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产品保障价值分析
2.6.1 简介
确定了可为分析提供保障的替代方案的详细信息之后,下一步就应该量化相关成本、收益和风险。产品保障替代方案的分析同时包含财务和非财务因素,以及可量化和不可量化要素。此外,分析还可能包括对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保障性的评估。在考虑使用成本、效益和风险等因素做出决策时,对其设定不同的重要性等级。指定数字权值就是一种可以确保项目更好地完成分析和制定决策的方法。该权值可强调或抑制成本、效益和风险对分析的相对影响。如果要开展对替代方案的分析,就必须进一步明确权重(分配给某项特定效益的比例)、效益和风险。如果小组中包含成本估算专家,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有效开展该分析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如果里程碑决策机构、项目执行官或项目经理确定最低成本是高于一切的决策标准,则应通过设定较高的权值来将其纳入分析过程。在所有产品保障替代方案中,成本、效益、风险和敏感性都是必须分析的要素。
2.6.2 过程
潜在产品保障替代方案的价值分析会对三个主要标准进行评估:成本、效益和风险。有关如何评价成本和效益、效益和风险,以及成本和风险折中的决策,应根据项目的特殊需求和特性,由产品保障管理集成小组以及项目经理或产品保障经理做出。本部分提供了量化每个标准的权值,从而反映其对项目经理确定产品保障策略的相对影响的方法。无论是否说明了相对重要性,每个潜在产品保障替代方案的预期成本、效益和风险都应予以考虑。之后的部分列出了每项标准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从经过衡量的标准或效用分析方法开始,然后进入成本、效益和风险分析。虽然存在其他实施产品保障价值分析的方式,但本方法对于量化每个替代方案的潜在价值来说更为直接和全面。
1.效用分析方法
该方法可得出每个替代方案单独的分数或效用值,该值通过预定的权值乘以量化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分析结果得出。项目经理可参考效用值,从而确定如何从给出的产品保障替代方案中选择最佳的选项。通用子系统效用值计算样本在下文中给出。图2-10描述了效用值计算方法。
图2-10 效用值计算方法
成对比较是一种可以通过提供决策标准评级方式来确定替代方案评估方式的机制。成对比较的方法有助于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特定值。图2-11举例说明了使用“成对比较”在两个标准之间建立相对权值的方法。在该示例中,成本与效益在-9~9的数值范围内进行了对比。将数值“-9”置于最左边表明成本的重要性是效益的9倍;0表示两个标准之间的重要性为中性;最右边的数值“9”表示效益的重要性是成本的9倍。
图2-11 成对比较
对于通过成对比较确定的值,可通过代数方法正常化,变为100%,以确定三个标准之间的相对权值。图2-12中列出了通用子系统的相对成本、效益和风险权值。
图2-12 通用子系统的相对成本、效益与风险权值
2.成本分析
在实施成本分析时必须提供充分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审查和全面的记录。产品保障替代方案的成本分析应根据适用的指令和指南要求开展。
1)成本估算范围与方法
产品保障成本估算的目标是编制和预测每个替代方案在特定履约期内执行规定产品保障任务所需的成本。一旦编制完成,就可对比每个替代方案的估算值,并将其纳入确定效用值的其他标准之中。成本估算的详细程度必须根据替代方案、资源和进行估算可用的时间以及所需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进行平衡。以下问题可以帮助产品保障经理确定成本估算的范围:
● 是否有必要确定所有的成本,或者是否可以只确定可区分所有替代方案的成本?
● 应该使用何种结构来确定估算的持续保障成本?
● 分析中包含哪些基本原则和假定?
