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阶级阶层结构变动的新特征、新挑战
1.利益格局多样化发展,社会依然充满活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多种经济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差距扩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巨大,短期内也难以完全得到解决。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我国利益格局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阶级阶层之间产生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也在所难免。尽管如此,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仍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仍具有很大的变动弹性,社会流动较快,具有很多发展机会和较大的发展空间,社会依然充满活力。
2.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矛盾重叠,面临一些两难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跨越式的发展,用几十年走完了很多国家需要上百年走完的历程。所以,往往一个阶段还没有结束,另一个新的阶段已经开始,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并存,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矛盾同在,从而使我国在解决一些社会矛盾时处于首尾难顾、投鼠忌器的两难境地。比如,在一些贫困状况集中的西部地区,既要大规模减少贫困,又要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企业劳动成本方面,既要注意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也要防止企业人工成本上涨过快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丧失竞争力;在社会安全方面,既要防止火灾、矿难、交通事故等传统风险,也要防止因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工资待遇、下岗失业、转业安置等方面的不满而产生社会冲突,还要防止出现突发传染病、金融危机、恐怖主义行为等现代“风险社会”问题。总之,现在往往会出现解决一种社会矛盾,反而导致另外一种社会矛盾出现的情况,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很不容易。
3.工农基础阶级的构成发生深刻变化,实现共同富裕要有一个过程
工人和农民是我国的基础阶级,人数众多,但近几十年来其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的两个最大变化:一是有2亿多农民工加入工人阶级,他们在生活待遇的改善和思想意识的转变上,都需要一个过程:二是以脑力劳动为特征的“白领”职工超过了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蓝领”职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农民阶级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人数大大减少,而且高龄农民可能会成为我国最后一代“小农”,未来的新型“农业经营者”,将会极大地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然而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工农基础阶级的利益,特别是要防止他们当中的那些弱势群体被现代化的列车抛下。但中国工农基础阶级的人数众多,实现共同富裕,势必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耐心。
4.处理好精英群体与大众群体的关系至关重要,要防止社会分裂
“精英群体”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但通常被用来描述那些在经济、政治和知识等领域中可以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群。他们往往领风气之先,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因此往往能抢占先机,成为在变革和发展中的获利者。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精英群体脱离大众群体,从而造成社会认同危机和社会分裂,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危险。我国在近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实事求是地说,随着利益格局的分化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出现了精英群体脱离大众群体的倾向,这是需要特别警惕和防止的一种倾向。
5.人民内部矛盾演化成对抗性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将会长期存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长期磨合,需要通过良性互动和有效协调,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由于各种原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些群众因利益受损产生强烈不满,采取集体上访、游行示威、静坐、堵塞交通、焚烧汽车甚至冲击党政机关等对抗方式,从而使人民内部矛盾走向激化,都是可能发生的。在这些事件中,往往是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他们的不合法的行为方式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置略有不当,再加上发生在部分政府官员身上的诸如贪污腐败、决策失误、官僚主义等方面的原因,局部问题就有可能扩散到全局,从而使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此类矛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依法、依规、靠制度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