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做实湾落自治,激活乡村治理力量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村民自治制度,是群众性的自治制度,也是中国乡村治理的基本形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村民自主参与治理是自治的应有内涵,如何激活乡村治理力量则成为一个社会命题。村民自治中的村民参与受到自治单元规模的影响,自治单元过大或过小都不能达到良好的参与效果。以往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村民自治,由于地域规模过大,村干部难以联系村民,村民也难以有效参与村庄活动。因此,创新乡村治理与做实村民自治,除了原有行政村的层次,还需要构筑起多层次的合适规模的自治单元,以激活乡村治理力量。
长期以来,京山市因地处低山丘陵,受到村大、湾多、户散的限制,基层治理常常陷入“村事难管、湾事难理、邻事难调”的三难困境。为此,京山市政府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凭借自然湾天然的治理禀赋,将自治重心下移到湾落单元,让村民自发选举产生湾长理事,通过湾长理事组织村民,促进了村民自主参与治理,有效落实了湾落自治。不过,湾落自治并不是撇开村委会搞“独立”,而是构建起行政村、自然湾和小家户三级自治单元,进而对村民自治进行补充和完善。以行政村为单元,统筹全村公共事务。以自然湾为单元,协商湾落自治事务。以小家户为单元,调解邻里私人事务。由此,三级治理力量被激活,形成了多主体互动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
一 做强行政村服务单元,统筹全村公共事务
传统的行政村单元由于承接的行政任务与公共服务太多,存在“行政化”倾向与自治“虚化”两个问题。京山市化短为长,注重发挥村委会便于整合上级与村内资源的优势,通过建立各类村级理事会,完善便民服务站,在行政村层面实现了全村公共服务事务的统筹处理。
首先,把握政策方向,整合多方资源。村两委是村庄发展的引领者,尤其是他们把握着政策方向,并具有整合村庄资源的优势,能够协调多元治理主体的行动。京山市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规定各村定期组织党员、湾长和村民代表学习党的思想和最新政策,确保其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最新政策。村委会也注重从实际出发,做好对本村发展的引导与统筹规划,选择一条科学的符合自身规律的发展道路。同时,在农村社会中,各方利益不同,村委会在协调各方利益、整合村庄资源上便显得尤为重要。如京山市在推行“四改五通”[3]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村委会发动村民投工出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村级协商议事,吸纳多方意见。农村民主议事制度与村民自治相伴而生,是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制度。通常情况下,村民议事的载体有两种,一是村民直接参与的村民大会,二是由村民代表参与的村民代表大会。近年来,京山市创新了村民议事机制,如每个月定期召开村务扩大会议,吸纳村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村民等各方主体参加,通过稳定的村庄议事平台,充分听取民情民意,提高了村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再如,京山市通过在各村设立专门的“村企理事会”,对接企业,推进了村庄的产业发展。
最后,改进便民服务,优化服务质量。村民自治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服务群众。微小的服务便民工作不仅关系着村民的切身利益,还影响着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甚至影响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京山市在各村设立村级“便民服务大厅”,提升村庄的公共服务能力。对于村民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实行窗口化和网格化办理,对于一些村民不清楚的事务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使其能在综合服务窗口得到一站式解决。这确保了每件事项都有专人负责办理,工作人员对村民所办理事务做到随时受理,归口办理,限时结办,及时反馈。村民在办事过程中,也可以对办理人员进行监督,这有力地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同时,当地在便民服务中还注重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尽量让村民少跑路,使便民服务更加快速便捷。
二 做实自然湾议事单元,协商湾落自治事务
以往以行政村为村民自治单元的传统治理模式,因行政任务较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治事务的开展,导致村民自治难以有效实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京山市在农村综合改革中,将村民自治的单元聚焦于当地特有的自然湾落。自然湾因自然天成,地域规模较小,村民利益相关性高,便于对村民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组织。由此,京山市将自治单元下移,探索出一条“湾落自治”的新路子,有效推动了村民自治的落实。
位于京山市高岭村的袁家湾是湾长理事的发源地。在2006年的时候,袁家湾为了解决出行困难问题,号召修建通湾公路,需要大家一起筹钱,但当时没有人出来牵头组织,导致修路工程无法进行。最后袁家湾村民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即一致决定推选群众威望高、人缘好的村民雷红平当选湾长。雷红平“上岗”之后就开始组织大家筹钱,进行一轮商讨之后,村民纷纷自发贡献力量参与到修路中来,经过大家努力,通湾公路修建成功,方便了村民的出行。高岭村的湾长理事制给全县(市)带来一个示范性的作用。基于此,京山市在全县(市)40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湾长理事,总共有湾长8106名,在湾长的带动下湾落自治事务得到有效落实。
