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密切联系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乡村和谐、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创新力和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从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即群众对党员、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评价的视角,本研究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提高广大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提高农村党员政治觉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每位党员都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遇事同群众商量,同时要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前面的调查结果看,部分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还存在腐败、不作为或是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到位的地方,同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只是少数党员干部,但同样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因此,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执政能力尤为必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明确指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因此,必须专门定期组织农村基层党员学习《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使党员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员日常学习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
(二)加强基层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提高群众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满意度,党员和党员干部就要从思想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这一宗旨,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员和党员干部要定期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两学一做”不仅在学,关键在做,要做到“知行合一”。作为农村党员和党员干部一定要把自己置身于乡村振兴的建设实践中,要把农村居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时刻检讨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和方式,为村庄的发展出工出力,做一名合格党员。
(三)加强基层党员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增强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广大群众往往就是通过自己身边的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来了解一个党、认识一个党。基层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员和党员干部能否与群众建立起密切联系,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2]因此,必须继续巩固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必须持之以恒地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和腐败现象。农村基层党员和党员干部在处理村级事务和乡村治理的工作中,一定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找到问题根源,倾听群众呼声,同群众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热心、耐心地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不仅要服务群众,还要善于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调动群众为村庄建设发展纳言献策。最终还要在实践中改进、创新和规范党员和党员干部处理村级事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时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如此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有效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
(四)加强基层党员和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增强执政本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3]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和实现乡村发展直接影响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满意度的高低,影响基层群众对党的支持力度,因而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对农村基层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投身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另一方面,省、市、县要对基层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驾驭市场能力、与群众沟通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等执政能力进行培训。要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内容加强对村党员和干部的培训,使村干部由单纯事务型、管理型向业务型、技术型转变。加快农村网络建设,建立农村与外部世界的信息连接渠道,通过掌握的市场经济知识来指导农村经济工作的开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共同走向幸福生活。
(五)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管理制度创新,加强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担负着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尤为重要。要提高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就必须加强村党支部的机构建设,建立与群众有效沟通的渠道,创新和规范村党支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并形成制度规范,建立与之对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方法,从制度规范和实际工作方式方法上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职责。最为重要的是要选拔一位有理想信念、有奉献精神、有创新精神和执政能力的村党支部书记。对于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产生,要保障基层党员民主选举的权利,选择人民满意的基层干部。鼓励党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稳定发展。县镇党委要实时给予相应的工作指导,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既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情况的摸底,也是对基层民众民心民意的反馈。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更要警惕脱离群众的少部分党员、党支部书记的问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必须切实加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来提高基层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度,群策群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而奋斗。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