接受评估的替代方案的成本估算应考虑系统、子系统或组件的整个寿命周期,以确保其在相关基于性能的保障协议计划履约期内的效用。成本估算应真实、全面,且未根据预算比例滤掉部分内容,但是,其全面性应重点突出有助于区分所有替代方案的各项成本。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可选择忽视沉没成本、非递增成本和非区分性成本。但是,最终的概算阶段必须加上所有的成本,包括沉没成本、非递增成本和非区分性成本,以确保完整的会计核算。成本应按年度进行合理的分配,并给予合理的折扣,以确保以净现值术语来表示估算值。
2)成本要素结构选择
前后一致的成本结构可以确保有效地对比不同替代方案的估算值。每个项目的潜在成本动因可能发生改变,但其始终可以通过集成产品保障要素结构的应用进行分类,以对比各类替代方案。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可能需要考虑多个变量。表2-14列出了产品保障替代方案的成本动因与成本估算考虑因素。
表2-14 产品保障替代方案的成本动因与成本估算考虑因素
3)方法
成本估算通常采用五种常用的方法:实际成本数据法、工程分析法、类比法、参数法和专家建议法。在进行未来成本估算时,应优先使用实际系统数据。如果无可用的实际数据(通常针对研发中的系统),则成本估算师必须使用另一种方法完成成本估算。表2-15是五种常用的成本估算方法。
表2-15 成本估算方法
4)对成本分析的解释
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在获得各替代方案的成本估算结果之后,应分析其结果,确定对替代方案影响最大的成本动因。图2-13(见书后彩图)对三个通用子系统替代方案之间估算成本的差异进行了描述。估算始终将剩余的系统使用时间假定为20年。
图2-13 根据成本动因计算的累计成本示例
成本分析显示,对于除供应商人工成本之外的所有成本动因,替代方案2和替代方案3相比替代方案1(“按现状”产品保障状态)更为便宜。在修理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单处理成本方面似乎存在节约的可能。成本可能由于外场可更换部件修理量、供应链效率和可靠性改进实现节约。通用子系统可能存在的节约从替代方案1转移至替代方案2或替代方案3,表明成本标准更支持向基于性能的协议过渡。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应考虑接下来两年、三年、五年和20年以上范围或系统寿命周期终止时(如果该寿命周期低于20年)的估算成本,以评估各替代方案的长期成本波动。
3.效益分析
效益分析应考虑替代方案满足作战人员需求的可能性,以及其对军种和国家的潜在效益。项目经理可能会发现,回答以下问题有助于其对比不同替代方案的效益:
● 识别效益评估标准:预计可从产品保障协议获得的最重要的效益是什么?
● 考虑标准的重要性:不同的标准相互关联有多重要?
● 评估标准:对于每个标准来说,预计每个替代方案可提供多少效益?
● 对比所有替代方案的效益:考虑所有标准,哪个替代方案可以提供最大的预期效益?
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可为项目经理提供上述问题的答案,帮助其区分各类产品保障替代方案。为评估效益和成本,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必须最终以可支持直接数字对比的方式来量化效益,有关如何实现这一点的问题是下一节讲述的重点。
1)效益评估标准
通常来说,效益分析的依据是3~5个最重要的效益标准。重要性程度的依据则是更广泛地将价值交付给用户或部门。效益标准可定量或定性。系统可用性就属于定量效益,其每个替代方案的指定价值可清楚估算;而可管理性则属于定性效益,其产品保障的可管理性由产品保障接受管理或控制的难易程度决定。表2-16列出了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应考虑的效益评估标准。项目可选择建立其产品保障策略所特有的补充标准,或分解标准,为更准确地分析提供保障。
表2-16 效益评估标准
通常情况下,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会确定潜在效益标准列表,并给出每个标准的详细定义,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一致。在通用子系统案例中,步骤4将外场可更换部件可用性以及已降低的子系统可用性最终的影响确定为持续保障性能降低因素。同样地,项目管理办公室也选择将通用子系统物资可用性作为一项效益标准。类似地,项目将可靠性确定为性能成果,并将其归入效益标准。最后,通用子系统小组纳入第三个效益标准——长期可管理性。最终的效益标准包括装备可用性、可靠性和长期可管理性。
