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本章小结
本章应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抽样调查数据,对人口发展形势尤其是老年人口变动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考虑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着力分析各出生队列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率变动情况,提出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参数假设,应用年龄移算法对未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为进一步开展养老资源供需平衡研究奠定基础。
一是以历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老龄化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认为,全国人口发展存在以下三大特征。①人口年龄结构经历了先年轻化、后老年化的发展过程。劳动年龄人口逐渐老化,生育高峰期出生队列人口也开始步入老年,传统上认为的拥有大家庭和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人口结构将不复存在。②老年人口增长最快,并呈现高龄化趋势。老年人口规模快速增加,2015年已经突破2亿人,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相伴而行,高龄老人更需要医疗护理和社会照料,对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依赖性更强。③老年人口在社会经济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老年人健康状况随年龄增长而变差,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偏弱;低龄老人主要生活来源是劳动收入,高龄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是以人口预测分析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未来老年人口规模结构进行定量研究。分析认为,未来人口发展将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①老年人口将大幅增长,高龄老人是21世纪上半叶老年人口中增速最快的群体。老年人口将经历2016~2035年的快速增长阶段和2036~2050年的平稳增长阶段,2050年时将达到4亿人以上。②人口老龄化水平快速上升,2050年达到重度老龄化程度。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进程已经启动,人口老龄化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将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而且,2017~2028年是人口老龄化水平加速上升时期。③老年人口抚养负担逐渐加重,2050年时平均1.67名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名老年人。全国老年抚养比将从2016年的24.73上升至2050年的59.94,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并且自2025年开始,被抚养对象由以少儿人口为主转变为以老年人口为主。
三是调整生育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面对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需要经济社会政策和人口政策综合配套统筹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不能仅寄托于提高生育水平。近期和中期只能以经济社会发展去适应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基础,而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让人口老龄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提高生育水平不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情况下,发挥老年人余热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开发低龄老人人力资源,推迟退休年龄,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率和社会活动参与率,不失为一项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优选择。
根据人口预测结果,我们还可以计算得到不同年龄段人口规模变动情况,通过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变动情况推算得出就业人口规模以及养老基金缴费收入,通过未来低龄老年人口受教育年限可以推算延迟退休将给退休金支出和老年人力资本带来的正向效应情况,这些将为研究和解决养老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奠定基础,这将在后续章节进行详尽分析和讨论。
[1] 增速=(当年量-上年量)/上年量×100%。
[2] 老年抚养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100;少儿抚养比=0~14岁少儿人口/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100;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
[3] 乔晓春、任强:《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第3期。
[4] 桂世勋:《关于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5] 邓飞:《生育政策调整的时机不能再延误》,《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10月23日,第B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