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学校适应期,帮助孩子应对环境变化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通常需要换一所新学校,结束在幼儿园的生活,进入崭新的小学环境中开始崭新的人生阶段。可想而知,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但要面对新的学校,还要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而且小学老师不可能和幼儿园老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所以父母必须帮助孩子适应幼升小的过渡期,也帮助孩子接受不可改变的外部环境。
认识很多新的人
记得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悦悦根本记不住小朋友的名字,过了很长时间才记住一部分小朋友的名字。为此,妈妈还逗弄悦悦,说悦悦是个小迷糊呢!三年的时间过去,悦悦有了很大的改变。才上一年级没多久,悦悦就已经能够说出班级里大部分同学的名字。每天放学,妈妈接了悦悦往家回的时候,悦悦总是和妈妈喋喋不休,说起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有的时候,妈妈记不住悦悦同学的名字,在和悦悦聊天的时候,经常把同学名字说错,还会遭到悦悦嘲笑。看着悦悦开心的样子,妈妈也很开心。
有一天放学,悦悦神秘地告诉妈妈:“妈妈,我们班级里有两对双胞胎。”妈妈很惊奇:“真的吗?那你们老师岂不是很难过,根本分不清楚啊!”悦悦说:“一对双胞胎都是男孩,长得特别像,一个叫张家麒,一个叫张家麟。不过他们不在一个班级,张家麒是我们班的,张家麟是(2)班的。”“另一个双胞胎呢?”妈妈感兴趣地问。悦悦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妈妈,双胞胎是一对,不是一个。另一对双胞胎是一男一女,没有那么像,女孩在我们班,男孩在(2)班。”妈妈点点头,说:“你现在认识的人真多啊!”悦悦骄傲地说:“当然,我是我们班里认识人最多的,我喜欢记住他们的名字,这样我在看到他们的时候就喊他们的名字,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妈妈由衷地对悦悦竖起大拇指。和初入幼儿园相比,孩子升入一年级,有非常大的改变和不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变得更强,对于人际关系的把握也比幼儿园阶段有了本质的飞跃和进步。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更多的新同学、新老师,也要鼓励孩子结交更多的新朋友。随着不断成长,孩子的生活中不再只有爸爸妈妈,而是有更多的人出现,为此孩子也必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更加快乐。
当然,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特别外向,很容易自来熟;有些孩子特别内向,总是沉默寡言,在人际关系的发展方面就相对滞后。父母对于越是内向的孩子,越是要激励他们打开心扉,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都要在人群中找准位置生活,而无法独立于这个世界去生存。
除了鼓励孩子与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相互认识之外,父母还要鼓励孩子结识更多的人。随着人际圈子的不断扩大,孩子们的发展和成长速度更快。不得不说,与人打交道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孩子要想走出家门,真正踏足社会,就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也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也会获得成长,因为人与人的交往要进行沟通,而沟通恰恰可以传递很多的消息,也让孩子通过他人的讲述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一定要有信心引导孩子,更要有耐心陪伴孩子慢慢地长大。
熟悉和了解校园环境
刚刚升入一年级的时候,豆豆并不太喜欢校园,有一次还要求回到幼儿园上学呢,弄得妈妈啼笑皆非。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期之后,豆豆突然特别喜欢去学校,每到周末的时候,他还会要求爸爸妈妈带他去学校里玩一玩。妈妈感到很纳闷:“豆豆,你怎么突然这么喜欢学校了呢?”豆豆狡黠地笑着:“你答应周末带我去学校玩,我就告诉你。”妈妈当即说:“没问题,不过我不知道学校是否开门,要是学校不让进,那可不怪我。”得到妈妈的许诺,豆豆这才神秘莫测地告诉妈妈:“妈妈,我喜欢学校,是因为学校的操场上有很多金黄的落叶,每一片叶子都像扇子一样,非常漂亮,走在上面就像踩着黄色的地毯沙沙作响,而且落叶下还有白果呢!我有五颗白果,我的同桌却有八颗,我要去找白果,我要有十颗,才能超过他。”听到豆豆的话,妈妈恍然大悟。原来,豆豆是爱上了金秋美丽的校园,才爱上了上学。
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他们心思单纯,爱和恨同样纯粹。因为爱上了校园里银杏树的落叶,喜欢那金黄色的落叶地毯,也喜欢上了躲藏在落叶中的白果,所以豆豆才喜欢上学,也才会周末都想去学校。可以说,是银杏树激发了豆豆对学校的爱,妈妈理所当然要感谢这些银杏树,帮助豆豆顺利度过了幼升小的适应期。
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让孩子尽快地爱上校园,就要带着孩子发现校园的美。对于孩子而言,家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环境之一,学校同样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环境之一。很多父母意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却没有意识到校园环境对孩子同样至关重要。在一天的时间里,除了睡觉,孩子在校园环境里的时间比在家庭环境中更长。