2)标准的重要性
一旦项目确定了效益评估标准,就应开始确定每项效益的相对重要性。各项权值可通过项目经理/里程碑决策机构的制定、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的讨论,或者是类似于成对比较的更严格的方式确定。每个标准最终的结果为一个以百分比表示的权值。图2-14中列出了通用子系统评估标准权值。项目选择使用成对比较评估性能,这些值可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
图2-14 通用子系统评估标准权值
上述权值显示了每个替代方案整体效益分数的一半由其提供通用子系统装备可用性的程度决定,而可靠性和长期可管理性对效益评估的影响相同。
3)效益评估
为对价值和效益进行相互比较,已评估的效益范围应映射至一般数值范围内。例如:数值范围1~10(10表示最优选择,1表示最不建议的选择)可确保每个替代方案的效益分数与综合效益分数的组合。以上分数将纳入效用值。在使用一般数值范围量化效益时,应确定数值范围内的各项值,以便于决策制定者根据一般平均系统做出判断。表2-17为样本效益规模的示例。
表2-17 样本效益规模
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会对三个替代方案的每个标准进行评分。根据该小组得出的分数,每个标准会获得一个1~10的数值范围内的针对每项替代方案的平均利益相关方等级(在需要根据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指定权值时,可对该等级做调整)。
4)对比各替代方案的效益
收集完所有的分数之后,每个替代方案会获得一个由标准权值乘以其平均利益相关方等级所得出的加权效益分数。图2-15描述了计算加权效益分数的方法。
图2-15 计算加权效益分数的方法
在一般子系统案例中,替代方案2的加权效益分数最高,这表明其是效益分析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替代方案2和替代方案3的效益都超过了替代方案1。在本步骤结束时,该效益分数将归入每个替代方案中可支配一切的效用值。
4.风险分析
风险是产品保障经理在评估产品保障替代方案时应考虑的关键标准。成本与效益分析可显示部分替代方案优于其他方案之处,而相对风险评估则可通过考虑实现约定的成本节约或性能改进目标的可能性,来平衡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对替代方案的分析。例如,采用一种新的保障方法可能会导致操作延误;大型投资无法带来预期的性能改进;或者雇佣更低成本的劳动力可能导致工人技术能力不足和进程变慢。
与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类似,风险分析应经过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的深思熟虑,根据项目的需求量身定制。本节分析了识别和评估每个替代方案所固有的风险,并对其特性进行描述,提供了在每个替代方案的综合风险评分中量化风险的方法。项目有很多可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无论产品保障经理是选择本节给出的方法还是其他替代方法,分析都应考虑每个替代方案的潜在风险,并将这些风险融入产品保障替代方案的评估过程。
1)风险识别
与对效益的讨论类似,在识别风险时,风险分析应是一个决策制定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过度详细的过程。产品保障经理应考虑与接受评估的替代方案直接相关的风险,并重点分析对替代方案的区分具有重大影响的风险。虽然不存在对需要考虑的风险数量的具体规定,但一般来说,最重大的风险不超过10个。
在实际操作中,无须识别每个类别的风险。表2-18中列出了主要风险类别。
表2-18 风险类别
表2-19列出了通用子系统项目在其风险分析过程中所识别的风险。
表2-19 通用子系统风险列表
2)风险评估
产品保障的所有风险并非以相同的方式生成。为更好地理解各项风险的相对影响力,产品保障经理可提出以下问题:
● 为什么选择这些区域?
● 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对风险进行分类?
● 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对风险进行评分?
一旦产品保障经理确定了产品保障重大风险清单,分析就应重点关注对每项风险严重程度的评估。以下问题有助于评估风险严重程度:
● 哪些已识别的风险最重要?
● 替代方案的哪些风险最有可能发生或最严重?
