范围,形成“一盘棋”。三要建立开放性的互联互动纽带。海淀在开放中发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也必须在开放中加强。要有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胸怀,在开放中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共驻共建、互联互动。
(2)统筹推进“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从总体上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他们既不同于其他驻区单位,也不同于居民社区。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抓手在楼宇,商务楼宇是“竖起来的社区”,要先建立楼宇党组织再向楼宇内各单位延伸。可以把一座商务楼宇视为一个单位,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楼上”,先把楼宇党组织建起来,由楼宇党组织推动入驻单位建立党组织。
(3)推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广泛运用。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了,抓党建工作,要与时代同步,与科技同行,使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党建工作“新的装备”,使党建工作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色,充满时代活力。
(4)切实加强对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域化党建工作是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政治性强,责任重大。全区各级党组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责任。街道(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联系区领导兼任,要逐步形成地区事务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管理的工作格局。
区域化党建工作,既涉及体制内又涉及体制外,既涉及传统领域又涉及新兴领域。要注意把握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融合性、差异性等特点,推动区域化党建从基层自转走向上下协同用力,从局部推进走向整体推进,从自我封闭走向开放融合,从简单粗放走向精准发力。[4]
(二)积极创新,继续完善破解非公党建“三难”问题的有效方法
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史,同时也是非公党建工作的实践史。“围绕企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企业发展强党建”是海淀区非公党建的历史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立足现实和实际,要破解当前非公领域党建“三难”问题,重点是抓住以下关键点。
1.做好顶层设计
要实现责任全覆盖,目标再聚焦,任务再明确,资源再整合,切实把中央到市委、区委关于非公党建的要求层层传导到基层,落实在基层。以海淀区为例,区委高度重视非公党建工作,每半年专题研究,并先后印发系列指导性文件。区委以区域化党建为依托,建立了行业系统“条”的管理与街镇党(工)委属地“块”的管理相结合的非公党建责任体系,并将开展非公党建工作作为系统和街镇党(工)委班子年度考核和书记年度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为破解党组织覆盖问题,海淀区委没有就覆盖抓覆盖,而是立足实际,一方面以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积极推动组建独立党组织;另一方面积极依托大学科技园、行业协会、商务楼宇工作站、重点街域等,建设由园区和街镇党工委主导的党建管理孵化平台,实现了“建好平台聚党员”的目标,非公党组织组建数和吸纳的非公党员数逐年快速上升。
2.强化支持保障
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和有效工作,必须依赖上级党组织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海淀区为此专门设立了每年300万~500万元的园区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并由财政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年度工作和活动经费、新建立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连续两年的启动经费予以保障。在阵地建设方面,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中关村红创空间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并在各街镇打造了“红帆”“甘红驿站”“希望之光”等20余个区域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同时,把扩大非公党建“两个覆盖”与对企业的政策支持、评优评先等捆绑挂钩。比如,在政府采购,“两代表一委员”和工商联委员推选,办理工作居住证,申请人才公寓,人才引进进京指标,协调解决子女入学,评选劳模和三八红旗手等称号时,都将企业是否成立党组织,是否支持党组织的工作作为重要参考因素,进一步为非公党组织的建立和开展工作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3.坚持服务导向
必须始终将服务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抓好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企业发展和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从海淀的实践看,区、处两级领导干部都建立非公党建联系点制度,每名区委常委和党员副区长至少联系1个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把解决问题和培育典型相结合。同时,持续开展以“党建创新促企业发展”为主题的党建创新示范项目评选活动,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攻坚克难,得到了企业管理层认可,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
4.抓好骨干队伍
要抓好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队伍的选育工作,他们是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主力军。以海淀实践为例,提倡符合条件的党员出资人、董事长担任企业党组织书记,对非公企业书记或党务工作者按照一定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建立了制度化培训机制,坚持“书记进高校”,连续4年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对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方面,选聘310名离退休干部进驻楼宇担任专职党建指导员,招录80名年轻骨干充实园区平台为高科技企业服务,在每个社区(村)明确要有1人专职抓非公党建,实现各类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参照社区工作者待遇“同工同酬”,每年都开展专门培训,确保“有人管事”。
5.创新工作方法
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要注重从严治党的要求与非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实现形式和效果的统一。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探索了重点培养、联合培养、委托培养、双向培养、“火线”培养、网络培养等多种适应非公企业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海淀园工委早在2001年就建立“红色中关村”网站,成为全国第一个运用互联网开展流动党员工作的网站。
6.注重示范引领
要加大经验总结和典型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巩固先进、推动一般、带动后进。近年来,在非公党建领域,海淀区委先后树立了启明星辰公司党委、四方电气公司党委等一批全国、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树立了时代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王小兰,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周儒欣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典型;树立了用友软件公司总裁王文京、佳讯飞鸿公司总裁林菁等一批“党建之友”典型,并持续开展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创建活动,使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较好地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非公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5]
[1]本报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其事例均是基于真实的实践,因此本报告不同于一般科研成果注重“原创”,而是立足于对党的政策贯彻的解读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由此,本报告阐述的观点和引用的事例经验,均是来自海淀区委的文件和有关部门单位、街道社区的总结材料,有的加了注释,有的可能未注释,在此一并说明,并致谢意。
[2]祝彦,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毛泽东思想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毛泽东思想。
[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第94页。
[4]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区长于军在区域化党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2017年9月。
[5]刘勇:《非公党建的“三难”问题及破解对策》,未刊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