校园环境除了硬件之外,更包括很多软件。例如,学校里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氛围等,对孩子都会产生影响。要想让孩子爱上校园、爱上小学,父母就要引导孩子更加积极努力地融入校园环境,也发现身边的人和事物更多的美。只有发自内心地接纳和热爱校园环境,孩子才会更加喜欢小学生活。此外,良好的校园环境要靠每个人去努力维护和建设,所以父母也要引导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从而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为了更好的校园环境而努力。众所周知,要培养孩子对于家庭的热爱,就要让孩子树立小主人翁的意识。同样的道理,要想培养孩子对于学校的热爱,就要帮助孩子树立成为学校小主人的观点和意识。如果孩子亲身参与校园建设,他们就会对校园有更加深厚的感情和更加热烈的态度。对于孩子而言,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校园中成长,是何其幸运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过于急迫地引导孩子去爱校园。很多父母在孩子开学之初,几乎每天放学,都会迫不及待地询问孩子对于学校的感觉、与同学们相处的情况。虽然这是父母在关心孩子,但孩子在父母急迫的追问之中,会感到焦虑不安。对于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对刚入学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只要能够打开孩子的心扉,走入孩子的内心,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有更加顺畅的沟通,孩子在情绪出现异常的时候也才会向父母倾诉。了解孩子,是父母关心和照顾孩子的前提条件,也是父母首先要做好的。
当学校里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多参加。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学校里的活动,总觉得参加活动会耽误孩子学习,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对于幼升小的孩子而言,此前他们一直在幼儿园里学习,因而节奏平缓、内容轻松。如今,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小学生,要面对艰巨的学习任务,也要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无疑压力很大。父母要着重帮助孩子减轻学习上的压力,先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校园的热爱,这样孩子才能尽快融入校园,成为校园的一分子、校园的小主人。引导孩子参加学校里各种丰富精彩的活动,让孩子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感受到更多的乐趣,这对于孩子至关重要。所谓学习,不是一味地死学,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不要过于紧张和急迫,而是要尊重孩子内心的节奏,让孩子踩着生命的节奏,从容地绽放。
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父母的心态也会跟着发生很大的改变。当孩子背起书包成为一年级小学生的那一刻,原本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增多了,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上出类拔萃,也希望孩子能够以优异的成绩为父母增光,成为父母的骄傲。为此,父母的风向马上转变,当即要求孩子必须非常努力地学习,而且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只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样的急于求成,对于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反而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面对幼升小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摆正心态,才能不骄不躁地面对孩子,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对待。若父母心中慌乱,还如何能够气定神闲地对待孩子呢?教育不焦虑,才会与孩子有更好的相处;亲子关系良好,才会与孩子进行深度沟通,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动向。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的成绩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对于一年级孩子的父母来说,如何才能让孩子由玩耍成长的状态顺利过渡到努力学习的状态呢?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因而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确立学习目标,然后在目标的指引下,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记住,父母关心孩子没有错,但是不要让对孩子的关心本末倒置。唯有让孩子心态健康且积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努力进取,孩子才会拥有内部驱动力,获得更加长久的发展,拥有持续的动力。
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很多父母误以为孩子还小,就认定孩子没有想法,殊不知,孩子虽然小,也会有理想,也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为此,在制订目标的时候,父母没有必要要求孩子把目标制订得远大,因为目标即使再远大,如果不能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会失去对孩子的指导意义。所以父母要以孩子的意愿为基础,再引导孩子制订合理的目标。其次,在目标的指引下,父母要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如果只有目标,而从来不指导孩子努力实现,那么目标就会变成空想。只有在目标指引下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有可能实现计划,才能有的放矢地奔向目标。