在描述风险分析的结果时,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供选择。产品保障经理应确定最好的沟通分析结果和有助于项目特定产品保障替代方案决策的方法。风险矩阵就是其中一种可用于评估不同风险的相对严重程度的方法。如果风险已出现,则风险矩阵会根据其所存在的两个主要特性: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和影响(或后果),在1~5的数值范围内考虑各项风险。图2-16给出了风险矩阵示例。
图2-16 风险矩阵(一)
风险矩阵可帮助产品保障经理和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以有助于不同替代方案件不同风险对比的方式来提出风险。此外,风险矩阵还可促进与项目经理和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因为其可用于多个采办功能区。在通用子系统示例中,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使用风险矩阵确定了每个替代方案下8个已识别风险的预期可能性和影响力。对于每个替代方案来说,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应在以下类别中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分类。图2-17通过风险矩阵描述了通用子系统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力评分过程。
图2-17 风险矩阵(二)
● 可能性:在1~5的数值范围内,替代方案1面临可能影响整体产品保障实施过程挑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 影响力:如果确实存在与保障实施相关的挑战,则在1~5的数值范围内,产品保障替代方案1的预计影响力有多大?
图2-17左上角部分给出的平均值矩阵将单个替代方案评估的结果与每个替代方案的单一点合并。该图显示出替代方案2和替代方案3在相对风险影响力和发生的可能性方面基本相当,而替代方案2和替代方案3的分数高于替代方案1,且在风险影响力方面略优于替代方案1。
3)对比各替代方案的风险
一旦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完成对不同替代方案固有风险可能性和影响力的评估,风险分析的结果就应归入成本与效益分析的结果,从而为确定产品保障替代方案提供帮助。相对而言,对每项替代方案所固有的相对风险进行叙述性描述,可能是对小规模或简单分析来说最佳的总结方法。对于更复杂的产品保障分析,最佳的实践方法应该是将风险矩阵的结果归入包含成本与效益分析结果的效用值。在将风险评估结果归入效用值之前,应首先计算出每项替代方案的综合风险得分。风险得分的计算方法为替代方案内部风险的平均可能性乘以平均影响力。图2-18列出了通用子系统的风险得分。
图2-18 通用子系统的风险得分
5.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对包含不同的成本定量值或多变的基本原则,以及在与基本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时,可确定其效果的各类假定分析的重复。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工具,其可用于评估成本和效益对关键因素和假定变化的敏感程度。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可供使用。首先,对各项值的范围严格受限,或者考虑了假定数量有限的各种因素来说,每个组合都应在情境分析内进行测试。情境分析可用于测试成本、效益和风险相对权值和效益标准的效果。其次,如果存在多种假定组合,则可使用更为复杂的敏感性分析。
6.确定效用值
在本步骤刚开始时,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确定了其总体决策制定过程中成本、效益和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或“权值”,如图2-19所示。
图2-19 通用子系统成本、效益与风险权值
一旦完成成本、效益和风险分析,就应将获得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值与其各自的权值相结合,生成最终的效用值。一旦分数标准化,就应用每个替代方案的标准化得分乘以其权值,然后得出每个替代方案最终的效用值。图2-20显示了通用子系统最终的标准化得分和等级。
图2-20 通用子系统最终的标准化得分和等级
2.6.3 结论
在本实施步骤结束之后,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将确定和分析每个潜在产品保障替代方案的估算成本、效益、风险与敏感性。通过本步骤的结果能清楚地看出各项产品保障替代方案优势和劣势。在下一个步骤,产品保障管理集成产品小组将利用该分析来选定产品保障方法。
2.6.4 通用子系统使用案例
通用子系统小组已完成对成本、效益、风险和敏感性的产品保障分析。在3个产品保障替代方案中,替代方案1——当前的持续保障策略——在每次评估中都被视为最无效的。替代方案2和替代方案3则被视为相比基准线有了明显的改进。虽然替代方案3的成本更低,但替代方案2——外场可更换部件级基于性能的保障——则由于替代方案3对更高风险和更低效益的预期而获得了最高的效用值得分。上述结果对成本分析或成本、效益和风险权值的变化不敏感。在敏感性分析中,几乎所有的案例都显示替代方案2可以提供最佳值,同时,没有任何案例显示替代方案1可以提供最佳值。表2-20汇总了所有的替代方案。
表2-20 通用子系统使用案例替代方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