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第7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为新征程上改革牢牢确立了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40年来,国际格局经历重大调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综合国力之争形成浪潮。在此过程中,改革转型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任务,然而就成功和影响来说,只有中国改革开放独树一帜,创造了人类奇迹,成为世界级现象。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党对自己领导的改革开放有最清醒最深刻的科学认识,始终牢牢掌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断从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上拓展改革。

从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始,我们党就亮出了“改革是一场革命”的旗帜。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是一场革命”的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得到深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从“革命”到“新的伟大革命”,我们党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深刻揭示了改革的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改革和革命一样带有根本性,改革是对旧体制的根本变革,而不是对旧体制的细枝末节作修修补补;改革和革命一样带有广泛性,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改革和革命一样带有深刻性,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党强调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始终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新征程上的改革是全面的、深刻的,要义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从国际政党政治比较来看,我们党科学认识改革性质的意义日益彰显。从政党治理绩效比较来看,中国共产党以伟大革命定性改革,从思想认识到社会实践,赋予了中国改革的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与西方政党将改革许诺视为争取选票的政治投机截然不同。从政党先进性时代性比较来看,中国共产党高度自觉地担当起“伟大革命”领导者的责任,永葆革命精神,始终认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与国外趋于保守的政党逆全球化潮流而动,畏惧改革,把社会政策视为党派利益博弈的党争砝码加以操弄的做法,有着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