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6]〔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7]张宇.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及其从经典到现代的发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3):1-26.
[8]史密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世界市场的地位[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2):162-182.
[9]〔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0]〔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11]〔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2]〔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5]〔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6]〔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7]〔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8]〔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9]〔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0]〔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1]商品(国际)价值总量,是同一劳动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国际)价值量,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是相同的”。
[22]〔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4]所谓“个别”,在国内市场上代表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代表国家。
[25]〔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6]〔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7]〔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8]〔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9]〔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0]〔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1]〔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2]〔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4]〔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5]〔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6]〔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7]这里只讨论国际价值的质的规定,并不展开讨论国际价值量的决定。
[38]箭头符号,表示等价交换,即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相对于等号而言,更加直观。其中,双箭头表示可以逆转的等价关系,单箭头表示不可以逆转的等价关系。
[39]〔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0]若按国际分工各行业的劳动份额的比例不协调,世界市场会在利润率变化的引导下自行调整。比如,在生产过剩的行业,资本家主动破坏生产力,通过积极制造世界经济危机来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国际化的均衡发展。
[41]〔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2]〔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4]〔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5]〔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6]〔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7]〔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8]〔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9]〔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0]〔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1]张宇.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及其从经典到现代的发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3):1-26.
[52]史密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世界市场的地位[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2):162-182.
[5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4]〔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5]〔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6]〔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7]〔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8]〔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9]〔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0]〔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1]〔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2]〔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