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宋徽宗的直系亲属

徽宗于1082年阴历十月初十出生在神宗寝殿福宁殿东侧的偏殿内,母亲被封为陈美人(后追封钦慈皇后)。《宋东京考》卷十三,324页。他在神宗的儿子中排行十一,不过实际上倒并非无足轻重。邢贤妃在1071、1073、1077与1078年分别生育了四位皇子,但没有一个活到1082年之后。宋婕妤在1069年与1077年生育的两个皇子也是如此。在宋神宗的前十个皇子中,只有三个活到了三岁,仅有一个活到了五岁。徽宗出生时只有三个兄弟姐妹,分别是:八岁的姐姐贤穆,七岁的长兄哲宗,哥哥佖当时是三个月大的婴儿,但是鉴于以往婴儿死亡率,几乎可以不算在内。这些皇子中,没有一个是向皇后所生。向皇后在1067年生下一位公主,但在1078年,十二岁的公主就离开了人世,此后向皇后再未生育。皇位继承权总是沿父系承袭下去,在继承皇位方面,皇后生的儿子要比嫔妃生的儿子更受偏爱,同时也会考虑年龄。皇后的长子通常会被选为皇位继承人,但也不是非如此不可,皇帝可以将任何一个皇子立为皇储。

徽宗是陈皇后生的第一位皇子。陈皇后多年前入宫,是一名普通宫女,徽宗出生不久才首次被封为美人(毫无疑问是因为她生了徽宗)。鉴于皇室子弟的存活率很低,我们可以推断她必然是费尽心思,确保儿子得到最好的照顾。从我们所了解的徽宗这段时间被照料的情况看,至少三位宫女担任过他的奶妈。《皇宋十朝纲要》卷八,叶1b。《宋会要辑稿·后妃三》,叶33a—b。

徽宗出生时,父亲神宗三十四岁,事实证明他是一位在“新政”旗帜下指导政府活动巨大发展的激进皇帝(图1.2)。虽然徽宗后来很认同父亲,但绝不可能真正记得他。徽宗还在蹒跚学步时,神宗就已病入膏肓。1085年三月宋神宗驾崩,徽宗才二十八个月大。

图1.2 宋神宗画像(无名氏),绢本设色,立轴,纵五尺二寸九分二厘,横三尺四寸三分二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神宗去世后,徽宗的哥哥哲宗继承皇位,时年虚岁十岁,根据西方算法则只有八岁,因为他出生于1076年的阴历十二月。前一年,在集英殿的一次宴会上,他被介绍给朝中主要的大臣,直到神宗去世前四天才正式立为皇储,据说当二府官员提出此建议时,哲宗病中的父亲点头同意。宋神宗有两位成年的兄弟,都是高太后的亲生儿子,但皇位继承权由父传子的原则根深蒂固,既然神宗有儿子,两位兄弟就不会被考虑立为继承人。后来还有记载说,神宗的宰相密谋册立神宗的弟弟赵颢而不是神宗的儿子为皇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一,8409—8412页。《宋史》卷四百七十一,13703页)。既然赵颢不需要有摄政,如果宰相意识到太后反对他们及其改革政策,这也许是一种保留权力的方法。鉴于这段时期的历史因派系政治斗争而反复重修,很难判定这些指责是否有所依据,但我倾向于不相信这种说法,因为中国传统对儿子继承皇位有强烈的偏好。就祭祖仪式而言,每个皇帝都需将皇位传给可以在太庙祭祀他的儿子。

哲宗冲岁即位,人们期望有位摄政来做实际的决策。在宋朝早期,神宗的祖父仁宗在十岁继承皇位时,仁宗父亲的皇后,即其“嫡母”担任了摄政的职责。关于唐朝与宋朝的皇后摄政,参见Lee Hui-shu(李慧漱), Empresses, Art, and Agency in Song Dynasty China.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0, pp. 6-52。哲宗的母亲是朱德妃,地位不及嫡母向皇后。但向皇后的地位又低于她的婆婆、时年五十四岁的高太后。最终,高太后担当了哲宗的摄政。

高太后在处理宫廷事务方面经验丰富。她生于名将之家,母亲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姐姐,因此自幼便在宫里长大。高太后十几岁时被选中嫁给皇帝的一位宗亲,结婚后离开了皇宫。但是,大约十五年之后,高太后的丈夫被过继给没有子嗣的仁宗皇帝,并登上了皇位,被称为宋英宗。英宗在位仅四年就驾崩了,长子神宗继位。作为母亲,高太后对儿子神宗影响不大,她有时恳求神宗改变政治决策,但是毫无效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五十二,6169页。《邵氏闻见录》卷三,25页。然而,神宗去世后,她成为摄政者,可以按自己的心意支持那些反对神宗新政的大臣了。

即使哲宗的祖母可以替代他选择大臣和制定政策,却无法取代哲宗在葬礼上的位置,因为仪式规定由儿子为父皇举行葬礼。哲宗是长子和太子,要扮演特定的角色,而徽宗与弟弟们也必须出席所有大的葬礼仪式,长达九个多月。修建陵墓大约花了七个月,其间灵柩被安置在皇宫,不论是皇帝宗室还是朝中官员,都要依次走近灵柩以示哀悼。《宋会要辑稿·礼二九》,叶57a—67a。