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还要注意计划的可行性,不要犯好高骛远的错误。很多父母恨不得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希望孩子在学习上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和更大的成就,却忘记了孩子不是成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节奏,根本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更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出类拔萃的杰出者。这个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每一个成功者在成功的光环背后,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作为父母,我们更不要只看到成功者的光环,而忽略了成功者的付出。尤其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是要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帮助孩子成功地实现蜕变。
最后,还要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孩子,在学习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总是非常被动,而且学习效果很差。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才能在学习中提升效率,事半功倍。通常情况下,刚刚上小学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提升,为此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亲子阅读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样,孩子在学习中才能更加专心致志,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学习更不可能一步登天。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大多数人的天赋相差无几,之所以长大之后人生迥异,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不同。父母要做的,就是客观中肯地评价孩子,理性认知孩子,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充满力量,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在学习上勇攀高峰。
帮助孩子发展兴趣
升入小学之后,思琪一直感到很不适应。如今,到了三年级,学习的内容难度增大,思琪觉得更是力不从心。每天放学之后,又有大量作业要做,所以思琪恨不得有隐身术,让老师和爸爸妈妈都找不到她。妈妈非常细心,在一次考试之后,发现思琪的考试成绩有很大波动,再结合平日里对思琪的观察,妈妈意识到思琪也许在学习状态上出现了问题。经过一番了解,果然思琪对妈妈说不想上学,妈妈感到非常担心。
妈妈和思琪讲了很多大道理,思琪虽然能听个半懂,却做不到。到底怎样才能调动思琪的积极性呢?妈妈绞尽脑汁,发现思琪非常擅长语文学科。为此,妈妈决定从语文学科的学习入手来调动思琪学习的积极性。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思琪在作文方面文采斐然,她写的作文总是能够被老师当成范文朗读。为此,妈妈为思琪选购了很多经典的作文选,让思琪发展写作能力。思琪的作文越写越好,她最喜欢上作文课,因为每到上作文课的时候,她就会成为老师重点表扬的对象,也会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看到时机成熟,妈妈对思琪说:“思琪,其实你在学习上有很大的优势。你看,你语文学得这么好,看应用题的题目一看就明白,一定会比其他人学得好。”思琪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并渐入佳境,再也不提不想上学的事情了!
当孩子对学习表现出慵懒倦怠的样子,甚至充满浓重的厌学情绪时,父母往往心急如焚,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还会因为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气,劈头盖脸地数落孩子。不得不说,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并没有好处,非但不会激发起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还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故意与父母对着干。作为明智的父母,当发现孩子对于学习提不起兴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努力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想方设法引导孩子爱上学习,这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那么,父母如何做才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呢?关键在于,父母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很多父母在给孩子报名参加兴趣班的时候,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或者完全是为了提升孩子的成绩,增加孩子竞争的资本,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为此,父母钱花了,孩子却很不乐意,或者在父母的逼迫下学习,或者与父母对着干,甚至和父母争吵。不得不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出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兴趣班,就应培养孩子的兴趣,所以父母要先尊重孩子的兴趣,其次要根据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相应的兴趣班,这样孩子才愿意去学。如果父母总是强迫孩子必须怎么做,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
正如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很多父母也一掷千金,给孩子报名他们认为好的课程。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学习钢琴,却没有发现孩子缺乏音乐天赋;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学习英语,却没发现孩子根本对英语不感兴趣……这样的兴趣班,逼得孩子毫无兴趣,孩子如何能够获得成长呢?
