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南地区的多样性
中国西南地区位于西南亚与东亚、东南亚与北亚的十字路口,是古代南亚恒河文明与东亚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东南亚雨林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汇地。如此特殊的地域,有其突出的特征,多样性即为其显著特征之一。
中国西南的多样性表现于自然和人文的方方面面。
1.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环境是纬度、地貌、气候、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综合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西南地区位于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世界屋脊”向第三级阶梯低地过渡地带,海拔高程从六七千米渐次降至不足百米,落差十分显著。区内分布有盆地、河谷、丘陵、草原、低中高山山地、纵横峡谷、高原雪山,地貌极其复杂。该区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交叉控制,加之纬度地势等的综合作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所有气候类型一应俱全。该区有“亚洲水塔”之称,境内水系发达,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珠江、岷江等大河纵横奔流,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众多湖泊散布其间。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形态各异、尺度大小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如云南从热带到高山冰缘荒漠等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共计14个植被型,38个植被亚型,474个群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是全国乃至世界生态系统最丰富的地区。[1]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们各具形态,生生不息,演绎着共生共荣的自然史。
2.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又称物种歧异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西南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例如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各类群生物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50%,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2]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地,其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25%的动物种数。又如被称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绿色王国”的云南西双版纳,有高等植物4000~500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6;有脊椎动物539种,鸟类和兽类种数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3]清末至民国年间,西方传教士等在中国西南采集动植物标本数量之巨也颇能说明问题。1868~1870年,法国传教士谭微道到四川采集植物标本1577种带回巴黎植物园培育;传教士赖神甫在1882~1892年的约10年间曾为法国巴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大理洱海周边及邓川、宾川、鹤庆、剑川、丽江等地采集植物约20万号,含4000个种,其中2500个种是从未记录过的新种;英国海关官员韩尔礼自1882~1898年曾在西南多地海关任职,在宜昌、蒙自和思茅任职期间曾采集植物15万号,约5000种,送往欧美各国培育。[4]
3.民族多样性
当代西南民族,按国家认定的类别,贵州有世居民族18个,四川有1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2个,云南有26个。追溯当代西南民族的来源,最早有氐羌、百濮、百越等几大古老族群,而后相继有汉、苗瑶、蒙古、回、满等族群进入,形成了集聚与杂居并存的分布局面。而无论是从族群“集聚”看,还是从“杂居”看,都存在“生态位”的划分和选择。从平面分布看,百越系的傣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等大都分布于较低纬度地带,氐羌系的白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景颇族、普米族等分布在该区中高纬度地带,同为氐羌系的藏族分布于该区纬度最高的地区。从垂直分布看,百越系的民族大都分布于海拔七八百米以下的盆地河谷地带;氐羌系和苗瑶民族以及汉族大都分布于海拔八九百米至两千米地带,藏族、珞巴族等则分布于两千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带。[5]为什么会产生平面和垂直的交叉分布?适应性选择应该是主要原因。百越系族群发源于热带,对湿热环境较为适应;氐羌系族群、苗瑶族群以及汉族等发源于寒温带,通常喜欢选择纬度或海拔较高的凉爽地带生存,即使迁徙到低纬度地带,也大都居处山地而很少深入低地。族群垂直分布,不同族群居于不同的生态位,分散了人口压力,平衡了自然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为争夺资源而发生的矛盾和战争。中国西南乃至相邻的南亚和东南亚山地,被西方学者称为“左米亚”山地。斯科特著名的《逃避统治的艺术》一书,极力主张该区山地民族的迁移及其生活方式的选择均出于“逃避统治”的考量,即完全是“政治适应”的策略。[6]斯科特的观点有其一定的依据,不过显然太过绝对。在笔者看来,更多的资料支持却聚焦于“生态适应”,这是较“政治适应”更为普遍的现象。
4.文化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源于族群多样性。在西南各民族中,不难发现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所有采集狩猎农耕畜牧类型、所有原始传统的交通方式、所有原始传统的聚落形态和民居建筑、所有原始和传统的食物加工方式、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原始和传统的民族服饰等。在进化论主导的时代,该区被认为存在着世界罕见的“前资本主义诸种社会形态”,因而被视为“社会发展的活化石”。其实该区众多族群及其支系大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组织、制度和风俗习惯,传统的社会形态远远不止进化论所划分的原始社会、农奴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几类。除社会形态之外,文化多样性还体现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字古籍、节庆祭祀、诗歌传说、歌舞戏剧、文学艺术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