对宋徽宗而言,母亲陈美人的离世,至少是与父皇驾崩同样的重大变化。1085年十月,宋神宗的灵柩被送出皇宫、葬于皇家陵墓,当时徽宗刚满三岁,陈美人守护着神宗灵柩一同前往,并留在陵殿中举哀。她最终也没有再回到皇宫。根据史书记载,陈皇后留在陵殿,沉浸在对神宗的追忆中,日渐消瘦,最后形销骨立。她身边的侍女劝她吃饭或服药,她就对侍女们说:“得早侍先帝,愿足矣!”关于陈皇后去世的日期,各种资料说法不一。《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31页)记载她终年三十二岁,并暗指她一直在陵墓哀悼。《宋会要辑稿·后妃一》(叶4b)记载她的去世日期是1089年六月;《皇宋十朝纲要》(卷八,210页)也记录了相同的离世日期,以及她去世时年龄为三十六岁。

父皇的灵柩从皇宫中送走后,徽宗的生活就安定下来,变得相当平静。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从1085年到1088年,宫廷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因为徽宗的祖母罢免了曾在神宗手下任职的大臣,代之以主张废除新政的大臣。当然,徽宗此时还太小,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毫无察觉。

在五六岁前,徽宗的世界应该就是女性聚居的后宫,其中有他的继母、继祖母甚至继曾祖母,更别说众多年轻的宫女与几十位乳母了,她们有的照看婴儿,有的被留下继续担任皇子的保姆。她们会从所照顾的皇子身上寻找一些预示着他们长大后聪明、有教养的迹象。徽宗的一位皇兄被描述为形貌姣好、聪明伶俐,但只活到了四岁半。“初未能言,保姆常指屏间字,一再过辄识之。暨渐长,其方瞳丰角,日益美茂。而态度庄重,绰有成人之风。不甚嬉戏,故亦罕忿怒。”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532—533页。另参见徽宗一位姐姐的碑文,这位姐姐不到四岁就去世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 539页。据说,这位皇子突然生病,神宗每日早晚都要来探视。小皇子离开人世时,神宗极为伤心。

徽宗共有八位继母,都是为神宗生养过孩子的后妃。第一位是向皇后,徽宗的嫡母,神宗的妻子。邢皇后在1068年获得了第一个封号,张婕妤与宋皇后在1069年第一次被册封;然后是德妃,即宋哲宗的母亲,生育一位皇子并获得相应的封号;接着是林婕妤、武贤妃与陈皇后。

宋徽宗四岁时就已经有了三个弟弟(俣、似、偲)与四个妹妹,但都不是徽宗的亲母所生。《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二十,207页。有三位兄弟与徽宗的年龄相差无几:赵佖比他大三个月,弟弟赵俣比他小十一个月,赵似比他小十四个月。我在本书中用名字来称呼徽宗的兄弟(以及他的儿子)。在当时,依据大量存世史料的记载,他们的称呼是频繁变化的封号,比如“魏王”。另外,神宗的遗腹子赵偲,也只比徽宗大约小三岁。按照中国人的虚岁计算,赵佖与徽宗年龄相同,赵俣与赵似比他小一岁,赵偲小三岁。与徽宗一样,赵俣与赵似也是幼年丧母,赵俣与赵似的母亲于1090年去世。尽管在世的继母之间可能争过宠,但在神宗去世后,她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再激烈相争了。神宗去世后,这些女人现在全都是寡妇,没必要再为了得到共同丈夫的青睐而争斗不已。尽管妃嫔们都想讨得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欢心,但皇位不再是她们争夺的关键,因为下一任皇帝将是哲宗的儿子,而不是她们谁的儿子。

即使徽宗年纪尚幼,我们也可以想象到,乳母每天会带他去拜见祖母高太皇太后和嫡母向太后,可能还有他的哥哥哲宗。正如本章题记所示,徽宗曾回忆说,哲宗对弟弟们非常友好,与他们一起使用陶制餐具,而不是用更昂贵的金属器皿与漆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二十,707页。

徽宗和他的兄弟还会定期获得品衔、封号与特权上的晋升。徽宗只有十二个月大时,就被封为食邑三千户、实封一千户的宁国公。1085年,徽宗第一次被封王,从那以后,他的封号级别与封地规模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增加。例如在1095年,徽宗与赵佖十四岁,赵俣与赵似十三岁,赵偲十一岁,当时在明堂举行仪式之后,他们都获得了晋升。两位年长些的皇子食邑八千户、实封二千五百户,接下来的两位食邑七千户、实封二千三百户,最年幼的一位食邑五千八百户、实封一千九百户。《宋大诏令集》卷二十九,153—154页。另参见《宋史》卷十九,357页。《宋大诏令集》卷二十八,144页;卷二十九,152、155页;卷三十,157—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