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报告二
当代中国商业服务业人员的特点及发展
范雷[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商业服务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上均超过第一、二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就商业服务业内部而言,商品流通规模、流通服务方式、商业服务业业态、行业管理及科技应用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其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商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精神需要创造了条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变。商业服务业40年来的发展,不仅吸收了大量城镇就业人口,实现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极大缓解了改革开放以来庞大的就业总量压力,也造就了一个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的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这一职业阶层多活跃于非公有制经营单位,并随着市场经济完善和现代商业服务业发展,初步汇集了一批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大和“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提供了有效支撑,为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贡献。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商业服务业整体发展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在高端业态快速发展的同时,低端业态规模依然较大,行业规范及从业人员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现代科技发展对传统业态的替代也在进行之中。因此,未来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的发展,将对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进一步演变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职业分层中,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似乎是一个相对特殊的阶层,社会变迁过程对其影响甚微。在快速社会变迁过程中,工业化造就了庞大的产业工人阶层,其被赋予先进性、革命性的群体特征,并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变革力量;城市化促进了传统农业劳动者的演变,他们脱离农村、农业成为蓬勃发展的城市中的新市民;现代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和办事人员阶层的扩大,并使之成为中产阶层群体的中坚力量。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开始崛起,其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经济结构演进的基本趋势。在第三产业内部,以批发零售、仓储运输为主的传统第三产业,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被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为主的现代第三产业所超越。而第三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加深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并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进程中,不断创新着自身发展的新业态,从而使第三产业发展日益呈现新的特点。然而第三产业的这一系列变化所推动的是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和办事人员阶层的扩大及其中产阶层化,而对于依旧从业于传统商业服务业的人员而言,除随着城市化推进而表现出规模的扩大外,较少呈现这一阶层整体的变革性特征。另外,社会对这一阶层的未来发展又寄予较大期望,理想中“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的最终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数量的进一步扩大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就我国社会阶层的职业结构来看,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正逐渐成长为非农就业领域与制造业工人规模相当的社会阶层。因此,描述和分析这一社会阶层的变化特点及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特征和演变。本报告以2006~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为基础,对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