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和区域研究(第4卷/2019年第1期/总第7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到石油净进口国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如煤炭等),也是能源消费大国(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石油生产上打了一个翻身仗,根据中国地质学家创立的“天生盆地必有油”的地质学原理,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中国地质人和石油人在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吐哈盆地、二连盆地、渤海湾盆地、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江汉盆地等发现了大油田,打出了世界级的油井,加上沿海油田的探明和开发,中国从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1993年由石油出口国一下子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长,现已居世界首位,加上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起伏不定——低至9美元一桶,高至超百美元一桶,中国的能源战略(包括战略储备)、能源安全和能源外交被提上日程。

我国的石油战略采取“稳定东部,开发西部;东部挖潜,西部发展;海洋开拓,陆海并进”的方针,同时提出“立足国内,瞄准世界,走出国门,实现能源格局多元化”。在我国进口石油中,大约45%来自中东,33%来自非洲,4%来自亚太,10%来自俄罗斯,5%来自中亚。除了俄罗斯及中亚外,其中85%以上都必须通过海上运输才能获得,而海上运输必须从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我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全长1080公里,每天通过这一海峡的140多艘船只中,近60%是中国船只,且大部分是油轮,其战略意义可想而知。美国的一些狂人放话,必要时对马六甲海峡进行封锁、切断,其用意是非常明白的,因此“马六甲困局”这一概念频频出现在各种论坛和媒体,如何解套这一困局?一是建设强大海军来保卫我国能源的海上运输安全,二是寻找陆上能源通道,避开海峡,三是建设另一条海上通道(如泰国的克拉地峡)。现在第一个、第二个方案正在实施中,且已初见成效,第三方案尚在论证研讨中。关于经陆上通道输送油气已建或在建有四条,涉及中亚、俄罗斯、缅甸及巴基斯坦。东海及南海油气资源的探明使我们对未来能源的自给自足充满信心,但这又必须有积极的能源外交相配合,有强大的海军来保护。

据专家测算,受“美丽中国”“蓝天保卫战”“能源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诸多因素驱动,预计到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至少突破3000亿立方米,到2050年至少突破5000亿立方米,到204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将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4%。天然气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到2020年也将位居第二。所有这些信息表明,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仍有增长空间,中国对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上升空间更大。这将是我们思考中国经济增长、能源外交运筹、能源战略实施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