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父母一定要努力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坚持尊重孩子的原则,切勿盲目地强迫孩子上不喜欢的兴趣班,也不要对于孩子的意愿完全置之不顾。孩子的好奇心都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在本能的驱使下,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加关注。只要父母用心、耐心、有心,就会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不仅在特长培养方面如此,在学习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对于学习不感兴趣,也没有动力,父母可以观察孩子更擅长哪个学科,从而激励孩子学好该学科,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样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才会更加大,效果也立竿见影。
调整时间,适应小学作息规律
西西是个特别爱睡懒觉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每天早晨妈妈喊西西起床,西西都不愿意,直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对于西西的慵懒,妈妈总觉得西西才上幼儿园,还小,所以也就任由西西睡懒觉,直到西西睡醒,妈妈才送她去幼儿园。
就这样,西西非常舒适惬意地度过了整个幼儿园阶段。转眼之间,西西从幼儿园大班毕业,该上小学了。一年级开学,西西因为爱睡懒觉,开学一个星期,西西没有一天是按时到校的,弄得老师对西西都有意见了。妈妈尽量为西西解释,老师却直截了当地对妈妈说:“西西妈妈,孩子既然上了小学,就必须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来。我再给您和西西一周的适应时间,如果一周之后还是迟到,那么你们只能在教室外面等候,等到第一节课下课后的课间时间才能进教室,否则会影响其他孩子上课,对于其他孩子也是不公平的。”被老师批评后,妈妈对此非常重视。她好不容易帮助西西把作息时间调整过来,新的问题又发生了。
原来,西西没有时间观念,每次课间十分钟,西西出去上厕所,或者是在操场上玩,总是要等到上课铃响了,才会急急忙忙朝教室里跑去。有的时候,因为距离教室比较远,西西就会迟到。老师把这个问题反馈给妈妈,妈妈只好给西西买了一块手表,并教会西西如何看手表。这样,西西就可以提前进入教室,再也不会迟到了。
小学阶段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在幼儿园,孩子迟到也没有太大关系,也不用担心耽误课程,相比起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学习节奏非常快,如果孩子早晨迟到,不但会影响自己学习知识,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秩序。所以在小学阶段,迟到是不被允许的。要想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必须调整好孩子的作息习惯,这样孩子才能早睡早起,保证一天的好精神。
在幼儿园里,孩子如果想去卫生间,只要和老师打个招呼就可以去,但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上课期间是不能随便去卫生间的。除非有特殊情况,才能得到老师的特别批准。这样,孩子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全神贯注地坐四十分钟,这样才能听懂老师讲课,才能学好知识。所以父母除了要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之外,还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集中,从而提升课堂听课的效率。
不得不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的转折阶段。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也要进行调整。总而言之,孩子要想保证学习效果,就必须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去执行,当然,为了帮助孩子提前适应,父母也可以提前为孩子订立规矩,并且当好孩子的榜样。
最让父母感到头疼的是,很多孩子都没有时间观念,所以才会出现上述事例中西西一样的情况。西西并不是故意要迟到,也不是偷奸耍滑,而是因为她不知道十分钟到底有多长。为了帮助孩子有明确的时间观念,父母从孩子上幼儿园时起,就应该以明确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例如,告诉孩子你只能再玩一分钟,那么到了一分钟之后,就要当即喊孩子一起离开。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培训孩子的时间观念时,不要肆意拖延时间,否则就会对孩子起到误导作用。举例而言,如果父母告诉孩子一分钟后吃饭,但是足足过去五分钟,孩子没到饭桌旁坐下,父母也没有喊孩子来吃饭,那么孩子就会误以为一分钟足足有五分钟那么长。可想而知,孩子的时间感有多么糟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准备闹钟摆放在家中固定的地方。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是非常有好处的。
时间观念不仅对于孩子重要,对于成人也同样重要。因而,从小帮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对于孩子的成长只有好处,没有弊端。对于父母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时间观念,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有些父母本身就非常懒散,却要求孩子必须遵守时间,显然犯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错误。
当然,良好的时间观念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父母要为孩子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预留出一定的缓冲时间,例如,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遵守时间,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与同学吵架怎么办
有一天放学回家,西西噘着小嘴巴,满脸不高兴。看到西西脏兮兮的小脸,还因为哭泣而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妈妈心疼地问西西:“宝贝,你怎么了?”西西看了妈妈一眼,“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赶紧把西西揽入怀里,并且用温热的毛巾给西西擦眼泪。得到妈妈的爱抚,西西才渐渐恢复平静。经过询问,妈妈才知道西西是因为和同桌吵架,才被气哭的。西西告诉妈妈:“同桌总是故意霸占我这边的桌子,挤得我写作业都没有地方了,字都写不好。”听到西西的倾诉,妈妈不由得火冒三丈:“你这个同桌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调皮呢,简直是个调皮鬼。你别怕,妈妈明天和你一起去学校,看他还敢不敢欺负你!”
