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综合治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综合治理的使命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内外机构人员联动协调和协力参与。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参与习惯,管理和控制由网络舆论引发的负面效应,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效引导高校网络舆论,为身处高校校园的大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营造一个舒适健康、安全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

一 引导与教育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20]对广大领导干部提出了“走网络群众路线”的新要求新理念。为此,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综合治理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走网络群众路线”,通过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正确处理高校网络民意,把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化解于萌芽之中。首先,广大高校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一方面创建专门供学生平等交流、自由表达意见的网络媒介平台,既疏通了大学生利益表达渠道,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通过积极融入微信群、QQ群、校园BBS等大学生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宣传学校政策、收集学生意见,强化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解惑释疑,解决学生困难,化解学生矛盾。其次,加强校外网络媒体与校园网络媒体的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外网络媒体要积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和谐的外部舆论环境引导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最后,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一是加强网络法律规范教育,使大学生明确网络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法律界限以及网络参与行为失范的法律后果,引导大学生学习我国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其网络言论与行为符合网络法律法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二是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高校要以教育为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增强网上、网下的互动,把虚拟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强化其自律机制。”[21]

二 管理与控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宣泄政治情绪、表达政治信念、传播政治信息、引发政治讨论的主要渠道。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其平等性、隐匿性、随意性的特点可以使我们自由表达思想观点、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实现网络政治参与,也为各种错误思想观念以及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提供了途径,极易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产生负面影响。有时,由于大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对事物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的引诱,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继而成为受害者。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的监督,管控网络舆论危机,有效化解网络舆论突发事件。首先要成立高校网络监管机构,即由高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以及校外相关部门组成的高校网络舆论工作小组,当网络舆情出现或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全权负责舆论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其次,建立高校网络舆论监管队伍,强化高校网络信息的监控,规范网络信息来源渠道,做好网络信息的甄别工作,及时处置负面、虚假的网络信息,“当突发事件爆发后,网上需要控制的有害信息应马上删除,需要积极回应的应立即介入讨论主动引导,同时还要密切跟踪信息的转载、传播、扩散,以了解和把握可能引发舆论风暴的规模和程度”[22]。最后,发挥制度的保障力与约束力,制定与国家网络法律法规相配套的高校网络舆论规范守则,强化对大学生网络参与行为的规范。如果其行为触犯网络法律法规,则上报司法机关和公安部门处置,如果是违反校园网络舆论规范守则,则要按照相关惩罚举措进行处置,以制度的约束力对大学生的错误网络参与行为形成威慑力。

三 和谐与创新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会影响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强化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综合治理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的监督,管控网络舆论危机,化解网络舆论突发事件有利于促进高校校园的稳定和安全。其实,强化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综合治理也是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对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管控最终要落实到对思想行为的引导和对道德素养的培育上。高校网络舆论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建设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网络舆论总是由某焦点、热点和事件引发的,而且某焦点、热点和事件带有某些群体一定的利益诉求,同时也往往是网络舆论参与群体所普遍关注的。例如,国内外时事政策、社会敏感事件、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变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学生招生就业与管理等方面。“在高校中,校园网络舆论不仅是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粘合剂,又是师生交流思想、建言献策的传声筒,还是解疑释惑、消除误会的减压阀,为高校师生各种思潮和论点进行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平台。”[23]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满足学生合理诉求、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化解冲突矛盾的过程。[24]


[1]本章析出文字以《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刍议》为题已发表在《现代大学教育》(徐建军、曹清燕)2014年第4期。

[2]徐建军、曹清燕:《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刍议》,《现代大学教育》2014年第4期。

[3]《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728.htm,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月30日。

[4]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9。

[5]姚健:《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西财经大学,2013。

[6]王怡:《网络民意与“程序正义”》,《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1月19日。

[7]《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P020170123364672657408.pdf,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月30日。

[8]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新华出版社,2011,第4页。

[9]〔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6,第205页。

[10]喻国明:《媒体变革: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人民论坛》2009年第15期。

[11]张蓉:《网络民意表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12。

[12]徐建军、曹清燕:《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刍议》,《现代大学教育》2014年第4期。

[13]张涛甫:《表达与引导》,漓江出版社,2012,第73页。

[14]〔美〕A.托夫勒:《权力的转移》,吴迎春等译,中信出版社,2006,第229页。

[15]转引自〔英〕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任孟山译,华夏出版社,2010,第34页。

[16]〔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第12页。

[17]〔美〕C.R.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47页。

[18]南振中:《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中国记者》2003年第3期。

[19]徐建军、曹清燕:《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刍议》,《现代大学教育》2014年第4期。

[20]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4-20/7840816.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月21日。

[21]赵圆圆、李志霞:《关于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探讨》,《大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22]胡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优化策略》,《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第9期。

[23]贾彦彬:《新时期和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构建》,《职业与教育》2013年第29期。

[24]徐建军、曹清燕:《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刍议》,《现代大学教育》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