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我国物联网地区发展现状
3.2.1 产业集聚现状
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
1.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该地区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该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比如天津重点发展智能感知设备产业链。
2.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凭借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厚产业基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地。例如上海以世博园物联网应用示范为基础,在嘉定、浦东地区建立物联网产业基地。
3.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地区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
4.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各重点省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布局物联网产业,抢占市场先机。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中西部重点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学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重点培养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3.2.2 研究中心及相关机构发展现状
1.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
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正式成立于2005年9月,该联盟由12家单位(企业、院校、研究所)组成,以“技术引导,突破应用;坚持开放、自主创新;应用产业、协调发展”为发展思路,通过整合上海在RFID领域的技术资源,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上海在RFID领域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水平,促进上海RFID与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和快速健康发展。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共同支持下,联盟重点开展了电子标签的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天线设计与制造技术、芯片植入技术、读写设备开发与生产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技术创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识别系列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标签产业化链,并促进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基地落户张江。目前,该联盟成为上海RFID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上海RFID创新集群形成与发展,乃至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目前,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见表3-1,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九项内容:
一是开展战略性研究,为产业和技术发展提供规划和决策依据。
二是联合开展RFID与物联网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前瞻性技术研究。
三是开发符合重大应用需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四是推动上海RFID技术专利池建设,开展RFID重要自主标准的研究与制订,促进国家标准体系建立。
五是推进RFID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支撑物联网建设。
六是联合成员单位,共同承担国家、地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七是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和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支撑环境,减少重复研究造成的浪费。
八是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九是开展宣传,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交流活动,共同打造联盟品牌。
表3-1 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
(续)
2.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于2009年,落户于无锡国家软件园。该中心技术上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研究工作,在物联网体系构架和核心技术、标准化、系列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中心以产业化为前提,科技成果转化为手段,在较短时间内推出一系列符合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新型战略产业、落后产能淘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并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综合感知芯片、器件、系统和应用解决方案,为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物联网创新价值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在研究方面,该中心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传感器应用技术研究、多传感综合感知与应用技术研究和物联网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在产业化目标方面,为配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计划实施,中心将智能安防技术及其产业化和综合感知柔性生产制造及其产业化作为未来几年的产业化目标。
3.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2009年11月12日,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建设“感知中国中心”重要指示,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三方协议。2009年12月30日,江苏省批复成立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作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的建设载体。2010年10月8日,中国科学院批复成立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作为中国科学院在物联网领域的总体单位,负责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的建设。物联网中心以“科学唯实,开拓创新,笃信致远”发展理念,结合江苏、无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致力于建成国家级“感知中国”创新基地、中国物联网产业培育中心、集成创新中心和行业应用示范中心。物联网中心已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物联网专业研发机构和中国科学院最大规模的院地合作平台。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研发载体见表3-2,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总体科研布局见表3-3。
表3-2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研发载体
表3-3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总体科研布局
