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五年历程的回顾与分析:国外智库论中国与世界(之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和经济影响

Michael J. Green[1]

原文标题: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Strategic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for the Indo-Pacific Region

文章框架: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既不是纯粹的军事项目,也不是纯粹的商业项目,而且中国的整体做法可能正在演变;中国最近签订了在皎漂(Kyaukpyu)开发一个深海港口的合同,并在附近的一个经济特区(SEZ)开发了工业区;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来增强影响力的国家;中国正走在其他崛起大国的传统之路上;专家回顾了“四方安全对话”的历史。

观点摘要:

1.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既不是纯粹的军事项目,也不是纯粹的商业项目,而且中国的整体做法可能正在演变。2013年,中国公布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其作为促进东南亚、大洋洲、印度洋和东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发展倡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海上路线,“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发展整个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旨在增强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为了满足印度-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大多数国家都对中国提供资金的机会表示欢迎。迄今为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沿岸国家,特别是港口发展项目。

2.中国最近签订了在皎漂(Kyaukpyu)开发一个深海港口的合同,并在附近的一个经济特区(SEZ)开发了工业区。皎漂也是通往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省会昆明的一条输油管道和一条天然气管道的终点站。这些项目反映了中国方面的一个努力,即通过马六甲海峡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赖,而在皎漂的深海港口也可以帮助中国发展内陆省份。斯里兰卡在2017年12月将汉班托塔港移交给中国租用,租期为99年,并使其持有控股权。

3.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来增强影响力的国家。印度帮助发展伊朗恰巴哈尔港的努力反映了印度作为基础设施发展驱动者以及改善区域联通性的雄心,特别是与阿富汗的连接。靠近中国支持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恰赫巴哈尔港项目也被视为用来限制中国通过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获取并行使影响力的竞争项目。然而,由于伊朗允许中国和巴基斯坦参与到恰巴哈尔港的发展中,相关人士发现了印度战略中所存在的一些复杂问题。另外,一些分析人士将重点放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意义上,并指出世界上10个较繁忙的集装箱港口都位于太平洋或印度洋沿岸,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石油贸易都是在印度洋上进行的。笔者提出了评估基础设施发展项目经济可行性的三个标准:靠近航道、接近现有港口以及内陆地区的连接、港口项目与内陆地区更大的发展战略相联系的程度(尽管一些港口可以作为货物转运的枢纽,服务于一些有意义的经济目的)。

4.中国正走在其他崛起大国的传统路上。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印度洋的贸易通道,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通道,特别是对能源供应来说,因此中国政府很自然地寻求通过这些海上通道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有所增强,长期以来,美国和澳大利亚视印度洋为从太平洋到中东的重要中转站,而且将印度洋视为海上防御的关键所在,以应对对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关键阻塞点所造成的任何威胁。

5.最后,专家回顾了“四方安全对话”的历史,或者说“四国安全对话”,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后,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和美国首次聚集在一起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时,这一对话就开始了。在随后的几年中,由于各国对中国可能的反应存在分歧,四国政府未能将这一构想正式化。10年后,这四个国家重新确立了“四方安全对话”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是对中国在该地区出乎意料的经济和军事自信心的回应。随着四个海上民主国家政策之间越来越趋于一致,其需要协调更广泛的战略以确保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四方安全对话2.0”有可能使中国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未充分利用和运作不足的问题。总的结论是喜忧参半。


[1]Michael J. Green,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亚洲与日本研究项目高级副主席。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8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