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结论
第一,马克思提出的国际价值思想引起学界长期而激烈争论。具体来看,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依次是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国际推广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分流时期,以及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国际推广时期。其中,20世纪90年代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国际价值研究失去了理论兴趣,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进入21世纪结合经济全球化的新经济条件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掀起了研究国际价值理论的新高潮。但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不足,而且,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分歧。
第二,关于国际价值的质即国际价值实体的分歧是国际价值是否由世界劳动决定。主要形成虚构论、先验论和拥护论等三种基本结论。具体来看,虚构论认为国别劳动不能在世界市场上实现平均化来形成社会必要劳动,即世界劳动,所以反对世界劳动决定国际价值实体;先验论将世界劳动作为先验存在的客体神秘地决定国际价值实体;拥护论则强调只要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形成世界劳动,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世界劳动存在的充要条件,从而支持世界劳动决定国际价值实体。但是,先验论和拥护论尽管认同世界劳动决定国际价值实体,却没有严格论证国际价值实体的世界劳动本质及其决定条件。
第三,关于国际价值量的决定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第一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单独决定模式,先后又出现分别基数赋值法、加权平均法、算术平均法和劳动强度法等四种具体方法,但是,都存在一定的逻辑矛盾,重要的是,没有纳入第二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既无法说明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的数学关系,两种含义的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在国际价值量决定中的不同作用,以及世界市场对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影响等理论问题,也不能有效地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国际运行中的实际经济问题。二是两种含义的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模式,虽然强调了第二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进一步推导出国际价值量的一般表达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世界市场的作用。
第四,国际价值转形的基础是价值转形,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价值转形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以至于学界一方面 “无暇东顾”国际价值转形问题;另一方面也渐渐失去了理论兴趣,甚至部分学者肯定国际价值却否定国际价值转形,或者极端地直接批判国际价值的虚构性。
总体来看,国际价值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国际价值的质和量的决定两个问题,诚然,国际价值转形也不容忽视。进一步讲,关于国际价值的质和量的讨论存在严重分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以世界市场上资本和劳动力的非自由化流动为前提条件,强调价值规律的“重大变化”。或者说,“重大变化”的价值规律影响了决定国际价值的质和量的变化,即世界劳动是否决定国际价值实体,世界必要劳动时间能否形成,以及如何决定国际价值量。实际上,在世界市场上价值规律也存在其他的“一般变化”,但是,价值规律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其存在的基础、条件和基本关系等本质特征保持“不变”。所以,在世界市场上价值规律未发生质变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价值逻辑论证世界劳动决定的国际价值实体存在性,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国际价值量及其变化,从而提出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际价值量的基本原理,并用来解释资本主义国际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