首先,设立湾落单元,选出湾长理事。村庄治理既需要找到合适的治理单元,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京山市地处鄂中丘陵至江汉平原过渡带,拥有许多天然形成的自然湾落,具备地域相近、文化相连、利益相关、群众自愿的治理条件。其地理范围较小,村民居住相对集中,整个湾落以姓命名,长期演化形成了熟人社会,且同一湾落具有相似的公共利益诉求,因而在利益上极具相关性。京山市凭借自然湾这一独特优势,在村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之下,在自然湾以村民公推公选的方式产生湾长理事,选出来的湾长通常都是湾内威望高、品格好、能力强的乡贤能人。其任期与村委会干部相同,可以连选连任。湾长虽小却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是村庄政策的传达员,也是湾落自治事务的组织人,还是矛盾纠纷的调解人。在农村治理体系中,湾落单元成为一个中间单元,向上沟通村委会,向下联结各家各户。有问题需要协商解决时,一般湾长理事先在各自然湾召开湾落会议,集中村民来进行商讨,在充分了解了村民的意愿之后,湾长再把村民的想法带到行政村,并在村民大会上进行讨论。在得到反馈后,湾长再在湾落中召开湾落会,将政策传达给村民。从而实现了村、湾、家三级单元和各级主体间的联动治理。
其次,搭建协商平台,组织自治事务。现代性社会个体性趋强,在涉及利益的事务上,一般个人都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博弈,这就难免出现利益难以调和的局面,导致公共事务难以得到齐心管理。因而需要建立协商的平台和机制,疏通村民的表达诉求,最大化地将意见进行统一。这种协商平台各地形式不一,京山市的湾落会便是其中一种。自然湾落一般有10~30家农户,彼此间利益相连、产业相关、地域相近,具备充分的议事条件与共同关切。京山市探索在全县(市)8106个自然湾实施了“湾长理事制”,并由湾长理事牵头组织“湾落会”,湾内村民自愿参与讨论,主要处理湾落内部自治事务。湾内事务的发起、协商、筹资、监督都由村民决定,提升村民的自主意识,形成公共性治理模式。此外,京山市于每月5日,利用党员扩大会的契机,召开各湾落湾长的“碰头会”,湾长需要协助村干部将政策传达给村民,同时将收集到的湾情民意及时反馈给村两委,使民情民意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最后,改善湾落服务,满足村民诉求。村民自治的实现,意味着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公共服务的可感受性直接决定着村民的获得感和参与感,因而也决定着村民自治的实现程度。湾落事务的开展,湾落服务的提供和优化,无法由单个家庭来完成,需要靠相应的自治组织来实施。京山市通过推行湾长理事制度,由各湾湾长推动村民民主参与、民主决议、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了村民自我服务。很多湾落通过湾长开展湾落事务联管、文明联创、服务联动、平安联建,改善了湾落的道路基础设施,建立了丰富村民生活的文化娱乐平台,建立了湾落立体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美化了湾落环境,也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三 激活最末梢参与单元,处理家庭邻里事务
创新乡村治理需注重挖掘乡村社会传统的治理资源,让村民自主参与自治活动,发挥其在处理邻里纠纷、邻里互助等方面的作用。村民参与之所以必要,一是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需村民广泛参与。村民自治需以村民为本,满足村民需求,为村民提供高质量服务。因此,在拓展乡村服务、丰富乡村文化、美化乡村环境、加强乡村治安等方面,需要以村民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二是村民参与是村民自治长效发展的内在动力。村民自治需要让村民能动起来,成为治理的主体,实现村民的自我参与、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若想使村民自治能在适合的土壤上扎根、开花、结果,关键就是要调动村民参与,以此为村民自治注入长效动力。
其一,组织邻户会议,吸纳村民参与。参与规模和参与距离是影响村民参与的两个重要变量,所以推动村民参与须具备相应条件。一般而言,居住相对越集中、人口规模越少、村民关系越密切,村民自治也就越有效。在乡村社会,邻里熟人具有互帮互助的传统习惯和现实需求。京山市充分发掘乡土熟人社会资源,通过组织邻户会,发动联户帮扶,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拓宽了村民的参与范围,使自治末梢得以深度延伸。邻户会由湾长牵头,不定期召开,因为事关切身利益,或是考虑到为人处事的面子,居住在一块的左邻右舍都会参加。通过该平台能很好地协调家庭内部、邻户之间的纠纷,及时解决邻里之间最急切的困难需求。
其二,创新调解方法,和谐邻里关系。当前,农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社会基层矛盾呈现复杂化的趋势。不仅家庭内部有矛盾,邻户之间因农业生产、土地等也存在纠纷,此外,还存在村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等。建立良好的矛盾化解机制是维护农村和谐的保障。京山市注重发挥草根“和事佬”的作用。如2009年,高岭村五组雪花堰湾村民熊亨文,把九颗樟树苗栽到了邻居梁立太家前,为此两家发生纠纷。该湾湾长李明霞马上赶来说和,并组织湾内理事员张加明、刘仕国和小组信息员胡金斌等人来调解,他们拿出两家的房屋土地使用证对照后,为两家划清了界限,并将相关法律讲给两家人听,最后熊亨文自愿将树苗移走,两家握手和好。这些乡村草根力量参与调解,及时排查邻里矛盾,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达到“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的效果,促进了乡村的和谐与文明。
其三,邻里互助服务,方便村民生活。做好农村服务是加强农村自治、服务村民、促进乡村和谐的有效途径。但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因此需要增强农村服务的针对性。京山市链接“五老”志愿者等主体,整合多样化资源,为不同的村民提供个性化的帮扶服务。如通过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调动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同时,完善面向全体村民的便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救助服务,面向老年人、孤残儿童的福利性服务。目前,全县(市)已成立了邻里生产互助组1566个,开设便民店1200个,富裕户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3633个,成立了村湾托儿所65个。通过丰富邻里服务形式,让服务更加多样、精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