4.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于2009年11月1日,是中国第一家物联网产业联盟。由中关村在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具有优势的单位共同发起。目前,联盟已涵盖了物联网产业链重要核心单位近200家,服务于物联网、智慧城市相关领域企业近2000家,形成了产、学、研、用开放式的合作机制。
该联盟致力于推动产业发展、服务企业、服务政府、促进合作四大方面。通过搭建关键技术及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物联网技术、产业链和市场应用的协同发展;通过协调企业间合作关系、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产业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服务会员,协同创新;在配合政府部门产业调研与政策研究、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基础之上,承接政府部门的产业促进服务任务;协调与相关联盟、协会、机构的关系,实现协同创新和跨界创新。
联盟自成立以来,针对行业的发展、标准的制定、平台搭建、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等内容组织了40余场主题沙龙活动,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物联网领域学术交流、思维碰撞以及对接合作的平台;组织成员单位申报数十项国家、北京市重大项目,参加了数十场展览展会、论坛等展示推广和研讨活动,开展系列标准规范创制和推广工作,协助政府开展了产业发展路线图、顶层设计、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企业、政府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大力支撑。
自2012年,联盟与软交所、北京信息化协会等单位连续四年共同组织了四届智慧北京大赛,通过大赛挖掘了一批技术成熟可靠、具备规模化前景的典型应用案例及应用解决方案,以此来配合“智慧城市”建设及相关示范工程,大力开展应用创新、培育典型解决方案。此外,联盟还组织“IoT探营”活动,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开展了“商业模式培训班”,免费为企业讲解商业模式创新方法;2014年以来,联盟相继成立了绿色安全RFID专委会、健康服务业专委会、智慧教育专委会、智慧创新设计专委会、智慧社区专委会等十余个专委会,通过专委会的形式,将碎片化的物联网产业应用进行行业细分,以便促进企业之间更快速、深入地进行合作;2014年起,联盟筹建成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基金”,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助力联盟成员单位,同时助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由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和赛伯乐集团共同筹建,已注册完成,基金募集正在进行中,一期资金1亿元。
5.上海物联网中心
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于2010年3月2日,该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物联网方面的研发力量、研究成果、人才优势,大力吸引各类物联网研发、示范和产业化项目落户,努力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创新基地,攻克物联网核心技术,引领国家标准制定,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上海物联网中心将面向“智慧上海”,推动上海信息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上海物联网中心分三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8万m2,包括技术研发中心和专家公寓等四个建筑单体。二期建筑面积13万m2,包括产业孵化中心、交流培训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三个建筑单体。三期建筑用地面积200亩(1亩=666.7m2),主要打造上海物联网产业集聚核心园区。
6.江苏省新型感知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江苏省新型感知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0年1月10日在江苏省周庄镇的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成立,这意味着昆山的物联网产业形成了相当的产业集群。
7.首个国家级物联网示范基地
2014年11月2日,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展示区推进会暨2014年Intel平板电脑产业链(重庆)研讨会在重庆市南岸区召开,“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建设基地”在南岸正式授牌。南岸区以新天泽国际总部城为核心,建设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展示区,按照“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改善服务民生为根本”的思路,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推动物联网应用示范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紧紧依托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交车联网、美的智能家电(家居)等龙头企业,大力实施物联网的市场推广和产业培育,把该区域建设成为集信息技术、科普教育、体验展示、时尚发布为一体的开放式智慧城市体验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展示区。
8.国内首个车联网产业基地
2011年4月7日,由上海汽车、宝信软件、交技发展等46家企业发起成立的上海车联网产业联盟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揭牌。上海拥有国内较完整的车载信息服务产业链,不仅拥有上海汽车等整车企业,也是汽车软件和车载电子的聚集地,在车联网产业的通信、导航、位置服务、运营服务平台、信息内容等各个环节都拥有骨干企业;目前我国已经推出车载信息服务前装市场的三家车厂中有两家属于上汽集团,分别是上海通用(安吉星)、上汽荣威(350的全时在线行车系统)。依托于上海汽车制造业的既有优势,发展车联网将为软件和电子信息服务企业找到切入物联网应用的突破口,通过“绑定”车企并建立起成熟的商业模式,软件和车载电子的应用规模将成倍放大。
9.安徽省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7月28日,安徽省农村物联网高峰论坛暨安徽省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发布会在合肥召开。为实现安徽省农业生产要素动态信息与政府、农业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职能部门互联互通,在安徽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由安徽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安徽省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作为全国首家定位农村物联网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农民致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一代基础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将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管理、交易、物流等各环节智能化程度。研究中心围绕农业物联网应用重大需求,重点解决农业环境信息获取和农残检测等关键技术,建立传感器接口标准与测试认证平台,为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从感知层、传输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开展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而为推动和提升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贡献。
从全国物联网与地区发展规模来看,物联网已广泛应用在各领域,但是物联网发展具有区域差异性,我国物联网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还较为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