次日,妈妈果然和西西一起去了教室。这次,妈妈是有备而来的,她带了一支彩笔过来,在西西和同桌之间不偏不倚地画上了一道“三八线”。妈妈还一本正经地警告西西的同桌:“你这个调皮蛋以后不许欺负西西,你们谁都不要越过这条线,谁也不要碰谁。”西西的同桌和西西一样大,也是个孩子呢,看到西西妈妈这么声色俱厉的,同桌害怕地哭起来。其他同学赶紧把情况报告老师,老师来到教室,看到西西妈妈杵在两个孩子之间,感到有些生气,质问西西妈妈:“西西妈妈,您这是做什么呢?”西西妈妈有理声高,以大嗓门告诉老师:“老师,您来得正好。这个孩子总是欺负西西,昨天西西放学回家的时候,小脸哭得呀……”老师正色对西西妈妈说:“西西妈妈,孩子之间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如果他们解决不了,我也会协助他们解决。我希望作为家长的您不要随意插手孩子之间的矛盾,有什么意见您告诉我即可。您这样来到教室里批评西西同桌,他也是个孩子,也会害怕,而且这件事情万一被他的父母知道,恐怕也不太好。”妈妈被老师说得很羞愧,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她意识到自己作为父母的确不该跑到教室里教训别人家的孩子,为此赶紧离开了。
正如老师所说的,如果每一个家长在孩子和他人发生小小的矛盾之后,就到教室里教训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别人家的父母作何感想呢?如果双方父母针锋相对,那么孩子之间的矛盾就会升级,甚至因为父母之间的敌意和对峙而导致无法继续当同学。因而父母要端正态度,意识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父母也不要把孩子之间的争吵完全放在心上。父母一定要理性,也要以良好的涵养给孩子做好榜样,这样才能对孩子以身示范,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也让孩子变得更加宽容和善,未来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升入小学阶段,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每天高高兴兴背着书包去学校,但是并不意味着孩子在学校里一整天都能高高兴兴的。在幼儿园之前,孩子每天主要和家人相处,被父母疼爱。在幼儿园阶段,虽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与学习,但老师非常关注孩子们的相处,并且随时准备为孩子们调解矛盾。到了小学阶段,孩子们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孩子学习,一般不会过度干涉孩子们的相处。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重心,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注,尤其是许多独生子女,更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思想,所以在进入小学和同学们相处后,孩子之间很容易发生矛盾和争吵,甚至打架的情况也不罕见。当父母得知孩子被人打了,或者受到委屈,又该如何是好呢?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当然不愿意自己家的孩子吃亏,但是父母也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在学校的环境中,他们只代表自己与同学相处,而不需要父母横加干涉。为了避免出现护犊子的行为,父母一定要端正思想和态度,而不要对孩子们的相处随意干涉。有些父母爱子心切,每当知道孩子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发生口角,甚至有推搡行为,他们马上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或者直接联系对方的父母解决问题。细心的父母会发现,进入小学阶段,老师虽然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但是并不会轻易介入孩子的人际网。除非矛盾升级,否则老师是不会出手的。常言道,牙齿还会咬到舌头呢,更何况是孩子呢?父母的介入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和尴尬,也会导致孩子在人际相处中面临很大的困境和障碍。
父母还要认识到一点,小学阶段的孩子都非常敏感。也许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他们就会与同学发生矛盾和争吵,例如,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的书本碰到地上了、一个孩子踩了另一个孩子的脚,这些不经意间发生的小事情,都会在孩子之间引发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孩子的人际相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变得更加真诚,也学会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不可缺少的成长过程。父母不要因为心疼孩子,就总是想要替代孩子做很多事情。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学会放手,根据孩子成长的节奏,陪伴孩子一起努力。父母还要认识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吃亏是福。父母要端正态度,不要因为孩子吃了一点点亏就马上火冒三丈,而是要教会孩子宽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孩子来说能学会宽容对待他人,也是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和领会。
总而言之,牙齿还会咬到舌头,更何况是那么多孩子在一起相处呢?父母一定不要对孩子在一起吵架的事情大惊小怪,只要父母摆正心态,将其作为孩子相处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避免把紧张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不会把吵架当回事。有很多父母介入孩子的争吵之中,当父母之间彼此记仇的时候,却发现孩子早就忘记此前的不愉快,再次高兴地在一起玩耍。既然如此,父母又何必把问题变得复杂呢?不管对于父母还是孩子而言,心境坦然都是好福气。